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蒲华(1839-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不染庐、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善画竹,心醉坡公,花卉在青藤、白阳间,笔意奔放。山水宗石涛、石溪。精草书,时罕其匹,与吴昌硕友善。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人们熟知,蒲华有个绰号叫蒲邋遢。有的人以为指蒲华绘画而言,其实,这绰号是和他生活相联系的。他是个衣着随便的人,不做新衣,总是向旧衣店铺购求,衣裳“必旧必廉”。买来的旧衣色泽褪了,送去染坊;一季度穿过,随手送进当店。春天典冬衣,夏季当春衣,这样循环不息,终年进出于长生库,省去曝晒收藏的劳累,有何不好?墓志铭上说他“性简易,无所不可。”也确是一个在生活上随遇而安的人,无可无不可!

蒲华为人风趣潇洒。兴致好时,会自带残笔三两枝,过访缶庐,理纸作画,旁若无人。吴昌硕说:“晨夕过从,风趣可挹。”当他寄食常熟沈汝瑾家时,晨起游山,晚上返沈家,燃巨烛作画,草写纪游诗,还强主人唱和,一直闹至夜深。墓志铭上说他“年臻耄耋心婴儿”,他的性格一直到晚年仍然保持了儿童的天真。

很久以来,艺苑里流传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蒲华睡觉至半夜,觉察到有人来偷东西,他竟异想天开地佯作梦语,将实情告知小偷:“长袍口袋里有几块银洋,角子不要动,留给我明天买早点,其余的拿去好了。”小偷试其言,果然摸到长袍,取出银洋,留下二枚角子,不辞而别了。 他在诗中吟诵过:“达人无物累”,但自己对古琴却未能忘情,张鸣珂说他“喜蓄古琴,遇即购之,亦奇癖也。”他的书斋名“九琴十砚楼”,对琴砚收藏的热烈情绪可见一斑。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蒲华《节录画禅室随笔句轴》

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一条名叫登瀛里的弄堂里,住着一位老人,中等身材,倒挂眉,单眼皮,薄薄的上唇,不蓄须,面庞清癯,身体轻健,看上去不怎么老,实际上已经八旬高龄了。这年炎夏的一天,老人在外面喝过晚酒,醺醺然地迈着歪斜步子,回到家里,上床倒头就睡,从此竟没有醒来过。等到有人去看他,才发现因镶牙脱落,梗塞喉管、气闭死去多时了。这老人便是我国晚清上海画坛杰出的画家蒲华。画家无妻室儿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一个亲人侍奉在旁。朋友们获悉噩耗,怀着因画家去世而带来的悲痛,有的为寻找死者近亲而奔走;有的为殡葬出钱;有的撰述生平;有的书写墓志;有的筹备出版诗集。每一项活动都寄托着友人们的哀思和情意。最后,辗转寻访,找来了嘉兴一位远房作轿夫的侄子,“扶榇归葬”鸳鸯湖畔,我国晚清上海画坛杰出画家蒲华,终于长眠于自己的家乡!蒲华老友沈汝瑾在《蒲君墓志铭》中说:“醉眠忽赋游仙诗”,的确,画家是在醉眠中辞别人世的。也许他从心里感到宽慰,于是带着几分酒意,恬静地、永远地睡着了。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蒲华《山晴水明图》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蒲华《红蓼荷花图》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海派四杰之蒲华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