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朋友的老公是一家建筑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很多项目都是全国性的,所以工作地点经常也都是跟着项目,大多数项目都会持续一两年甚至更长,所以朋友的老公就常年吃住在项目现场,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朋友也曾很苦恼,孩子出生后爸爸就一直在忙项目,几乎没有陪过孩子。陪玩游戏,陪写作业,陪上学这些在很多孩子那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自己孩子这里却很奢侈。有一次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送去上幼儿园,我也想让爸爸送我,朋友听完泪目,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有人说“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母亲稳定,快乐,愉悦的情绪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孩子对幸福最初的体验,而父亲的格局,看问题的高度已经承担和责任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也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质量的前提,很多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成年后人际关系的发展会受挫,也会影响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发展。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父亲的陪伴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1、父亲的陪伴质量决定孩子人际关系质量

朋友小董,从她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做生意,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一次也很少陪她,而她关于父亲的记忆都是关于暴力,和父亲相处的日子,父亲只要心情不好她就会挨打,所以他从内心很害怕父亲,甚至有点憎恶,在外人面前他很少提起父亲,现在的她重点大学毕业,国企白领,但是一直找不到男朋友,父母和周围的朋友一直催她,但是她却从来不着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告诉我,自己对于男人有着天生的恐惧和冷淡,不知道怎么和男人相处,只要有人试图追她,他就马上变得很警惕,进而从心底竖起一道防线,开始逃离,躲避,总之就是不想进一步接触。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朋友小董似乎就成了这句话的魔咒。

女孩在性别认同时期,爸爸对于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婚姻关系都有种重要的影响,和爸爸关系亲密并且被爸爸肯定和认可的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自我认同感。

假如这一时期孩子没有或者缺少爸爸的陪伴,那么在面对陌生男性时就会表现出焦虑,成年后对于和男性的关系也会表现出紧张和不安,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婚姻关系。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2、父亲的陪伴让孩子更坚韧

南怀瑾在他的书里面说到自己十一二岁的时候,大雪天爸爸叫自己起床打扫院子,还不准带手套,然后自己的手冻得都肿了起来,作为家里的独子,家里还有很多佣人,他当时特别不理解,但是父亲坚持要让他懂得人事的艰苦,让他知道没有人生来就该享受。

男人和女人都爱孩子,但是爱的方式却不同,男人的世界里是生存是自给是赚钱,女人的世界里是温暖是呵护是付出,所以男人更希望孩子可以独立去承受,所以他们会更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土继续走,这样孩子在走上社会遇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也更有用去去面对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为什么爸爸陪伴下的孩子更坚韧的原因。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3、父亲陪伴的孩子内心更富足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焦虑,胆小,孤独,低自尊的孩子,也会看到很多叛逆,喜欢较劲,攻击性强的孩子,深入了解很多时候没有父亲的陪伴或者缺少父亲的陪伴都会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高晓松在一次节目中说到,40多岁的他直到现在才开始慢慢的和父亲和解,从小离开家的他父亲很少陪伴他甚至连一次正式的沟通都没有,他说自己迄今没有问过父亲一个问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变得叛逆,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不对,甚至故意和别人较真。他渴望被父亲看见被关注被认可被接纳。而当他第一次希望可以和父亲沟通却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42%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独挡一面,32%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务由祖辈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12%。就像朋友的老公因为做项目,常年不在家,每年回家的时间可能也就1个月左右,爸爸回到家孩子的反应就像陌生人一样,不让抱晚上睡觉也不要爸爸一起,这样的情况在这类情况中常有发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心里很想你,但是当你站在我面前,我却无法爱上你。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忙碌的父亲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

虽然我们都知道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父亲都无法长时间的陪在孩子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们如何做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与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1、尊重孩子是陪伴的前提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婴儿期的孩子希望自己的需求都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从幼儿期开始孩子有了自主独立意识直到青春期,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无时无刻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可以获得父母的尊重和认同,虽然这些想法和行为有时听起来看起来并不十分成熟,但是父母的尊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信任,这份信任也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尊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和孩子相处时的角色定位,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清楚孩子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而非自己的附属品或者自己人生的延续,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或许这就是对尊重孩子最好的解释。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2、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陪伴氛围

孩子回到房间准备写作业,父亲很高兴的坐在边上,平时自己太忙,都是妈妈陪着,今天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好好陪陪孩子了。

孩子开始拿起笔奋笔疾书,可能是因为今天特殊的陪伴,孩子今天的状态特别好。父亲坐在一边,感觉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自己拿出手机刷新闻。

时间很快过去十几分钟,孩子开始不时地拿起放在边上的手机,发信息,回信息,看到这个场景,父亲开始坐不住了。

“怎么又玩手机,把手机给我,赶紧写作业,再让我发现你玩手机,手机就没收了”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没有说话,不再发信息了,但写放下了手中正在写作业的笔,开始翻看桌上的书,没翻一本没看几页就又换一本。

父亲看到这一幕开始生气“怎么回事,写个作业这么难吗,不想写就别写了”然后气冲冲的夺门而出。

我们相信父亲的初衷一定是想好好的陪伴孩子,孩子也一样渴望父亲的陪伴,但最终这次陪伴非但没有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反而让父子之间的冲突加剧,归根结底是父亲不平等的沟通态度出了问题。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父亲看到孩子不停的发信息,这样说“看你好像有心事,是作业太难了吗还是什么原因呢?需要我陪你一起吗?或许就会是另一个结果。

同样的陪伴,沟通的态度和方法决定了陪伴的氛围,也间接决定了陪伴的质量。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很关心孩子,但是在孩子眼里父亲更像一个监督者,指挥者,命令者,在这样的认知下,他还能够感受到父亲是爱他的吗?他还会愿意父亲这样陪伴自己吗

每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都是满满的,比起总喜欢以权威来控制孩子的父亲,一个能够平等和孩子交流和沟通的父亲,后者无疑更受孩子的欢迎。


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3、高质量的陪伴从专注开始

专注的陪伴就是在陪孩子的那一刻,全身心的关注孩子,同理孩子的感受,及时参与孩子的游戏或活动。

很多父母说是陪孩子玩,但事实却是孩子在一边玩自己在一边看手机或者处理自己的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心不在。

问起原因,很多人会说觉得孩子不需要我,他一个人玩的很好,事实上孩子对于成人是否在专注的陪自己这件事异常敏感,用关注,鼓励和爱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互动和合作的技能,也就是当孩子认为你是专注的在陪自己,那么他也会创造条件和你一起,相反的你总是漠不关心或者被动参与,那么孩子也就放弃了寻求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有个辩题是,如果爸爸每周不能陪伴12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呼,大家赞同吗?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大家一致认为爸爸的陪伴很重要,就像李诞在节目中说的“爱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恨也是可以培养的。我爸不在,我可以想象他是爱我的。但是我爸就在这,我就可以确定他是不爱我的。

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么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爸爸的陪伴亦是如此,只有高质量并且付出“劳动”的陪伴,才能够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心灵,建立幸福依恋的亲子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