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晚清東北建省的時候,是建了三個省,但人們還是習慣用奉天代表東北。張作霖拿下了奉天,就等於控制了東三省,他的部隊,也被稱為奉軍。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軍閥時代,雖然好些部隊,都有中央給的番號,名義上,也是國家軍隊,但實際上,誰控制,就是誰的兵,等於是個人的私兵。只是這種控制有強有弱,像奉軍這樣,長期被張作霖控制,大小官佐都是他提拔的,實際上就是一支張家軍。不僅官佐們自認是張家的人,連士兵也認為自己就是吃老張家飯的。

奉軍平時的精神講話和戰事動員,都強調吃老張家飯,要給老張家幹事。而這種精神,就是義氣。關外是個移民社會,講義氣是最重要的品德。當兵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老張家的飯是哪兒來的。在北洋時期各個軍閥部隊中,奉軍的待遇,一直是比較好的。平時儘管也有喝兵血的現象,但並不嚴重,因為當官待遇很高,而且有大把的機會弄好處。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東三省地域遼闊,資源豐厚,不差錢。所以,儘管奉軍的凝聚力並不見得比別的部隊強,但只要是打散了,或者打敗了,士兵一般都不會像其他部隊那樣,就在別人那裡幹了,早早晚晚,還是回到東北來的。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大敗,但槍和錢都被直軍給拿走了,俘虜們卻很快陸陸續續都回到東北了,各個部隊,很快就恢復舊觀。

東山再起,是現成的事兒。如果奉軍的將領,起了心要反叛,那麼,難度也是相當大的。1926年郭松齡反奉的時候,幾乎奉軍的精兵強將都集中在他的麾下。反攻東北,按兵力強弱來說,應該易如反掌。但是,儘管郭松齡提出的口號,是打倒老帥,擁護少帥,並非全盤否定老張家人。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但是,郭松齡的部隊裡,卻充斥著疑慮情緒。從士兵到軍官,吃老張家飯不打老張家人的想法,相當有市場。因此,在行動過程中,部隊的消極怠工,非常明顯。精銳部隊,明顯沒有打出精銳的士氣,最終,居然崩盤了,郭松齡夫婦為此喪命。在張學良主政的時代,雖然少帥的面貌,要比老帥新,對部隊的控制一點也不放鬆,他感覺很有必要強化張家軍的意識。

所以,不僅經常到部隊講話,培育效忠自己的新生力量,而且訂製了一種紀念章,上面有一個“張”字,分為紅、黃、白三種,紅色紀念章配給將官,黃色給校官,白色給尉官。按規定,每人都得把紀念章佩戴在胸前。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通過這個,強化各級軍官的張家人觀念。不僅如此,他還從瑞士訂製了一批錶殼上帶有張學良頭像的懷錶,所有麾下部隊團以上的軍官,每人一塊。

胸章和懷錶,實際上就是奉軍個人崇拜的表徵。用他的部屬的話說,可以加強部隊的團結,增加向心力。必須得承認,東北軍的確就是張家軍,換了別人,誰也指揮不動。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下野出國,在這個期間,他的部隊,還是他的。雖然人數少了,有的部隊番號被取消了,但東北軍沒散,還是得張學良來帶。

張學良與東北軍的命運

直到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囚禁,部隊群龍無首,又出現內訌,最終被蔣介石分化瓦解,張家軍才算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