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疫情概念股有哪些?這隻疫情概念股兩日暴漲1758%

 1月30日,港股市場延續下跌走勢。恆生指數跌破27000點,跌幅2.62%,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2.77%,恆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下跌3.58%。同一日,農曆鼠年首日開盤的臺灣股市也大幅下跌,臺灣加權指數報11421.74點,下跌5.75%。

  然而,普跌之下,中國醫療集團今日再度逆市上漲388.37%,兩日漲幅已達1758.41%,備受矚目。

  目前,A股與疫情相關的概念股名單也已出爐。不過,中泰證券李迅雷、唐軍覆盤“非典”期間關注度較高的16只概念股發現,“非典”概念股短期漲幅明顯,但拉長至1年時間看,“非典”概念股未能跑贏大盤。

  機構人士認為,疫情帶來的市場波動提供了優質個股的逆向買入機會和部分板塊的超跌反彈機會,建議把握業績景氣主線,關注科技股的低吸機會。

  中國醫療集團兩日暴漲1758%

  從港股各板塊今日表現看,醫藥保健設備與服務、香港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等板塊整體跌幅均在3.5%以上,其中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技術硬件與設備、醫藥保健設備與服務、消費者服務等板塊領跌。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醫藥板塊中的中國醫療集團再次延續強勢表現。1月29日大漲280%而停牌的中國醫療集團,1月30日繼續走高,盤中漲幅一度達569.77%,股價最高達2.88港元/股。截至收盤,中國醫療集團上漲388.37%,股價報2.10港元/股,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達1758.41%。 數據顯示,中國醫療集團股東中暫無機構持股。

  1月29日,中國醫療集團公告稱,旗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特別項目組研究發現利托那韋(Ritonavir)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抑制作用和療效報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也發現其在細胞層面上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較好抑制作用。

  公告還稱,目前集團關聯公司萬全萬特廈門有限公司是一家唯一國內歷史上生產過該產品製劑,同時擁有原料批文、申請相關專利的企業,且公司已經向國家藥監局申請重新恢復生產。

A股疫情概念股名單出爐

  港股疫情概念股已經啟動,節後A股相關個股或有所表現。中信建投醫藥團隊研報指出,短期看與疫情相關的投資主線順序為:診斷、治療性器械及藥品、藥店以及互聯網醫療等。

  不過,疫情概念股的投資機會或屬於偏短期的主題投資機會。中泰證券李迅雷、唐軍發佈研報指出,選取“非典”期間受關注度較高的16只概念股,從它們在“非典”期間(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6月底)的最大漲幅來看,多數個股的最大漲幅都顯著超過上證綜指和醫藥生物指數同期的最大漲幅,可見,當時疫情引起的股價反應是很明顯的。

  但如果再往後看半年,發現“非典”概念股的超額漲幅基本都全跌回去了。從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底期間,“非典”概念股的平均漲跌幅相對上證綜指和醫藥生物指數都沒有超額漲幅,而且明顯跑輸上證綜指。

2003年“非典”醫藥概念股跑輸上證綜指

疫情概念股有哪些?這隻疫情概念股兩日暴漲1758%

  從16只“非典”概念股構成等權指數的走勢看,也印證了疫情對股價的影響是基於情緒的短暫且過度反應。

  歷史上“非典”概念股跑輸大盤

疫情概念股有哪些?這隻疫情概念股兩日暴漲1758%

  李迅雷、唐軍認為,通過現金流貼現模型定量評估事件性衝擊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可以看出,如果是事件性的、一次性的利好,即使對當期業績影響很大(盈利翻倍),對股價的理論影響也很小。

  相反,如果對長期盈利趨勢有影響,則對股價的影響會更大,比如在歐美市場某一公司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時,即使對近期業績影響不那麼大,但股價的反應一點都“不吝嗇”。因此,投資者對相關概念股需要保持理性,謹慎參與。

關注逆向買入機會

  從歷史經驗看,與疫情概念股先漲後跌對應的是,往往前期受疫情影響的板塊和個股在事件過後也紛紛反彈,因此疫情帶來的市場波動也提供了逆向買入機會。

  某資深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回顧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的市場影響,2011年3月日經指數從10000多點下跌至8000多點,隨後日經指數一路上漲至20000多點。

  因此,短期事件性影響帶來的市場波動存在投資機會。目前預計A股開盤大概率下跌,醫藥板塊在春節前期相對強勢,預計節後受大盤下跌影響,醫藥板塊整體將出現回調,表現分化。投資者可關注業績確定性較強個股錯殺帶來的低吸機會。市場後期走勢還需關注疫情確診數據、北向資金進出情況等。”

  天風證券研報回顧2003年“非典”疫情對當年市場和行業的影響發現:市場節奏上,受“非典”衝擊最明顯的階段是病例擴散加速後,從4月16日至5月13日,共13個交易日、28個自然日;行情的轉折點是發生在疫情緩和、新增病例數下降時。

  行業節奏上,“非典”疫情對市場的衝擊是階段性的,且並未改變市場風格。疫情升級時,抗跌行業為前期強勢行業及醫藥;疫情漸退時,反彈行業多為超跌行業,但超跌反彈的持續性取決於行業的景氣趨勢;而後在較長時間內延續疫情前的景氣主線。漲跌規律方面,2003年市場的漲跌仍然符合景氣投資的規律。漲幅大的行業,絕大部分盈利趨勢向上或保持了相對高增長,即ROE、淨利潤增速和營收增速的環比變化為正。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指數還有一定下跌空間,但幅度可能不大,若節後開盤出現明顯低開,建議逐步佈局。板塊方面,建議把握全年景氣主線。預計疫情升級時,抗跌行業可能為前期強勢行業(科技股)及醫藥。行情轉折點可能發生在疫情開始緩和時,這時可階段性佈局板塊的超跌反彈。疫情結束後,市場大概率仍遵循原來的景氣主線,即科技股行情。

  中金公司研報復盤“非典”期間市場走勢指出,在回調階段,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如農林牧漁、休閒服務(酒店旅遊等)、交通運輸、地產及建築等跌幅居前,而金融、醫藥、公用事業等相對抗跌,汽車板塊受當時市場銷量提振,一枝獨秀,大幅跑贏市場。在反彈階段,行業表現基本與下跌階段呈現鏡像表現,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TMT類行業反彈大幅領先並創新高。短期情緒影響下的回調,提供了低吸優質標的機會。短線投資者可以關注疫情進展,參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板塊短線反彈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