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嗡嗡、嗡嗡、嗡嗡嗡”——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憎恨苍蝇。

苍蝇在他心中与自己所厌恶那位成天叨唠不停的师傅一样,他的恨如此之深,应是忍受了太久的缘故,这种对立的情感长期积累,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最终由讨厌发展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他恨不得“一把抓住他,使劲捏、挤破他的肚皮、露出肠子来,然后再扯出他的肠子绕着他的脖子一拉,这时他伸出舌头,然后再手起刀落!”

至尊宝想要对苍蝇采取如此残忍的理由和目的,落脚到他最后一句台词——“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题图:齐白石《蝇》1920年 细部

这,或许也是佛祖为了考察他而刻意设置的障碍,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无知无畏的反抗后,他最终会迈入神仙体制序列。

此后的他应是不会在意这几只“嗡嗡”乱叫的苍蝇了,因在他内心,早已清空了凡尘俗世中所有的欲望、情感,包括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苍蝇的憎恶。

壹 画苍蝇的画家们

凡尘俗世中的人,大多和肉身凡胎时的至尊宝一样,对苍蝇厌恶至极。

因此,能够将苍蝇画下来的画家,大多是不平凡的,有过记载的也就那么3、5位。

据说在国外绘画史上,画苍蝇的画家包括了文艺复兴时的开山鼻祖乔托。中国绘画史上,最早记录画苍蝇的人应是唐朝的张彦远。他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三国时期吴国人曹不兴画苍蝇的事。

按照张氏的记载,若是让《三国演义》中那些所有能征善战的人都放下武器,让魏、蜀、吴三国的人们拿起画笔来比试一番,那所有出场的人物并不很多。

魏国代表团派出的人要多些,一共有四位,分别是曹髦、杨修、桓范、徐邈;蜀国代表团派出诸葛亮父子参赛,而吴国代表团所选拔的两位参赛选手,其中还有一位女性——吴王赵夫人,她是丞相赵远之妹。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蝇》 2013年保利春拍

据说赵夫人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她还为孙权绣过一幅军事地形图,“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

吴国代表团的另一位参赛选手就是那位以画苍蝇成名的曹不兴。据说孙权让他画屏风,他不小心落下一个墨点,将墨点改画了只苍蝇,孙权以为真有只苍蝇停在屏风上,于是伸出手指去弹。张彦远还补充说,关于画苍蝇,也有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杨修曾经为曹操画扇,“误点成蝇”。

然而,无论是杨修还是曹不兴,他们所画的苍蝇在张彦远的时期,早已看不见了。人们之所以传扬这些故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们的画技有多么高明。

贰 齐白石与杨修、曹不兴们的对话

对于曹不兴和杨修们“误墨成蝇”的传闻,齐白石在他的一幅《水墨虾蝇》图中,为我们做了现场展示。

在这幅大概作于1941年的墨虾图上方,白石老人不小心落了一个墨点,于是他补绘了几笔,将墨点改画成了一只苍蝇。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水墨虾蝇》 约1941年

在我们对曹不兴和杨修故事的印象中,他们所落下的墨点应是漆黑的,但齐白石此画让我看见了另一种可能性,他不小心掉落纸上的是一滴湿而淡的墨点,这颗水份饱满的小墨珠已经在宣纸上洇开,被纸牢牢地吸附了。齐白石,用焦墨点出了苍蝇的眼睛和头部,将洇开的淡墨稍作渲染,处理成它正在挥舞的翅膀。

如此我们便看到,在一群活蹦乱跳的虾上空,有了一只振翅舞动的苍蝇,整体画面多出了一层意境,画面也更加活跃,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该图为立轴,尺幅为纵123.6厘米、横31.5厘米。白石老人题识:“草泥乡里合钩留。此余句也。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朝日入窗,十指无寒。”,在画幅左侧他又补题道:“昔人误墨成蝇子,予又一误。白石再记。”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水墨虾蝇》细部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水墨虾蝇》局部

据该图画外日本人签书——白石山人作海老图。昭和十六年秋托水野自得庵支那出张于北京求之——昭和是十六年为1941年,该图应作于此时之前。

在此之前几乎二十年,齐白石还专门为一只苍蝇画过一幅特写,这便是1997年震撼中国拍卖市场的那幅《蝇》。

叁 中国拍卖市场的里程碑

与上述“误点”、展示画技的故事不同,齐白石从“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目的,曾经也为这渺小、卑微、人人讨厌的苍蝇留下过几幅肖像。他所画的苍蝇,与至尊宝们所讨厌的苍蝇,应不算是同一品种。

