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大汗、四肢無力,中暑了?不,是缺鉀了!

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

收治了一位這樣的患者。

他是一名戶外工作者,工作中突然出現雙下肢無力症狀。據他回憶,發病前幾日便有點頭暈、乏力,但他以為這是天氣炎熱,出汗太多,工作勞累所致,於是就注意飲水,但依舊如此。

頭暈乏力、雙腿又沒勁,看起來不是大問題,但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這到底是怎麼了?

大汗、四肢無力,中暑了?不,是缺鉀了!

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患者是低鉀性週期性麻痺,也就是低鉀血癥。

患者的頭暈、乏力的症狀是天氣炎熱、出汗多引起的,不少人會以為是中暑症狀。

“低鉀血癥症狀看起來與中暑相似,其實大不相同,多是在天熱大量出汗後,沒有及時補充含鉀豐富的飲料或食物,引起體內損失過多所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耿紀超醫生介紹,夏季高溫,水分丟失量明顯比其他季節增多,從而導致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鉀、鈉、氯、鈣等伴隨著水分丟失,但電解質補充不足,容易造成低鉀血癥等相應代謝性疾病。它除了可引起全身乏力以外,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心室纖顫甚至心跳驟停。這名患者的雙下肢無力症狀就是因為體內鉀含量過低導致。

鉀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

正常人體血鉀濃度範圍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

低鉀血癥指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

3.0-3.5mmol/L為輕度低鉀血癥;

2.5-3.0mmol/L為中度低鉀血癥;

2.5mmol/L為嚴重低鉀血癥。

人體一旦缺鉀,可能就會出現身體疲乏、軟弱無力、反應遲鈍等症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痠軟無力,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肌肉系統的鬆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甚至出現四肢抽搐、全身性肌無力、嗜睡和昏迷、呼吸吞嚥困難,嚴重者可導致窒息。同時,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口苦、噁心、嘔吐、厭食、腹脹等消化系統症狀,最危險的後果是影響心臟功能,患者會出現心跳過速、心慌,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病,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

夏季高溫,全身的水分丟失量明顯比其他季節增多,從而導致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造成低鉀血癥等相應代謝性疾病,並且氣溫升高,還使一些人食慾減退,厭食,少食,致使鉀的攝入也不足,因此,夏季單純的低鉀血癥常見野外工作、高溫作業、體液丟失量多,大量喝水後排尿等人群。

此外,如患者原來就有內分泌器質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本身內分泌調節功能很差,腎臟重吸收和濃縮功能障礙,或者平時就有不同程度的水和電解質紊亂,夏季高溫情況下由於水份和電解質的進一步丟失而加重病情。更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發生嚴重低鉀血癥來急診就診,進一步檢查才發現了原發性內分泌疾病。

如何預防低鉀血癥

1、要多吃含鉀高的食物,比如豆類、瓜果和魚類等;

2、大量出汗後補水,可補充一些含鈉鉀的運動飲料,以少量多次為宜,但不能單純地補水,要同時補充一些無機鹽,否則,補水多了,會沖淡血鉀濃度,而且,補得多,排出的多,會加重鉀鹽的丟失;

3、不要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或反覆出汗,防止虛脫;

4、有內分泌器質性疾病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更改藥量和搭配。

補鉀的兩個原則:能口服儘量口服、見尿補鉀。

1、對發生低鉀血癥者應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停用致病藥品,減量並逐漸停藥。

2、補鉀應根據血鉀水平而決定:

血鉀在3.0~3.5 mmol/L時,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者可只鼓勵吃含鉀多的食品,或口服鉀製劑。

血鉀低於3.0 mmol/L者則應補鉀。

(1)可選氯化鉀、枸櫞酸鉀、門冬氨酸鉀鎂片劑(每片含鉀36mg、鎂11.8mg)一次1~2片或一次1支口服液,一日3次。

(2)氯化鉀靜脈滴注:補鉀濃度為20-40mmol/L(相當於氯化鉀1.5-3.0g/L),補鉀速度為10mmol/h左右,不超過20mmol/h。並囑患者多吃些香蕉、橘子等含鉀豐富的水果。每天補鉀量一般不超過200mmo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