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学生时代学习历史,历史中着墨最多的就是唐朝。“盛世大唐”是很多人对唐朝的了解,这个王朝由关陇贵族李渊所开启,这个时代却是由“天可汗”唐太宗所开启。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唐太宗的故事,通过史书、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基本上已经了解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君主。能做得了好皇帝,但不一定能做得了好父亲,皇位的诱惑对于任何能够接触到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劫难。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故事以皇四子雍亲王获胜,结局是争夺最厉害的人不得善终。康熙一生荣耀,捉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件件都可以彪炳千秋,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却出了错,因为瞧不上明代皇子教育,清代的皇子教育分外严格,这也就导致康熙的儿子们都十分出色,虽然有太子在朝,但也挡不住诸皇子的争位之心,后来太子出错不能不说这其中有诸位阿哥的逼迫。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唐太宗一世英名,在孩子的教育上也犯了和康熙一样的问题。太宗皇帝是李渊次子,“玄武门之变”兄弟反目成仇,胜利者黄袍加身,失败者身首分离,作为皇帝的李渊不能阻止兄弟反目,痛失两个儿子后只得将这逼人的皇位让给权势滔天的秦王,晚年郁郁而终。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世所赞颂,对于长孙皇后的孩子自是十分疼爱,长孙皇后一生总共为太宗皇帝生了三子四女,皆被太宗皇帝所宠爱。其中三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李承乾作为嫡长子最为太宗宠爱,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就被册立为太子。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备受太宗的喜爱。为培养太子,太宗选择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作为李承乾的老师,同时还不断锻炼其作为储君的政治能力。太子生病皇帝会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无论是在教授太子政事上,还是在太子学习、生活上,太宗都极为上心,太子取得一些成就,太宗都会在朝堂上向群臣炫耀。按理说太宗对太子如此关爱,史书对这位太子的品性和处理政事的能力都有正面的评价,但太宗之后的皇帝却是晋王李治,这位太子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是谋反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父皇的态度。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父母之爱子,古来有之。但在皇家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却不那么寻常,太宗因和发妻长孙皇后的夫妻情深,对长孙皇后的孩子也是十分宠爱,作为嫡长子和帝国的储君,李承乾所得到的宠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同母兄弟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也得到了太宗的宠爱,李治是太宗幼子,在长孙皇后死后,和晋阳公主一起被皇帝带在身边养大。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李治年岁太小,虽得皇帝宠爱,但对太子之位并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对于李承乾来说,威胁多半来自和太子年岁相差不大的魏王李泰方面,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和其兄长一样也备受太宗皇帝的宠爱,年长后按礼制应该去自己的封地,但因皇帝的宠爱,特许“不之官”。唐太宗对李泰宠爱已经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对于当时的太子李承乾自然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再加上,随着太子的年长,叛逆之心渐起,唐太宗对太子的成长十分关心,怕太子走上歪路,面对太子的叛逆,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太子修建宫室,被谏臣上书责骂;太子宠幸太常乐人,被皇帝责杀;太子召集突厥小孩入宫,被皇帝责骂。正处于叛逆期的太子,正因为自身有足疾而自卑,行事上稍有不慎惹来周围谏臣的责骂,作为父亲的唐太宗虽十分关心太子的成长,却是以严厉的态度处之,再加上母亲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这位太子来说,内心的苦闷可想而之。此时,弟弟李泰在父皇那边的宠幸日胜,隐约有超过太子的规制,这就使得这位敏感的太子渐渐心生不满,认为魏王李泰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又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

八岁被封太子,李世民的爱子,太子李承乾竟因争宠而造反

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太子而言,内心的小敏感不但得不到父皇的呵护,反而被一堆谏臣所包围,随便一点错就会批评,再不慎就以“告诉你父皇”威胁,苦闷的内心被太常乐人所安慰,却引得父皇的杀害。在外,亲弟弟李泰的宠爱日渐高涨,开始觊觎太子之位。有关李承乾的谋反原因,后人有说唐太宗的太子是一个同性恋,因为恋人被杀而对自己的父皇心生怨怼,最终走上谋反之路。毕竟人们总喜欢“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虽然这位太子是为了蓝颜。但在小编看来,这位太子的谋反更像是父爱分配不均的一时意气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