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朋友最近很心煩,她家孩子依依上三年級,從小聰明好學,深受周圍親戚和老師的喜愛,可以說是從小從讚揚聲中長大的,這樣的成長環境,漸漸養成了異常爭強好勝的性格,容不得別人有優越於她的地方。

在學校考試時,有人比她考得好,她就生氣地說別人事先知道題目,或者運氣好,有誰穿得比她漂亮,她就嫉妒地背後說別人壞話。就因為她人前人後詆譭別人,現在變得非常孤立,同學們都不願意跟她一起玩了。

孩子喜歡嫉妒別人該怎麼辦呢?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嫉妒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孩子稍小一點的時候,媽媽當著他的面抱別的孩子,他就會有所反應,非要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並且會緊緊摟住媽媽,似乎在向別人宣佈“媽媽是我的”。

其實,人類會有嫉妒心理,這是動物本能的體現,這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原始情感。兒童的嫉妒是兒童將自己與別的小朋友做比較而產生的消極情感體驗,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煩惱、痛苦、怨恨的複雜情感。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見到孩子因為嫉妒別人表現出不一樣的行為,比如親戚家孩子來自己家做客,媽媽誇獎一下別人或者對別人親暱一些,自己孩子就會不高興‘兩個孩子在一起畫畫,別人比自己畫得好自己心裡就不舒服,如果遇到嫉妒心強的孩子,還有可能會抓起別人的畫撕成粉碎;兩個小夥伴本來在一起玩積木,可是別人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卻怎麼也搭不好,索性就把兩個人的都推倒。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身邊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孩子嫉妒的心理特徵,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 直接的外露性

成人嫉妒別人的,往往都是顧及面子而把嫉妒的情緒藏在心底,而孩子的嫉妒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通過具體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緒,孩子不會考慮自己的嫉妒會不會引發別人對自己的不良評價,這特點能夠幫助父母及時發現孩子的嫉妒心理。

2、 明顯地對抗性

由於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具有直觀性,他們不會反思自己如何才能達到別人的狀態,而是會直接地將自己由於嫉妒所引性的不良情緒,直接歸責於自己所嫉妒的人,進而會對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對抗行為,以此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比如孩子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好,他可能會去直接攻擊別人;孩子覺得別人的作品比他的作品好,他可能會直接毀壞作品。

3、 鮮明的主觀性

兒童認識事物,通常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他往往會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為標準,簡單地對事物進行分類。因此,當別人比自己優秀或者比自己強進,就會因為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願而心理不快。這種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具有強烈鮮明的主觀色彩。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孩子的嫉妒心理一直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為其人格的一部分,所以即便我們理解孩子的這種嫉妒心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對其聽之任之。嫉妒心過強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別一方面嫉妒心如果過強,容易讓孩子受到外界的刺激,產生憂慮、自卑、懷疑等情緒,影響孩子的正常身心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才能幫助孩子遠離嫉妒心理呢?

1、 不責備、不訓斥、不比較

當孩子因為嫉妒別人而出現一些過激行為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我要及時阻止他。而一般家長糾正孩子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批評、指責、跟別人比較、甚至會訓斥和打罵孩子。比如很多家長會說:“別人就是比你好,你看看你就是不如別人。”“你怎麼能這樣呢?別人好你要向別人學習。”“你應該……”

其實,當孩子嫉妒別人時,正是他發現自己不如別人,這時孩子的心情是緊張和焦慮的,如果他已經感覺到很挫敗了,父母再來一通訓斥,不但不能幫忙孩子化解嫉妒情緒,往往還適得其反,讓孩子心目中的爐火越燒越旺,對憎恨的對象也更加厭惡。

當孩子對他人滿懷嫉妒時,父母要善於傾聽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要學會說理解性的話語,比如當孩子喜歡別人的積木而自己沒有,就偷偷弄壞了別人的積木時,父母應該擁抱孩子,然後對他說:“林林有積木,而寶寶沒有,你心裡很難過,對嗎?”先認同孩子的難過心情,然後聽他傾訴自己。如果孩子在關愛中向你訴說自己的嫉妒,那麼其實他的嫉妒已經在悄悄減少了。此時的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幫助他剖析自己產生嫉妒心理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把嫉妒心理轉化成行為的驅動力,來推動自己產生更大的進取心。

正如有位日本心理學家說過的話:“打消嫉妒的理想方法,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對手以上的地位。”而在這中間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導和幫助。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2、 家長要善於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看到別人的畫比自己畫得好,就產生嫉妒心理,那麼此時父母可以真誠地告訴孩子:“娟娟的話是畫的很可愛,可是你的畫也很有創意呀”,再比如老大看到父母對老二好,就產生嫉妒心理,此時父母可以擁抱大孩子,親親他的小臉然後告訴他:“媽媽愛弟弟,也同樣愛你,你們都是媽媽最最親愛的寶貝。”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肯定和愛,孩子就會變得自信。當孩子嫉妒別人的時候,正是孩子自我否定的時刻,此時也是大人幫助孩子正確地肯定自己,認識他人的大好契機。

3、避免攀比類話題,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優點

無論有無小朋友在場,都儘量避免攀比類的話題,如“你們都誰會背唐詩了?”“大家比比看,誰的衣服最漂亮?”這些貌似啟發的問題,實際上為嫉妒埋下了種子。其實,我們更多的是應該看到每個人身上的長處,如“XX,歌唱得很好;XX,拼圖很在行,大家都很棒。”這樣也是引導孩子多去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而非一再地在“自己的短處和他人長處的比較中懊惱”。

孩子的嫉妒心與家長的嫉妒心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心胸開闊,心態平和,孩子也會受其影響,養成比較寬容的改期,但若父母心胸狹隘,孩子也會受影響。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胸襟不寬,有自身的性格弱點,如與人交往時喜歡做核心,不能成為社交中心時就會發脾氣;情緒易受外界影響,沒有感激心理;遇事喜歡斤斤計較,容易處在整日怨天憂人的情緒狀態中。作為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以身作則地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養成寬厚容人、樂觀向上的性格。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4、 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

小林和小強兩個人各有所長,一個數學學得好,一個作文學得好,可是自從換了一個班主任後,新班主任顯然更喜歡作文寫得好的小強,小林開始心裡不平衡,認為自己沒有小強優秀,也失去了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於是經常會找機會讓小強出醜,希望藉此讓同學和老師們重視自己。

爸爸知道小林的情況後批評了小林,並分析了他的優勢在哪裡,告訴他要以正當的方式跟小強進行良性競爭。經過反省,小林意識到自己在數學上的優勢和作文上的不足,於是在學好數學的同時又開始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半年以後,小林成功地平衡了兩門課之間的成績,最終贏得了老師的青睞。

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是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的重要途徑。父母要讓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不對自己提出過高要求,在身邊尋找榜樣,多向別人的優勢看齊。

想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這根“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應儘早讓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同時教孩子勇於承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依靠自己的能力發揚長處,規避缺點。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嫉妒非但不會幫助自己進步,還會影響孩子的奮鬥精神。

此外,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豁達個性。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希望孩子成為寬容、自信、樂觀、不計較的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平時在言行中不要表露出對他人的嫉妒、不滿等情緒,多用欣賞的口吻談論周圍的人,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豁達的個性,減少嫉妒的情緒。

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微信公眾帳號:陪寶寶寫日記,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