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专家呼吁:中青年也需警惕急性心梗

专家呼吁:中青年也需警惕急性心梗

专家呼吁:中青年也需警惕急性心梗

80后的王雨,是某金融公司的公关经理,平时工作上少不了熬夜应酬,自以为身体很健壮的他,近日在和客户聚餐畅饮之时,突然感到胸痛,被送医院抢救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令他母亲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个“老年病”会找到自己儿子身上?

急性心梗高发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惹的祸

近年来,急性心梗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丛洪良看来,主要是受社会发展快、压力大、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肥胖等因素影响。

在丛洪良接诊的患者中,十几二十岁的患者并不罕见。这部分人群,绝大多数都有家族病史,或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之前接诊过一位23岁的心梗患者就是因摄入可乐过多引起血糖升高而发病的”。

急性心梗发生前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丛主任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感觉乏力、胸闷、心绞痛,就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其中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濒死感、压迫感。”

他给记者打比方说:“有时运动急了,心里闷得慌,就像跑完百米一样;有时也会出现类似馒头噎住的感觉。”如伴有上述胸痛症状超过5分钟必须警惕,持续20分钟未能缓解便可高度怀疑心梗。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心梗还会出现容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例如胃疼、牙疼、嗓子疼等等。

应对心梗急发第一招,拨打120要尽早

“如突发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援期间,对有冠心病既往史的患者首先怀疑心梗可能,第一时间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对无心内科病史或病史不明的患者,需谨慎用药。”丛洪良建议患者平卧于安静室内,同时家属需与前来急救的专业医生保持联系。

临床上对心梗急救有“黄金120分钟”之说,即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果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则可以大幅降低急性心梗致死率。

但在现实中大部分人因为错误的处理方式,致使患者失去生命。据全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有10%左右是拨打120电话经救护车入院,而90%的病人是自行到达医院看急诊。途中许多患者都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而诱发心搏骤停失去生命。

丛洪良说:“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突发心梗症状,不宜随意搬动患者送医,正确做法是拨打120等待医生救援。”

最后,丛洪良主任提醒,对于已经出院的心梗患者要注重定期随访和院后治疗,防治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专家提醒

1、善于调节情绪。心情要开朗,情绪要稳定、乐观,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少生气、不发火,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2、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参加会议、工作、学习、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玩麻将、聊天等时间均不宜过长;

3、饮食要均衡、多样化,最好米面杂粮掺杂着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类油脂、蔗糖、奶油,特别是动物内脏、海鲜,戒烟,勿饮烈性酒;

4、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打球,如果身体素质稍差,可考虑进行一些和缓的活动,如保健操、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关键在于因人而宜,不要超负荷运动;

5、定期体检,注意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6、特别是清晨与夜间,饱餐后或者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头晕等症状,均应及早就医检查。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专家呼吁:中青年也需警惕急性心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