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裡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統治力,然而劉備稱帝是為了明確自己的合法性,表明自己是漢室正統,是大漢天下的延續,不過偏安一隅終難成大事,然而孫權為何要比他們晚九年才稱帝呢?還要等他們都死了之後。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其實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之後,留給孫權的選擇就只有三種了,一種是臣服於曹魏,一種是臣服於劉備,還有一種是自己稱帝,當時孫權的情況比較特殊,呂蒙突襲荊州斬殺關羽後,讓劉備很是惱火,劉備稱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伐東吳,統一漢室江山為關羽報仇,此時的孫權就算向劉備稱臣,劉備還是要為關羽報仇,也不會接受他的臣服,依然會派大軍攻伐東吳,孫權自己稱帝也是一樣,自己稱帝后劉備正面進攻東吳,曹魏在背後偷襲那東吳就腹背受敵了,所以精明的孫權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向曹丕稱臣,接受曹丕吳王的封號,先穩定住曹丕與劉備正面決戰。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劉備帶大軍攻打孫權,孫權拜魯迅為東吳大都督,陸遜此人才能卓越,頗有周瑜當年之風,一把大火讓劉備一敗塗地,而後劉備死於白帝城,正式解除了劉備對孫權的威脅,然而此時曹丕突然派兵突襲江陵,想利用孫劉交戰之際,來個漁翁得利,幸好陸遜英明沒有再次與蜀漢軍隊糾纏,而是回軍對付曹丕,而後孫權主動派遣使者出使蜀漢,要求再次結成聯盟,與曹魏徹底斷絕聯盟關係,然而此時的孫權不僅沒有臣服於曹魏,也沒有臣服於蜀漢,劉備舉國之力來犯時,也是迫不得已向曹丕稱臣。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而後三年魏帝曹丕病死,三國中的君主就只剩孫權一人了,孫權不是不想稱帝,他想稱帝但是他會審時度勢,他不急,無論她稱帝與否,他都能控制東吳之地,繼續割據江東之地,況且曹丕死後,新帝繼位,軍政不穩,諸葛亮趁此機會率軍攻打曹魏,這是兩方勢力都在拉攏孫權,孫權此時正好坐收漁人之利,手段相當之高明。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曹丕稱帝九年之後,劉備稱帝八年之後,公元229年孫權終於稱帝了,但是此時他的老對手曹操,劉備都已經去世了,連曹丕都已經去世了,此時的吳國不輸於蜀漢,不輸於曹魏,自己獨立的一個小國家,又擁有長江天塹護佑,江南土地肥沃,足以稱帝,所以此時的孫權稱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