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儿医黄瑽宁:家长知道零食对孩子不好,为什么还给孩子吃?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过新年,大团圆,橘子红包压岁钱,吃了糖果嘴甜甜!」这是我家某个儿童绘本里的吉祥话,念起来挺有韵味的不是?

但我却对诗词的最后一句话很有意见!唉,我知道讲有关零食的话题犹如蜀犬吠日,但又不得不多「吠」几声,看能不能唤醒大家对零食文化的重视。

儿医黄瑽宁:家长知道零食对孩子不好,为什么还给孩子吃?

图源:Shutterstock

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有在线课程《黄瑽宁的10堂育儿必修课(I)》、《黄瑽宁的10堂育儿必修课(II)》;著有《发烧免惊!搞懂流感、肠病毒,小儿生病不心慌》、《从现在开始,带孩子远离过敏》、《安心做父母,在爱里无惧》、第一套剧本式绘本:《阿布与小乐》,获选「2014博客来十大华文畅销作家」,并有脸书粉丝团「黄瑽宁医师健康讲堂」。



吃零食不只造成蛀牙与肥胖,还会过动

在我的门诊,10位家长有9位知道零食或饮料对孩子的健康不好,但对其造成的伤害了解程度却仅止于「蛀牙」、「影响食欲」、「肥胖」等等,这实在是低估了零食对孩童造成的影响程度。

一般零食,糖果,或饮料的成份当中,最吸引人的3个成分,就是糖,色素,和人工甘味剂。

糖提供了甜味,色素提供了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人工甘味剂则赋予了香味,造就了「色香味俱全」的舌间享受。

我想应该没有人还天真的以为,这些零食是用「天然的水果」制成的吧?

别开玩笑了。

吃了糖果嘴甜甜,小孩当然很开心,但是这是假的快乐,假的开心。

大家不要忽略一项事实:所有的糖果饮料,都是彩色的,也全部添加了人工色素,以及食品添加物。

根据2007年英国学者马肯(McCann D)教授所发表的一篇研究,食品添加物会引起孩童的过动及注意力不集中,凶手包括黄色4号、5号,及红色6号、40号等等,而这些色素,就是孩子最喜欢的「苹果口味」以及「橘子口味」等等糖果饼干。

吃完零食,孩子开始唱歌吵闹,渐渐的小孩出现不耐烦,争执,说话变很大声,这些都是许多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儿医黄瑽宁:家长知道零食对孩子不好,为什么还给孩子吃?

图源:Shutterstock

奥勒岗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学者,于2012年做了一项综合整理,统计了多年来,共34篇食品添加物与过动症相关的研究。

总体来说,有过动症状的儿童,经过减少摄取食品添加物的介入之后,有将近33%会达到症状的改善。

食品添加物还会增加过敏疾病

还没完,除了过动症之外,还有过敏的问题呢!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咳嗽不容易好,气喘控制不佳,异位性皮肤炎老是不会好,常常慢性荨麻疹,当我详细询问之下,这些孩子因为怕过敏而不敢吃蛋,不敢吃海鲜,反倒是零食吃得不少!

搞半天医生家长都弄错方向了,原来这些零食才是让他们过敏体质始终无法控制的元凶!

零食当中会引起过敏的物质非常的多,包括黄色色素、红色色素、防腐剂(苯甲酸盐)、抗氧化剂、保存剂、人工甘味剂,族繁不及备载。

相信我,你绝对不可能买到零食或饮料,是不含上述任何一样物质,除非是自己厨房亲手做的。

而且这些物质所造成的过敏反应,都不是到医院抽个血,验个过敏原就可以知道的,因为它们大部分不是蛋白质而是化学物质,融入血中之后会诱导免疫系统逐渐高敏感化,让身体一直处于容易过敏,发炎的状态,怎么可能健康得起来!

为什么让孩子吃零食?

既然知道零食这么不好,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吃呢?

第一、想讨好孩子。

第二、大人太忙了没时间安抚小孩。

第三、大人自己的童年都在吃零食,已经把快乐与零食划上等号,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我绝对不危言耸听,但这种「明知道这东西不好,却拿来当奖品」的行为,正是幼儿学习到错误价值观的第一步。

当长辈朋友拿糖果给你的孩子时,父母若不好意思拒绝,跟孩子说「阿姨给你的,吃一颗就好」,对孩子而言,意思就是「原来爸妈告诉我的规矩,是随情境可以不算数的」。

吃完零食后孩子整个脑袋不清,然后开始搞破坏,请问这时候还有什么规矩是不能妥协的?

更何况现在在校园中有许多假扮为饮料、饼干的毒品,如果不是从小知道这些零食碰不得,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染上毒!

不要再强词夺理说小时候不吃零食,长大以后会疯狂沉迷之类的借口,这样的说法不但没有研究理论根据,只暴露出自已对孩子的教养无能为力。

家有家规,如何让孩子在这么险恶的环境生存,却可以保有自己的健康与父母的威信,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

面对零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大人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建立吃健康食物的习惯,不要再用零食打发孩子时间,甚至贿赂孩子。

第二、教导孩子委婉拒绝零食的方法,或者请他们谢谢收下之后,交给父母丢弃,或者替换为奖励的小点心,比如说鲜甜的水果,或自制果冻,天然果干等等。

第三、家长亲自和老师表明不愿意接受糖果饼干当作奖品,更积极者愿意提供贴纸,或其他自制点心给老师当作替代品。

第四、奖励诚实,不处罚吃零食行为。

当孩子拿糖果回家时,我会奖励他其他的小礼物,但当我发现他喝了别人给的饮料,我只要求他诚实以告就好。

为什么我不建议惩罚呢?

虽然我希望扭转零食文化,让下一个世代的孩子,懂得吃正常没有化学加工的食物;但我也不愿意在零食议题上,把亲子感情弄得非常紧张,搞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告诉我们了。

毕竟「温柔而坚定」,才是教养的最高指导原则,孩子爱你,只要父母不羞辱他们,他们是会愿意尊重父母给予的规范与意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