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医生张勇(化名),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被感染。

今年40岁的张勇,博士毕业后,于2011年1月在武汉同济医院上班,几年刚好工作满9年。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心中充满恐惧,却又好像离我们有一些距离“。因为每年年底,医院呼吸科都会有关于不明肺炎的传闻,张勇(化名)已经见怪不怪了,最初听到新冠肺炎的传闻时便没在意。直到感染人数越来越多,武汉封城,他真正感受到:这个病毒太可怕了!

1月份,张勇离开自己的科室增援发热门诊,熬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跟搭班医生轮着休息,也就睡两三个小时“。在工作中,张勇不幸被感染。让他比较庆幸的是,他并没有传染给家人。目前,张勇已完全康复,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因为怕传染家人,他一直不敢回家。回顾这一个月,张勇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以下是他的自述: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一月初,我们科室大轮换,三个分院的医护人员开始轮转,我也从光谷转到了汉口本部,从原来的血透中心转到病房工作,工作性质有些改变,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从轮换中快速进入角色,管理好病人。上门诊的时候,护士老师们已经开始给每个人发N95口罩,必须戴口罩和帽子,我还觉得很奇怪,怎么突然防护这么严肃了。

当时从新闻里听到了华南海鲜市场关闭了,有不明病毒肺炎的病人出现。其实在每年的年底,呼吸科都会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病人出现,每年都会有一些传闻,我虽不是呼吸科医生,但年年听传闻也已经见怪不怪了。

到了中上旬,科里对戴口罩帽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对发热门诊及其他科室的防护越来越重视。很快就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不够用了,需要各个科室派人去增援。将近年底,我们组患者仍然较多,出入院周转快,精力都在病房查房、门诊、手术等,希望年前把患者处理好了,而对增援的事情还没来及的考虑。

1月15日,科里通知我作为第一批人员之一,去增员发热门诊,还是一次上12小时制度。很快,我被拉入发热门诊医师群,网上培训发热门诊注意事项。之前确实没经历过这样的医疗任务,有点不知所措。想想,自己毕竟是内科医师,虽然还没有指南,基本的发热诊疗还是了解一些。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因为是临时通知,我那天下午的专家门诊在没来得及停诊。上完专家门诊我就急急忙忙赶去发热门诊上夜班,路上还询问了一下发热门诊入口在哪。进门去正好与下门诊一位医师进行简单交班,他们白班两人,大概看了近300个,病毒肺炎的概率将近一半。当时心理咯噔一下,白天没太休息好,晚上也可能无法休息,风险可能很高。我赶紧按流程带好口罩帽子,穿好隔离衣,手套等。

第一次进入发热门诊,还是比较震撼的,发热门诊除了看诊,还有十几张留观床,上面都躺着很重的患者,简单交班以后我们就开始接诊了。有一对病人让我记忆深刻——昨天爸爸带儿子来看发烧,今天是儿子带爸爸来看发烧。我赶紧开了CT检查,咽拭子,抽血等,开完还要自己给他们取咽拭子。病人很多,都非常焦虑,没有空间操作取咽拭子,只能坐在诊室里面对患者取。

就这样不停的写病历,开检查,取咽拭子。期间还来了危重病人,氧饱和度都已经不行了,但是已经没有留观床和氧气给他们,但救护车放下病人就走了。家属把病人抬进来放在诊室门口走廊,赶紧找护士想办法找来一个氧气瓶,把氧气吸上,开了输液先输上,联系二线说发热病房还未建好,定点医院没有床位,只能让他躺那了,还好当时病人稳定。

不知不觉,从晚上六点一直不停看到12点,病人少一些,我们两个医生商量分别休息一下,于是他先休息3小时,我再去休息,这样比两个人都熬着要好一点。后半夜病人又少了一些,只是危重病人一直在难受,但是门诊条件太有限,只能给面罩增加吸氧量。留观患者太多,有些人没地方坐,只能劝导能走的患者自己找地方隔离,白天再来看。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坚持到4点,搭班医生出来接班了,我想进去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休息室不能开空调,不能关窗,穿着所有衣服,盖着被子依然觉着冷,迷迷糊糊躺了两小时,爬起来,穿好防护服再进去,已是早上六点多了,病人又多起来了,两个人又忙活了两小时,到八点钟,终于到了交班的时刻。那个夜晚给我们俩印象太深刻了,很艰难,但终于算是熬过去了。患者都很危重,但总算没有出现意外情况。早上交班时,我询问这些危重患者怎么办,老师说目前没有地方收入院,我们只能继续坚守,等待上面政策。发热门诊医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看着病人应该收住院,却必须顶着压力与患者家属沟通,他们很痛苦也很难理解我们。

