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出自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歧南望一沾巾。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有些回答的朋友将这首诗归类为送别诗。看上去像,但实际上是没读懂。这首诗并不复杂,网络上又没有相对应的释义,就有些朋友凭感觉在回答。凭感觉回答是没错,但前提是自己要搞清楚意思。

我们先看题目,只有搞懂了整首诗,才能确切理解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这不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差不多吗?不是送别诗是什么?

当然不是,因为这题目里面多了“谒崔大夫”四个字。“谒”是进见、拜见的意思。崔大夫呢?是当时被贬到道州当刺史的崔涣。崔涣在唐肃宗登基那几年是当过宰相的,飞黄腾达多年。到了代宗时期,因为一些过失被贬到道州。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那么刘长卿和崔涣是什么关系呢?刘长卿虽然比崔涣只小了两岁,但是仕途就差了很多。好像是刚好中了进士,还没发榜,就赶上了“安史之乱”。这就确实是有点背了,然后崔涣被唐肃宗委派为江淮宣谕选补使,选拔人才。而刘长卿就是这一批选上去的官,虽然没当多久就贬官了,但是古时候这种关系是很紧密的,也就是说刘长卿其实算是崔涣的门生。

而这种关系,是一辈子的。刘长卿也是个长久之人,虽然后来崔涣失势,但是他在送这个刘萱去道州的时候,想起崔涣来,就写了一封信表示问候。

这个也算得人之常情吧。

这才是这首诗的主题。之,是去的意思。谒,是拜见。送刘萱去道州,替我拜见一下崔先生。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部的七绝。平仄格式就不说了,毕竟到了中唐,格律对于诗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合律不稀奇,出律才稀奇。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我们具体来看诗的内容。

“沅水悠悠湘水春”。首句写景起兴。刘长卿这段时间是闲居等空缺的状态,旅居江浙。那么这可能不是他亲眼看见的景色了,除非他当时旅行到了湖南境内。因为湘江、沅水都在湖南境内,这就是写道州风光。悠悠,有遥远的意思,也有忧愁、思虑的意思。

春天来了,先生那里湘江、沅江的水啊,悠悠荡荡,思绪满怀。

“临歧南望一沾巾”。歧,岔路口。到了岔路口了,就是要分手了啊。这就是写送刘萱。沾巾,大家都知道,就是哭泣。

到了分别的岔路口,望着南方,不禁黯然泪下。

这里要注意“南望”,南望道州,那说明刘长卿在道州以北,那么他真的有可能是在洞庭湖区,也就是湘江附近。在这种情况下,首句的写景就是实景了。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信陵门下三千客”。第三句转开,不再写景和事,开始抒发感叹,写人。“信陵”就是指信陵君,魏国公子魏无忌,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据记载他在全盛时期门客过千,势力极大。“三千客”有些文艺夸张的成分,不过他并非写信陵君,而是用门客三千这种盛大的气派来写崔涣当年宰相位上的风光。崔涣是河北安平人,和信陵君的魏国倒是有些重合。

“君到长沙见几人”。阁下现在贬到道州,那些围在你身边的还剩下几个人呢?这里“长沙”是用了汉初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用“长沙”代指崔涣的贬地道州。

所以这两句就好理解了,无非就是说荣华富贵,过眼云烟罢了,想当年您也是门客众多、夜夜笙歌,如今那些追逐名利之徒都去了哪儿呢?

刘长卿的《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精析

单看这两句,还真琢磨不清刘长卿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是送温暖呢?还是揶揄?你要说当年可能被崔涣不待见,没给个好点的官,现在回讽也说得过去。

但是我们看诗,即便不了解事情背景,诗人为人,整首诗还是要看的。首句有“悠悠”之思,第二句有“南望”一哭,很显然刘长卿是把崔涣当作老师、老朋友,为他如今的地位和境遇感到不平,也是对崔涣的一种劝解,希望他达观,看开这营营众生。

也许是书信往来比较多,口气也就相对平常随意,但是用心是深沉而良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