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銀行線上理財加速“解鎖”

今年春節過後,看著趴在賬上的閒置資金,家住北京市玉淵潭的張女士急在心裡。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已在春節期間到期,本想節後到建行網點和理財經理小王商量一下投資策略,可是突發的疫情,導致這一計劃無法實現。不過,在小王打通她的電話並告知她可以通過最新推出的建行客戶經理“雲工作室”來了解和選購理財產品時,張女士的煩惱立刻消散。

張女士的經歷是現在銀行理財線上化加速的一個例證。疫情限制了人們出行的同時也讓無接觸的線上理財成為常態。銀行業在多渠道宣傳線上理財的過程中,還加速“解鎖”了諸如直播等各種理財新玩法。而線上理財方式的進一步普及,也改變和重塑著銀行理財未來的走向。

多種方式玩轉線上理財

疫情暴發以來,眾多銀行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渠道告知消費者線上理財的操作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興業銀行理財中心”,興業銀行詳盡地把如何使用手機用戶理財的操作步驟和截圖展示給消費者,並推薦了當期的重點理財產品。

為了進一步給消費者提供線上理財產品的便利,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面籤限制也有所放鬆。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表示,近期通過交通銀行(港股03328)、招商銀行(港股03968)APP購買交銀理財、招銀理財發行的產品時,發現已經可以通過線上做風險評估問卷。光大理財近期發售了一款“陽光金養老1號”理財產品,說明書中顯示,首次購買光大理財產品,需要在線上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同時,為進一步落實《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監管精神,近期,工行和建行均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開通客戶首次購買其理財子公司產品線上自助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消費者打造更好的線上理財體驗,銀行業也有所行動。建行北京市分行打造的“雲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通過這個平臺,我不僅及時瞭解了建行目前在售的存款產品,還能看到上架的‘丁香醫生—全國疫情實時監控播報’‘CCB積分捐款特別活動’‘宅家享龍支付福利’等多項內容資訊,小王也可以為我提供線上指導。”張女士說。

“如需線上訪問該平臺,客戶可提前與分管客戶經理電話聯繫,通過微信添加客戶經理‘雲工作室’名片並進行瀏覽,如果客戶對工作室上架的產品感興趣,工作室首頁有一個電話按鈕,撥通以後客戶即可與客戶經理電話溝通,詳細瞭解產品特點。”建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平臺在春節後推出,以規範化、專業化的線上服務窗口,全方位融入微信社交,為客戶提供了隨時、隨地、隨心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上述負責人表示,建行符合開設條件的客戶經理已100%開通線上客戶經理“雲工作室”,累計達571間。

直播火熱或成未來“爆款”

疫情期間,收看直播成為人們宅在家中的一大樂趣。各家銀行的理財經理也紛紛嘗試變身理財屆“李佳琪”,通過直播來讓自家理財產品變身“網紅爆款”。在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朋友圈中,各種直播推薦應接不暇。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也加入直播陣營,中銀理財空中小課堂、建信理財雲課堂紛紛與消費者見面。

理財直播中潛藏著機遇,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直播為銀行理財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宣傳方式,能夠吸引更多用戶,同時或將催生出一批專門崗位,挖掘出一批既精通銀行產品又熟悉直播話術,擅長與用戶互動的人才。

而讓理財直播變得更火的則是有著客戶端優勢和互聯網基因的第三方平臺。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春節以來,有近百萬人次在支付寶裡觀看了理財直播,人數較節前增長了63.8%。

看到其線上優勢,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在加強與支付寶的合作。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表示,2月18日起,30家金融機構聯合支付寶共推“理財周”,近百隻爆款存款產品、基金產品亮相支付寶“理財周”,支付寶還開設線上理財直播。目前,支付寶上的銀行產品均為存款和銀行自有渠道產品,支付寶上的存款產品利率更高,目前多隻產品處於售罄狀態。

“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平臺,有利於在機構、用戶和平臺間形成良好生態關係,三方共榮發展。通過平臺,機構可拓寬銷售渠道,降低線下消耗的人力成本,更好跟進用戶需求變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除支付寶外,微信、京東、美團等平臺都在引入機構,這些平臺的做法、流量特徵不同,各有優勢。

規範和產品選擇成未來看點

不出意料的是,觀看支付寶理財直播的主力軍是“90後”,熱衷於擁抱新鮮事物的他們佔到了近四成。不過,另有近13%的直播觀眾是中老年群體,他們學習理財知識的熱情同樣高漲。

“疫情會加速銀行業務線上化的速度,很多銀行已經加大線上業務的推廣宣傳,實質上對於年輕人而言,線上理財、線上辦理銀行業務已經都很熟悉了,這次疫情可能是助推改變了中老年人的理財習慣,銀行線下網點服務的重點客群也被線上化以後,線上的營銷競爭將加劇。”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線上理財也有待進一步的規範。“出於對消費者保護的考慮,防止銷售誤導、誇大宣傳等問題,監管對銀行理財的營銷推廣一直管理較為嚴格,如果在線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需要採取雙錄。目前,已經有部分銀行開展直播、團購等新的營銷模式獲取客戶,是一種新的嘗試,但目前對於此類營銷方式沒有明確的監管要求。對於直播營銷,應防止營銷人員誇大產品收益、迴避風險、誘導銷售等問題的出現。”殷燕敏認為。

而在最受消費者關心的收益率方面,下行仍將持續。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環比上個月下跌6個基點,同比下跌36個基點。

“鑑於宏觀貨幣政策持續保持相對穩健狀態,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跌,2019年年底小幅反彈後,2020年1月保持回落態勢。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貨幣政策來看,固收類產品的收益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殷燕敏說。

西南地區某國有大行業內人士告訴《金融時報》記者,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消費者購買理財時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流動性需求等,還要了解產品,注意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投資方向、流動性安排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