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堅決取締不能保障“生命底線”的滴滴!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這是在25日晚上打開滴滴官網之後,撲面而來的廣告詞。為讓人印象深刻,這家獨角獸公司把現代感在主頁畫面上做到極致,“拆解出行領域的算法科技、自動駕駛將改變未來交通、智慧信號燈緩解擁堵交通……”種種關於出行的靚麗詞彙,在精心佈置的場景之下,合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矩陣效果。但這一切關於“在路上”的美好,對於23歲的樂清順風車乘客趙女士來說,卻是永遠達到不了的彼岸。

堅決取締不能保障“生命底線”的滴滴!

網絡圖

“萬分悲痛和愧疚”“辜負了大家的信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滴滴公司第一時間對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的道歉措辭。可是,當你把時間軸再撥到3個月前,在那個震驚全國的“空姐順風車遇害案”中,會發現彼時滴滴公司的道歉詞幾乎和現在版本如出一轍。我們不求在出事之後“道歉模板”的推陳出新,但卻不能釋懷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兩起年輕生命的隕落背後,在“責任”與“信任”的兩方之中,到底是有什麼被一再忽視甚至是無視的?

在滴滴官方微博上,我們看到這樣一則整改及安全升級工作進展更新的說明——“新版緊急求助功能已正式上線,在原有功能基礎上將進入按鈕提升至顯著位置,並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時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戶可自主一鍵撥打。”空姐在順風車上遇害之後,全國輿情洶湧,滴滴不得不開始一場技術流的自我救贖。就安全權重而言,“緊急救助”本來就應該是出行交通工具的標配,且應該是被列於“置頂”的高度。畢竟,生命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綠色通道,這點,本毋庸置疑。

但在這次乘客遇害案件中,我們卻看到了一段現實版的“保持通話”,只不過甲乙雙方的情緒完全不同:趙女士的朋友心急如焚,反覆要求客服把那輛順風車的相關資料予以告知,好給警方更確切的信息;而滴滴客服則似閒庭信步,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給您儘快處理”的客套廢話之中,甚至是要求讓公安民警直接聯繫客服的要求,都被陷於客客氣氣的套路中。不是說好了“緊急求助”嗎,為何當“緊急”出現了,“求助”卻失靈呢?眼睜睜地看著趙女士的生命陷於險境,親友卻無計可施,這種絕望,在滴滴所倡導“美好出行”的背景之下,顯得如此諷刺與無力。

對於這一個最大爭議,滴滴回應到“我們無法短時間內核實來電人身份的真實性。”這顯然是一種極其扯淡的推卸邏輯。滴滴知道,要解決互聯網大出行背景下極具代表性和共識性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自己必須主動作為。當前,交通工具使用效率、出行便捷度在共享經濟的東風之下,都得以集體提升,之後,安全性將是決定滴滴自身發展瓶頸的重要考驗。這個語境,先天性地指出滴滴應該“先知先覺”,要想到乘客所能碰到的“一萬種險境”,並予以點對點的解決方案,至少得讓“美好出行”的廣告詞擲地有聲吧。如果對千千萬萬個電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話,那應該退而求其次,至少去謀求和警方之間的無縫對接機制,在第一時間把所有信息提供給警方,一切以保障生命為取捨,而不是事後一臉無辜地對求助者說:“我怎麼知道你不是逗我玩?”

事發之後,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緊急約談滴滴平臺浙江區負責人,鑑於滴滴平臺順風車業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要求滴滴平臺立即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其在浙江區域的順風車業務。“緊急求助”沒用,那就“緊急下架”,這樣的循環似曾相識,但整改效果如何?何以防範之後生命安全事件的再次發生?顯然,這才是公眾想要的答案。不能讓每一次改進,都用人命作鋪墊!

所謂“美好出行”,安全當是擺在第一位的,這裡不僅有對旅程的期待,更包含著對生命的呵護。當滴滴在市場之內做到一家獨大之時,自我修復的技術功能卻跟不上瞬間漲價的衝動本能,以人民群眾生命為代價的滴滴,已經失掉了安全底牌。所謂“下架”只是暫緩之策,但倘若滴滴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底線,那就應當堅決取締!(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