03.05 为什么西汉统一战争只打了三年,东汉统一战争打了十年?

军统60


这个题目是指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只进了三年逐鹿中原的战争,就取得了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的胜利。而刘秀为什么需要用十余年的时间,才得以建立东汉王朝。

汉王刘邦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形势的顺逆所致,而另一个则是实力的强弱导致的。首先来看楚汉争天下时的形势,楚汉虽然只进行了三年多的争霸战,然而各方势力的角逐,早在秦未天下大乱之时便已经展开了!

因此无论是刘邦的势力集团,还是项羽的势力集团,早就借助于有利的形势构建起了完善地领导团队,以及可靠的根据地。而其他势力集团都是无法同他们二人对抗的。所以才会游离于楚汉之间,他们先依附于楚霸王项羽。随后却因项羽的失策以及暴虐和猜忌,导致逐渐失去了诸侯的支持,使其转而又归附于汉王刘邦。

最后刘邦集合了天下诸侯之力,一齐向项羽发难,终于在垓下之围中彻底消灭了楚国的力量,并迫使项羽在乌江自刎。从而大致底定了天下,为汉朝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障。故而刘邦得以建立西汉王朝,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是有天时(秦未大乱)、地利(富饶的关中、汉中及蜀地)人和(萧何、韩信、张良的效忠,以及各地诸侯的支持)的加持的。正所谓顺天理、应人心,必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西楚霸王项羽)

反观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时,需要面对的形势却要复杂得多:王莽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纂汉之名,然而在事实上他却是依靠类似“和平演变”的方式,兵不血刃地一步步窃取了西汉的最高统治权,最终建立了“新”朝,因此王莽对天下的统治是存在着所谓“名正言顺”的成份的,所以他的统治也就比较稳固,否则他的新朝也不可能存在十几年!

假如不是王莽胡思乱想,滥搞复古改制以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和天灾降临的话,可能王莽的统治还会更久些。而那也就不可能有刘秀崛起的机会了,更不要说推倒王莽建立东汉王朝了!然而王莽却是个假仁假义沐猴而冠的家伙,在他的折腾下天灾人祸并起,从而敲响了新朝灭亡的丧钟!

(光武帝)

于是便先有绿林军起义,并吸引到了刘秀兄弟等汉室后裔的加入。后有赤眉军以及其他义军的揭杆而起,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打击下,才动摇了新朝势力的统治基础!随后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攻克长安杀死了王莽并取代了王莽的统治。而此时的刘秀只不过是更始帝派往河北的一名招抚代表而己,他的实力不强、势力也不大,所以还需要成长的时间才能够崛起。

故而夹在绿林军、赤眉军和王郎军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割据势力之间的刘秀,其处境其实是很困难的!只是后来他成功了,人们才惊呼他为所谓的“位面之子”!其实哪儿有什么位面之子啊?刘秀也是通过不馁的意志与坚韧的精神,再兼以善于用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吸引人才的个人魅力,才得以用了十余年的时间陆续扫平群雄,重新统一了天下啊!

(东汉疆域图)


北疆同心侃历史


这是因为战争双方对手多少及实力等情况决定的。西汉统一战争基本是楚汉之争,而东汉统一战争对手较多,实力较强。刘邦起义早,丰沛集团形成早,实力强。刘秀是到河北以后才逐渐组建自己团队的,此时已经形成了多股势力。刘秀建囯后消灭各股势力需要的时间长。