很久没有这样熬一宿,下了夜班还是比较难受的,头昏乏力各种不舒服。我赶紧找了个休息室睡觉,睡了一整天,到晚上好像好一些。但是经过昨晚的一夜,我跟家人商量说外面真的很危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隔离,但是我们家只有一处住处,没办法,我先在科室洗澡洗干净再回家,回家马上把自己关进房间,再洗一次,衣物放到阳台,口罩一直不离脸,吃饭也在房间,基本不到客厅走动。就这样开始自我隔离,不接触老人和孩子,但房间有限,夫人却只能跟着我一人睡床头一人睡床尾。

接下来还是每天上班接着查房和门诊,可能是熬夜的原因,总感觉力气不够用,手术就不做了,交给了科里其他老师做。到了20号又去上了白班,这时候制度就好多了,医院新扩建了发热门诊,地方大了,门诊量大到五百多,医生也多了,5个医生同时上,从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六点。

中午半小时出来吃个饭,白天有二线老师可以看着,有什么特殊情况跟上级汇报处理。留观病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自己带着行军床就在发热门诊里面待着了,因为没地方住院。二线带着查看留观重症患者,有些好一些了建议回家去,有些加重了,我们便将他列入入院排序名单。一直坚持到下班,在休息室洗好再回家,觉得很累,吃完饭就直接倒床睡觉了。接下来每天还是上班带着口罩,下班也带着口罩,回家吃饭就睡觉,不接触老人孩子。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又过了几天,国家政策出来了,新冠肺炎作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武汉封城。我的发热门诊任务顺利完成了,科里开始安排接下来工作。科室分为血透与病房,病房病人逐步清空,而血透患者因为需要定期透析,要反复来医院,因此不会减少,而我正好在光谷院区透析中心工作了一年半,对光谷的情况和患者都比较熟悉,于是科里决定让我先去光谷管理那批透析患者。

大年三十开始,我到光谷院区透析中心上班,那天透析上了三班病人。从早上七点开始预检,一直到晚上九点结束,虽然很忙,但是毕竟情况很熟悉,流程都很顺畅,只是工作时间很长,回到家感觉很累,吃饭后就睡觉了。可第二天又接到通知,中法院区被征用为发热定点医院,中法院区透析机也运来光谷,附近一家医院因被征用,所有透析患者全部转入我院,这下我们的患者数量就翻了一倍,护士长和我一起开始为新转来的患者进行登记、排班,科室也为增加的患者增派医师护士,然后我们开始管理起160多为透析患者。而对新冠肺炎,我们心中充满恐惧,却又好像离我们有一些距离,医院对我们透析中心的定位是非高危科室,防护级别为一级防护,只有口罩帽子和一层薄薄的隔离服,去过发热门诊的我感觉,这时候我们身处险境。

很快,我们科室发现有两位透析患者发热,便赶紧让家属带着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很快被确诊,而这时床位依然紧张,患者反复来透析室希望能够帮他找地方透析或住院,可是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透析室里面还有一百多位透析患者等着处理。这时,护士长发热了,过度劳累导致他腰酸背痛,乏力喘气,一经CT检查发现病毒肺,再查核酸阳性,确诊!

隔了一天,跟我搭班医生也发烧了,CT检查也发现病毒肺。我也有一些咳嗽不舒服没力气,我想我不能再回家了,赶紧去做了CT,居然也是病毒,太可怕了。我赶紧跟家里联系,我可能每天有带毒回家,通知他们做好防护消毒措施。所幸他们都安好,没有出现发热等不适,而我就地隔离,住进了隔离酒店,自我隔离治疗。经过两周的隔离治疗和充分休息,复查CT已经吸收很多,核酸一直阴性,最近可以查抗体了。我想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何时被感染的,一直觉得劳累了肯定有不舒服,症状也不太重,有人说是发热门诊,有人说是透析中心,不过无所谓了,这病已经被我战胜了。

经过两周多的隔离治疗,CT也基本好转,科里又开始缺人了,我又上岗啦,回到了汉口本部透析中心,这时候透析病人已经增加到了250人。工作还要继续,而我却不再敢回家。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可怕,我也被感染了,索性没有发生严重的症状,前期天天回家却也没有家人发生感染,得益于在家自我相对隔离。而在科室,注重自我保护,带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饮食营养要充分,多吃蛋白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休息。非常时期只要有时间就躺着睡觉,睡眠可以改善自己免疫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为保护受资助者隐私,张勇为化名)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月26日开始,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成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启动。目前,捐赠金额增至4.03亿元。

截至2020年3月5日,基金已经为三十九批共2003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资助。其中为1978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人获资助10万元;为25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殉职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个家庭获资助100万元。张勇是第三十六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


申请方式

2.打开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

新冠肺炎感染医生康复后返岗,怕传染家人,不敢再回家:这个病毒太可怕!

基金介绍

往期资助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