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頂風作案!南京警方破獲一起重大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


頂風作案!南京警方破獲一起重大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

民警在水果店現場查獲假冒偽劣口罩。警方供圖


自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口罩成為了防疫必備物品,很多藥店、電商等平臺都相繼出臺了預約、限購等銷售方式,以緩解口罩供不應求的局面。可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市面上的口罩極其緊俏,在一些微信朋友圈裡的貨源卻十分充足,賣房的、賣菜的、賣服裝的、開飯店的,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轉行推銷起了口罩,“工廠私扣”“政府定製”“單位訂單剩餘”等各種理由層出不窮。

在這中間,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開始出售假冒偽劣口罩進行非法牟利。3月3日,南京鐵路公安處成功偵破了一起重大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搗毀一處銷售偽劣口罩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當場查獲涉案假口罩1.3萬餘隻。警方查明疫情發生以來,該團伙累計售出假口罩10萬餘隻,涉案金額高達40餘萬元。

2月16日,南京鐵路公安處南京北站派出所民警接到管內單位王先生報警,稱其購買到一批劣質口罩上當受騙。王先生告訴民警,因工廠復工需要,這段時間他們到處託關係找門路購買口罩,通過朋友介紹從一個手機微信號名為“大海”的人那裡以每隻4.5元的價格購買了250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雙方談妥價格後,按照對方要求,王某通過手機微信直接轉賬全部貨款11250元。10天后,口罩通過快遞如期寄到,滿滿一大箱。當王某打開包裝袋看到口罩時,心情瞬間跌落谷底,這批口罩明顯和其在藥店購買的口罩有區別,不僅表面做工粗糙,包裝上也沒有看到任何標示品牌。氣憤的王某通過微信與對方取得聯繫,要求退貨退款,豈料遭到對方拒絕,並被對方拉入微信“黑名單”,失去了聯繫。

接到報警後,民警隨即到王某的住處開展調查取證。經查,民警發現該批次醫用口罩外包裝僅為透明塑料袋,打開包裝伴有一股刺鼻的氣味。包裝上未標示生產企業、產品註冊號及生產執行標準,包裝內部也沒有合格證。口罩做工粗糙,材質較薄,與正規產品出入較大。民警將這批口罩送到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所檢驗,查明這批口罩系“三無”包裝的偽劣產品,過濾效果不符合質量標準。

疫情當下,假冒偽劣口罩未能起到隔斷病毒傳染的作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南京鐵路警方高度重視,立即抽調多名警力開展專案偵查,成立了刑偵、技偵、情報、網安及南京北站派出所為成員的專案組,從“大海”微信號和快遞單號入手,循線追蹤,排摸調查,通過技術偵查手段逐漸掌握了犯罪嫌疑人關某的行蹤。

3月2日,南京鐵路警方趕赴上海某小區出租屋內,將正在房間裡上網的關某當場抓獲,從其身上搜出兩部手機,其中一部手機裡保留著與他人的聊天記錄,正是其使用“大海”這個微信名向外銷售口罩。

根據關某交代,他手上並沒有“貨”,只是負責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佈出售口罩的消息,尋找到買主後以每隻賺取一元錢的利潤接單,再將貨款和買主地址轉給其朋友孫某,由孫某負責提供口罩。南京鐵路警方乘勝追擊,於次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將孫某抓獲,並根據孫某提供的貨源“上線”,在嘉興市某一連鎖水果店內將老闆彭某當場抓獲,從其水果店和家裡當場查獲“三無”包裝的劣質一次性醫用口罩1.3萬餘隻。

經瞭解,彭某大學畢業後,經過幾年的摸爬打拼,用積攢的資金開了一家水果店。由於腦子活絡,他經營的水果店生意越來越好,快速發展接連開了5家連鎖水果店,日子安逸富足。疫情發生後,水果店的實體生意受到影響,彭某經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發水果優惠廣告,看到口罩成為當前熱銷的商品,覺得賺錢的商機來了。他多方聯繫貨源,以2.5元一隻的價格低價進購劣質一次性無標識醫用口罩,通過原先在朋友圈中賣水果結識的孫某,由孫某拉上朋友關某入夥,幾人分工合作,在其各自的聊天群、朋友圈發佈一次性醫用口罩的銷售信息,通過層層加價後以線上轉賬的方式進行交易。這幾人在收到訂單後,將訂單購買信息彙總至孫某處,由孫某到彭某的水果店拿貨,並統一由孫某將口罩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2月10日以來,這個犯罪團伙在短短20多天內共累計銷售劣質一次性醫用口罩10餘萬隻,涉案金額高達40餘萬元。三人銷售明知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用口罩,已經涉嫌違反《刑法》第145條規定的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口罩等防護用品務必通過正規交易平臺,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切勿直接向私人微信、支付寶、銀行賬戶轉賬,以免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