笔者所了解,目前曾亮相过国内拍卖市场的齐白石《蝇》一共有两幅。

2013年保利春拍曾亮相过以下这幅《蝇》,尺幅纵、横均为22厘米。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蝇》 2013年保利春拍

在此16年前,齐白石的另一幅亮相1997年的嘉德秋拍《蝇》,曾引发了一场轰动。

这幅《蝇》的尺幅为横9.7厘米、纵7厘米。在当年拍出了19.8万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对于如今动则上亿元的价格来说,不足为奇。但那是在20年前,北上广的房子还不值钱。中国画传统计价单位为平尺,按此计算,这幅画作的尺幅只有约0.06平尺,也就是比香烟盒或者手机略大一些。正因此,这幅《蝇》的成交,在整个中国当代拍卖市场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齐白石在此幅上的题识,为我们交代了此作的背景:“庚申冬十月正思还家时也。四出都门道经保定,客室有此绳,三日不去,将欲化矣,老萍不能无情,为存其真,阳历十有一日晨起老萍并记。”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蝇》 1920年

庚申年即1920年,此时的齐白石已来京定居一年多,依然籍籍无名。

齐老题识中所称“冬十月,四出都门道经保定”一事,笔者查阅齐白石自述以及胡适等人为其所编写的年谱,对这年经过保定返湖南一事并未详细记载。

肆 没有无原则的恨与爱

此前一年的1919年(乙未年),五十七岁的齐白石从湘潭第三次赴京,到北京时是三月初。住在法源寺庙内,卖画的生意并不好,只因物价便宜,所以可勉强为生。当年中秋,她妻子为他聘了胡宝珠做妾,同来北京,一家人搬入了龙泉寺附近。这年冬,他听说湖南又有战事,妻子陈春君急欲回去,齐老遂陪她同行。

这趟返回湖南后,直到第二年(庚申年)春二月返回北京,这一行他带着三子良琨,长孙秉灵,来京就学。一家人又从龙泉寺搬入了宣武门内石镫庵。此后因直皖战事突起,他曾带着儿孙到郭葆生在帅府园租的房子中避难。战事结束后,他又搬过几次家:从石镫庵搬到象坊桥观音寺,最终又搬到西四牌楼以南三迤道栅栏六号。

直皖战争爆发的时期是1920年7月中旬,此后齐白石提及他与梅兰芳在9月份订交,并且参加一些应酬的往事,并未提到这年返湘潭之事。

而在次年,1921年(辛酉年),他曾受夏寿田之邀前往保定过端午节,在保定住了三天。同年秋天,他再次从京返湘潭。

由上述可知,齐老题识中所描绘的这段“庚申冬十月,正思还家时也,四出都门道经保定”一事在史料中并未有详细记载,其中原因或许是齐老记忆有误,这趟返回湖南行程应该是发生于此前的1919年冬,或者此后1921年冬天,也更有一种可能是在1920年这年十月,齐白石本来打算回湘潭,但到了保定后,并未成行。

有关齐白石画这只蝇到底是什么时候,所谓“客房”是不是就在夏寿田位于保定寓所中?这其中依然还有些谜团待解。

在这年阴历十月一日画完这只苍蝇后十二天,齐老想起对于所有的苍蝇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没有原则的爱,也不能没有原则的恨,于是又在此下方补记道:此蝇比苍蝇少大,善偷食,人至轻飞去,余好杀苍蝇,而不害此蝇,感其不骚扰人也。”

至尊宝、曹不兴和齐白石:对待苍蝇的不同态度及为它们留下的肖像

齐白石《蝇》细部

齐老所说的“余好杀苍蝇”,当然不像至尊宝臆想的那样恐怖——“抓住舌头、手起刀落”——恐怕也就是拿个苍蝇拍子拍一下、轰一轰。

还记得以前的文章中提及,齐老曾在三处三归后,于1906年在家乡购置了“寄萍堂”,用上了他从上海带去的绿色细铁丝纱网,门窗上都装着这种自己命名的“碧纱橱”,为的就是不让苍蝇和蚊虫打扰自己写诗作画——“置碧纱橱于其中,蚊蝇无扰。读古文诗词,吟新句。”

齐老的“寄萍堂”寓意“世事如寄,人生如萍”,“蝇命”又何尝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