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家長注意: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做作業,做到這5點反倒事半功倍

每天,孩子在放學回家以後,還未放下書包,可能父母就會開始發問:你今天的家庭作業做完了嗎?今天的家庭作業多嗎?在學校的課程學的怎麼樣?孩子在學校原本已經學習了一天,身心俱疲,肚子也餓,這種時候,如果父母就孩子的作業一直髮問,反而會把孩子逼得很緊,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和牴觸的心理。

還有的家長,反其道而行:覺得孩子在學校辛苦了一天,肚子也餓了,就煮著一大桌豐盛的飯菜,等著孩子回家享用。等著孩子吃完飯,才讓孩子去做作業。結果孩子吃的飽飽的,人們在消化的時候,是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的,這樣做作業的效率反倒降低了。這些都是適得其反的做法。

家長注意: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做作業,做到這5點反倒事半功倍

之前接觸到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做作業的時候特別磨蹭,基本上因作業未完成被留下來的名單裡面,一定有她。家長也是焦頭爛額,每次她做作業的時候,她的家人都會在旁邊催促她:寫快點,寫快點,寫快點。可是效果甚微,孩子成績依然不見起色。後來仔細瞭解,孩子之所以寫作業慢,是因為:平時就比較拖拉,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了;其次,平時家長逼得太緊了,孩子心理比較牴觸,再加上,平時都有人督促她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就養成依賴的心理,反正不管有多少作業,家長都會一日既往地陪著她一起完成。

據調查,孩子最討厭的就是:每天回家,爸爸媽媽問的那句“作業寫完了嗎”?這句話無疑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比起你,我們更關心的是作業。換個角度,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家人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孩子也一樣。但他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這種不適感,所以只能通過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等不良行徑來發洩。

家長注意: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做作業,做到這5點反倒事半功倍

多家長覺得,孩子不喜歡寫作業是因為太難了。其實,比起作業難,孩子更不喜歡的是父母逼得太緊!一個成績優良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願意陪他成長的家長。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都是這5個細節:

1.先寫作業還是吃飯?順序很重要

經過一天的學習,孩子身體裡的能量已經消耗殆盡,一回家就喊餓。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因為飢餓無法進入學習狀態,所以先吃飯,再讓孩子回房間寫作業。可是,人在吃完飯以後會變得懶洋洋,孩子完成作業的效率也將不高。

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回來時,先準備一些水果,和孩子聊會兒天,讓孩子先補充一點能量後,再去寫作業。

2.孩子寫作業時,家長要這麼做

很多家長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嘮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這會讓孩子分心,一邊想著電視,一邊迫於壓力只好埋頭寫。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想孩子好好寫作業,好好看書,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孩子,自己也成為一個喜歡看書的人,這比語言有說服力多了。

所以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可以在一旁看書。當孩子有不懂的問題,能及時問你,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

家長注意: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做作業,做到這5點反倒事半功倍

3.孩子寫作業拖拉,這麼教導才有效

一旦孩子寫作業的態度不好,許多家長就會破口大罵:“怎麼還沒寫完!快點寫!”罵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作業,產生牴觸情緒。在教導孩子這個問題上,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去包容孩子的不足,包容孩子的缺點,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應該平靜的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讓孩子適當的承擔責任很重要。他會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好好寫作業,明天就要被老師批評,從而主動完成功課。

4.孩子字潦草,生氣解決不了問題

很多孩子為了多玩一會兒,對待作業會馬虎了事。而家長看了非常生氣,當場指責孩子,甚至會用撕作業的方式表達不滿。

但是這樣做,並不能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反而會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家長應該耐心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因為作業寫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沒法批改,所以寫作業時一定要仔細認真,用正確的態度對待。

家長注意: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做作業,做到這5點反倒事半功倍

5.考試不及格?學會這樣幫孩子!

“你看你,就考這麼點分,你看人家誰誰誰,考了一百分呢!你怎麼就這麼笨!氣死我了。”

這句話是許多家長的口頭禪。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但這句話無疑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他會覺得,自己那麼沒用,永遠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乾脆不讀了,就這樣吧。

孩子沒考好,其實他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家長應該這樣安慰:“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適當的鼓勵孩子,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才是父母正確的打開方式~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讓我們都多點耐心,注意自己的方式態度,陪同孩子一起成長。沒有成長不起來的孩子,沒有天生就不會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是蚌藏珍珠,每個孩子都是沙礫中的金子,只要我們耐心去發掘,耐心打磨,終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