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秦亡,而楚汉战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项梁、项羽、刘邦等也陆续在各地起义。207年秦亡,同年项羽分封18路诸侯,项羽西楚霸王实力强,然后就属刘邦实力强,由于项羽政治经验不足,导致分封诸侯工作不成功,多处造反,项羽又杀天下共主义帝,刘邦抓住机会也反叛项羽。项羽去齐国平叛时,刘邦联合诸侯攻入楚都彭城,项羽又突袭彭城击败刘邦,刘邦在京索之间阻止住项羽进攻,然后让韩信等人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刘邦和项羽正面对峙,韩信、曹叁、灌婴等北上攻魏、代、赵、齐等国,降服燕国,这些国家也是初创,实力一般,再加上韩信等人水平高,到202年刘邦、韩信、彭越等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经过秦灭六国之战,和秦末农民起义及六国复国活动,各地实力都较弱,只有项羽恢复的楚国实力强些,但刘邦集团人才济济,实际只剩这两大集团有能力交手了,再加上项羽用人及政治经验不足,最终,刘邦经过4年时间打败了项羽集团,统一全国。

王莽簒汉建立新朝,由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王莽改制又不成功,导致各种矛盾激化。公元17年和公元18年爆发了绿林和赤眉农民起义,原来的刘氏宗室和一些豪强也纷纷起义,反抗王莽统治。公元22年,南阳刘氏宗室豪强刘縯、刘秀也发动起义,刘秀是历史上皇帝学历最高之人,公元23年,建立更始政权,刘玄当皇帝,刘縯当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后来内部矛盾争斗,刘縯被杀。刘玄进驻洛阳后,派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的名义出使河北,刘秀到河北后与占据邯郸称帝王郎展开斗争,利用信阳、上谷、渔阳等地地主豪强势力打败了王郞,在河北站稳脚跟,遂渐脱离更始政权。

公元25年刘秀在诸将劝进下,称帝建立东汉政权。当时有赤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的政权,刘玄更始政权也存在,大的割据势力有东方刘永、北方有彭宠、西北有卢芳、西方有隗嚣,西南有公孙述。东有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都支持刘永。南有南郡的秦丰。夷陵的田戎。河西的窦融。九原的卢芳。 刘秀政权四面强敌,处于被包围状态。刘秀和诸将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公元26年派盖延用整整一年时间消灭刘永,又先后派遣耿弇、马成、吴汉率军分别击败张步、董宪等,基本萧清刘永势力。

公元27年刘秀消灭了刘盆子、樊崇等赤眉农民起义军。在这之前,赤眉军消灭了刘玄的更始政权。

公元29年,彭宠势力被消灭。秦丰势力被消灭。田戎被击败,投奔公孙述,公元36年被俘杀。

公元31年,隗嚣病死,公元32年,隗纯投降。

公元31年,刘秀收降窦融。

公元36年,公孙述政权被消灭。

割据九原的卢芳看大势已去,投奔匈奴,时叛时降,终没有形成气候。

刘秀用了十二年时间消灭群雄,重建汉朝。

由此可见,西汉统一战争对手少,时间短。东汉统一战争对手多,时间长。


大白白野


首先,西汉统一战争,实际上说的就是楚汉战争,也就是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之间的争霸战,谁赢了谁就统一了中国。这场统一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打了五年,并不是三年。东汉统一打了十二年。

为什么西汉统一只用五年,东汉统一用了十二年,这和二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力量对比等天下大势的变化有关。

我们先看看楚汉争霸的情况:

汉元年,西楚霸王项羽强势进入关中,杀子婴及秦宗室等,然后强制分封18路诸侯王,把首入关中的刘邦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和遥远的蜀地,而不是楚怀王承诺的关中王,楚汉之间的矛盾便日趋于公开化。待后项羽杀了义帝楚怀王,刘邦以为楚怀王报仇为名,开启了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

双方力量的对比变化

自从开启楚汉之争,随着战争的进行以及民心向背的变化,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在逐渐变化之中。刘邦由于施政方针正确,经过汉中韬晦、还定三秦、下邑画谋、京索之战、井陉之战等等一系列的谋划与争夺,从最开始的弱小、势单力薄逐渐发展壮大,跟随着众,慢慢的主导了战争的形势与走向,对项羽的势力形成了痛击与追打之势;项羽则由于暴虐失去民心,在一系列与刘邦的战争中一步步失利,从强大慢慢的变成孤家寡人,一步步的从强势、相持到被汉军追着打,垓下之围后最终在乌江自刎,以失败告终。

