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浩然:那个“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提起作家浩然,年轻一代往往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个世纪尤其是“WG“时期,浩然可谓家喻户晓。

茅盾曾用一句话概括“WG”文化发展情况:“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而那一位作家就是浩然。

他的代表作《艳阳天》不仅被拍成电影,还被翻译成了二十几种外文,在国内发行的版本和册数更是多到无可考据。

现如今浩然已经去世十年了,媒体上关于浩然的报道越来越少,略有提到,开篇往往也会写到“浩然一位有争议的作家”或者“《艳阳天》一本备受争议的作品”。

浩然:那个“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浩然

作为一名90后,无论浩然的红极一时还是饱受争议,都离我的世界很遥远。

人总是会被时代选择,如果不是接到《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这本稿子,我想我对浩然还会继续陌生下去。

逝者如斯,浩然的过往的是是非非,我没有经历,自然没有资格评判;本人也没有什么文学造诣,对其作品也不敢妄加评论。

今天,我就依据我熟悉的浩然和他的朋友写一点东西。

最初我拿到稿子的时候,我既惊讶于浩然朋友之多,又惊讶于文章目录的排序。

浩然在文化圈有很多好朋友,耳熟能详的有叶圣陶、贺敬之、魏巍、杨沫、管桦等,然而本书稿排在第一位的却是一位我从未听说过的农民。

带着起初的不解,我审阅了这篇名叫《父亲浩然和萧永顺》稿子,我感动于这份身份差异巨大、四十几年一直保持如初的友谊,将文章的名字改为《一生的农民兄弟萧永顺》。

随着对浩然了解的深入,我更是理解了梁秋川将这篇稿子排在第一位的良苦用心,果真“知父莫若子”。

浩然:那个“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1955 年 1 月 6 日 浩然与萧永顺

萧永顺来自京郊顺义焦庄户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1954年22岁的浩然成为《河北日报》驻通县记者之后,便成了焦庄户的常客,而萧永顺家便是浩然长期居住的地点,萧永顺的被窝便成了浩然的被窝,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可以这么说在浩然的生命里,萧永顺不仅是那个在失落时鼓励他的人,也是浩然文学创作的灵魂人物之一(萧永顺为《艳阳天》主人公萧长春的原型)。

在浩然的日记里记着:

1957年,浩然的小说被《北京文艺》退稿,创作得不到肯定的浩然,懊丧苦恼,来北京开会的萧永顺了解情况之后对浩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用听他们那一套,他们不给你发表,我拿回去给社员念,我们喜欢这样的东西。

这几句听起来“粗糙鲁莽”的话,让浩然深受感动和鼓励。

当晚浩然便在日记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浩然想要的吗?他就是要“写农民、为农民写”,做农民的代言人呀!

在浩然名声大噪时,萧永顺没有故意疏远浩然,浩然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农民兄弟,相遇时一如当初,睡在一个被窝,谈天说地。

当浩然陷入谷底的时候,这位农民兄弟,更是第一时间到家中看望了浩然。

并在很多人面前大义凛然地鼓励浩然:

“没啥了不起,谁不知道你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有野心想当官,早爬上去了。说你犯错误,我不敢打保票没有。说你FanDang,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成心整人。热爱党还热爱不够呢,凭啥FanDang呀!别泄气,你是从乡村来的,再回到乡村去,从头开始,干出个实际样子,让党看看谁是真金谁是粪土!”

这个粗糙的庄稼汉再一次感动了浩然。

萧永顺的老伴儿也曾让浩然热泪盈眶,当浩然再次下乡来到焦庄户时,她很真诚又很朴实地说:“他们要是开除你了,你就到我这儿来;如今我家孩子都大了,日子宽绰了,我能养活你写书!”

无独有偶,在李培禹写的《岁月尘封不了他的名字——浩然去世九周年祭》里也提到,在浩然万念俱灰的时候,顺义县的一位房东大嫂托人送来一篮子鸡蛋,并捎话给他:

“千万不要想不开,现今我的孩子大了,日子宽绰了,城里住得憋闷,就回家来,我们养得起你,养着你一本一本地写书。”

有人说浩然在作品里说了“假话”,但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浩然说没有说过假话我不敢打保票,浩然能够得到到农民群众这样的爱戴,一定是写进了老百姓心里。

如果说“WG”期间的浩然是有争议的,那“WG”之后浩然扎根冀东,为农民做代言人,是没有人能够质疑的。

正如浩然自己所说:“写农民,为农民写’,我要把这担子挑到走不动、爬不动,再也拿不起笔的时候为止。”

三河市文联原副主席王宝森回忆:1993年,浩然因脑血栓住院时,胳膊栓住了,一动不能动。后来,经过诊治,刚刚可以活动一下的时候,他就让陪床的王宝森回家拿那些农村业余作家的稿件,王宝森说以后再看吧,浩然却坚持,他说:你要不拿,我躺在床上还是会想。

浩然:那个“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1990 年麦收时节浩然与萧永顺在段甲岭

1988年,浩然落户三河,住进了“泥土巢”,在这里他不仅完成了继《艳阳天》、《金光大道》后新时期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苍生》,还开展了“文艺绿化工程”,帮助农村业余作家达成文学梦想。

在三河的这二十几年,“泥土巢”成为业余作者文学梦想的孵化器,浩然帮着他们改稿子、写序言,投稿子,无时无刻不挂念着这帮有文学梦想的农村青年。

除了治病,浩然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

2008年2月20日,这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立志做农民代言人的作家谢世了,他的后人将他安葬在了这个让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十年了,关于浩然的争议依然没有平息,三河段甲岭的农民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业余作者对他的思念也还没有结束。

现如今农村人越来越跟不上城里人的步伐了,荧幕上不断播放的《乡村爱情》也让城里人越来越不了解农村了。

带着咖啡味儿的乡土作品永远满足不了大众的口味儿,对于农村来讲浩然这样的作家不妨再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