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那些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从开始都围着项羽转,在看清了项羽的本质与形势的变化以后,除了被消灭的,其他那些有战略眼光的,基本上都投入了汉军的怀抱。力量此消彼长,刘邦也从开始仅有赵歇、陈余追随,基本上是和项羽单打独斗,发展到项羽的追随势力反叛到汉营,只剩下士气不振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群狼围攻,项羽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被刘邦灭掉也就可以理解了。

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楚汉战争,而不是其它的,是因为除了项羽与刘邦的势力可以一较长短外,其它那些诸侯王的势力和二者不是一个数量级,根本没有资格争霸天下。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就是例子。

我们再看看东汉统一时期的情况:

刘秀之所以用了长达12年的战争,才统一天下,和当时西汉末年王莽新朝灭亡后的复杂局势有关。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起义此起彼伏,而且各种势力纷纷登场。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帝位。此时刘秀面临是什么样的形势哪?

刘秀称帝后,仅据有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地区,地盘可谓小的可怜,我们再看看他的四周,东有张步、董宪、刘永、李宪等,南有邓奉、秦丰、田戎等,西有公孙述,西北有隗嚣、窦融、卢芳,北有彭宠,及活动于黄河南北的赤眉军等,一个个势力都不弱,虎视眈眈的盯着刘秀,都想打败对手当皇帝,可以说刘秀真的是亚历山大。

但刘秀就是刘秀,位面之子的荣誉并不是浪得虚名。审时度势,刘秀根据形势,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政策。根据这个策略,刘秀大军一步步的打开的局面。

先是消灭刘永集团、张步集团,董宪集团和李宪集团,稳定了洛阳东部局势。

接着平定了南部邓奉、董沂、秦丰和田戎等割据群雄。

接着消灭了消灭赤眉军以及燕蓟彭宠集团、陇西隗嚣集团,直到最后消灭割据蜀地的公孙述集团,至此,历时十二年的铁血统一战争落下了帷幕。

在战争的过程中,刘秀身边也集聚了大批文臣武将,最有名的就是“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开始的在更始帝手下混,到决裂单干,一步步走的都很艰难,但他就是凭着强大的意志力和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战胜了那些比他强大得多的起义军和军阀割据势力,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飞花逐月大帝


这个问题非常好涉及到了两汉建国之间的不同。这个问题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刘邦统一战争确定为三年主要是从刘邦受封汉王开始算起。

如果要从斩蛇起义开始算起,前后时间也有八年左右。实际上,刘邦面对的问题要比刘秀简单很多,刘邦当汉王时期,天下一共有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多达十八个诸侯,加上项羽,天下的势力被分割成为了十九份,刘邦可以逐个击破,最后再来围攻项羽。

可刘秀面对的是刘玄,刘盆子,王郎、刘永、张步、李宪、彭宠、卢芳,隗嚣、公孙述等十位地方势力,敌人的减少意味着力量的增加,而且这些割据势力有一些不是同时存在,而是前后相替。这就导致刘秀面对的敌人每一个都有相当强大的实力,想要实现国家统一实际上非常困难。

第二,刘邦成为汉王之前就已经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完备的文臣武将集团,但是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集团的真正完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史书上记载:“及至王莽篡位,频起刀兵、乱兴古制。礼崩乐坏,士失其德;朝令夕改,民苦于政。不数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荆州起绿林、齐鲁画赤眉。光武帝刘秀与其兄刘縯亦举事南阳。秀之为人智深勇沉、胸怀韬略;开心见诚,知人善任。后战昆阳、破蒲阳;清陇右,平巴蜀。萧王之名威扬四海,而汉室中兴。当是时,名臣云集,骁将雨聚。君臣同心,始艰危,终克定。永平中,汉明帝刘庄图画开国诸勋于南宫云台。计二十八人,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秀的成名之战“昆阳大战”中刘秀的身边根本就没有上述的云台二十八将,刘秀可以说是完全依靠一己之力打下了昆阳之战。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邓禹是在刘秀平定河北之后才跟随在他身边的。而且,刘秀早期一直是和兄长刘演在一起,兄长被冤杀后才真正独立,所以,刘秀的成功要比刘邦用时更长。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子!

由于王莽推行的新政,这一新政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民不聊生,为了生存下去,各地的百姓都纷纷起义,刘秀当时也率众起义,并在昆阳之战中狠狠打败了王莽主力部队。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是刘秀统一全国战争。我们都知道统治者失去民心之后,天下就要易主了。

王莽的暴政让各路的起义军都发起反抗,经过战斗,王莽统治王朝逐渐毁灭,刘秀在对王莽的反抗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将士和老百姓的爱护与拥戴。并劝说他自立称王。刘秀为了统一全国发起了战争。下面我们先从王莽败亡讲起:

王莽败亡后,原来反对王莽的各支势力开始走向分裂,各地的豪强大族都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公元25年,刘秀在众将的拥戴和极力,再加上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便在鄗城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刘秀即为光武帝。

更始政权定都长安后日益腐败,这给赤眉军极好机会,因此赤眉军便想乘机攻占长安,推翻更始政权。战争大家都知道,军粮是打战的必需品,当赤眉军几十万将士声势浩大地进入长安,却无法解决军粮问题。而当地的富商和地主趁机囤积粮食,使长安局面非常混乱,到了无法收拾地步,因此赤眉军被迫离开长安向西流亡,此时仍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后来到了天水(今属甘肃)一带又遭到地主豪强的拦击,只好转向东进。

趁着赤眉军进攻长安的时机,汉光武帝很快占领了洛阳,又听到赤眉军向东转移的消息,汉光武帝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便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分两路埋伏在那里。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附近全歼了赤眉军,夺取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洛阳和长安都落到汉光武帝的手中。经过多次的战斗,汉军越战越强,士气极为旺盛。这也给汉光武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汉光武帝不仅拥有了广大的地盘,还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全国的条件日益成熟。

但此时光武帝还面临着多支割据势力的侵扰,阻碍了汉光武帝统一全国的道路,这些势力在东面有刘永、董宪、张步和李宪,北面有彭宠、卢芳,西边有隗嚣,窦融和公孙述:南方有占据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的秦丰。这也让汉光武帝很头疼,其实汉光武帝在河北初定、关中将定之时,就已开始着手做消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并根据当时各支割据势力的分布情况,制定了由近及远、先东后西、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这一明确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也让他统一全国目标更近一步。

为保证西线的安全,光武帝先派遣来歙出使陇西,说服了隗嚣避免了两线战争局面,使光武帝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光武帝派遣大军以洛阳等中原地带为中心,对关东各割据势力展开攻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关东各豪强相继被平定。还好当时说服了隗嚣,才可以放手去征战,不然后背受敌,军心会不稳定,会给整个征战带来不利局面。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光武帝向西进攻隗嚣,由于隗嚣没有了增援,强大的汉军很快歼灭了隗器主力,次年十月又将其残部全部消灭,终于胜利结束了平陇的战事。

消灭了隗嚣后,全国的割据势力就只剩下公孙述了,汉军征战多年有点疲劳,汉光武帝就让军队休整,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对益州的公孙述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进攻,经过长达两年的战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公孙述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他的部将延岑见大势已去,便献城投降,征战终于结束了。

光武帝经过长达十一年的艰苦作战,先后歼灭了关东、陇蜀等各路割据势力,建立了统一的东汉王朝,最终又使华夏大地归于一统。这得之不易的胜利是多少将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统一全国平息战事,这也让人民百姓少遭罪。总体来说光武帝统一了全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发起很多战争,战火连绵让百姓受苦,但没有统一的话战争永远不会平息。光武帝也是征战比较多的皇帝。




历史的影子


要说西汉统一和东汉统一两次战争,不得不谈两个人物,一个是刘邦,还有一个是刘秀。他们一个是西汉建立者,一个是东汉建立者。

前者经历了长达5年的楚汉争霸之后,开始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动了统一的战争,而后者是处在一个乱世当中,被迫起义,逐渐开始统一。

为何同样是统一战争,他们两人所用的时间却差别较大呢?这其中有不少原因,笔者在此归纳为两大点。

他们起步不同

刘邦在进行统一战争之前,中原地带中项羽对他的威胁是最大的。那时候有很多的诸侯王,但没有任何一个诸侯王的实力能超过项羽。

虽然项羽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他却长期孤单一人。而刘邦呢?他不仅拉拢各个诸侯王,还将项羽旗下的韩信以及英布都找过来,并且使用计谋,让项羽对亚父范增产生了猜忌,最终逼走了范增。

依靠后期的发展,刘邦的实力已经十分庞大,而且在他消灭了项羽之后,选择同项羽的做法一样,对将领进行分封。

实际上,那时候的天下已经是刘邦的天下了,只是他分封的诸侯王有些发生反叛,有些是他顾忌太深而进行除掉,刘邦当时清除异姓诸侯王,就是题主所说的西汉统一了。

刘邦仗着自己是老大,拥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势力,清理些类似英布和彭越等诸侯王的反叛,根本就不需要多长时间,毕竟他消灭这些诸侯王,完全就是进行实力的碾压。

而刘秀的处境就完全没有那么好。刘秀起义的年代已经十分混乱,就同刘邦在沛县起义的情形差不多,根本就是白手起家。

前期刘秀还是跟随自己的族兄刘玄干活,为刘玄陷阵杀敌,而后才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实力。而且刘玄也猜忌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甚至在他们打败了王莽之后,还杀死了刘縯。

此时的刘秀逐渐在外地培养自己的亲信,而后才开始称王,同刘玄在内的各个号称汉室正统的政权斗争。

毕竟刘秀是白手起家之人,而且当时的天下已经大乱,他能在这种逆境中脱颖而出,并且统一中原,建立东汉,10年的时间已经是很厉害了。换做其他人,估计得像努尔哈赤一样,得花上几十年才征服各个地区。

他们的征讨对象有不同的心态

前面笔者也讲述了: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将那些帮助过他的优秀将领都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多数都没有争霸的心态,他们很多都只想安心当一个诸侯王,享受地方财政,但又同时不希望受制于西汉王朝。

这就是刘邦同他们的矛盾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要征讨这些楚汉争霸中帮助过他的人。

这些诸侯王当中,没有几人是真的想取代刘邦,毕竟他们大多数没有这个实力,而且刘邦也是一个十分奸诈的人,他听从吕后的建议,将韩信和彭越骗到长安,并杀死他们。

韩信和彭越就是对刘邦等人还存在一定的信任,觉得只要不同他作对了,就能赦免自己,但他们都想错了。

要是韩信等八个异姓诸侯王都想逐鹿中原,不但刘邦不能在三年之内统一西汉,还极有可能失去西汉。

刘秀在选择自己称王的时候,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老上司更始帝刘玄,还有当时赤眉军拥护的刘盆子,以及梁王刘永等政权。

大家虽然都是刘邦的子孙后代,但为了皇位,必定不会手下留情,可见当时刘秀的处境是何其艰难。

王莽专政时期的天下,实际上同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一样混乱,刘秀能在各方政权中胜出,已经证明他是一个极其有军事天赋的将领。毕竟当时天下人人都想统一天下,而刘秀仅花十年时间统一,可见已经是很快的时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