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閃電戰”“絕殺”頻現世界盃賽場 “危險5分鐘”決定一場球

“閃電戰”“絕殺”頻現世界盃賽場 “危險5分鐘”決定一場球

圖說:烏拉圭絕殺埃及(網絡圖)

世界盃第二比賽日(當地時間)迎來了3場比賽。A、B組比賽之後,亞、非、歐、美等洲的球隊都亮了相,黃牌、點球也都出現了。精彩場面也不斷,2場絕殺,還有落後、扳平、領先的戲碼。不過細細看3場比賽8個球的進球時間,很明顯地體現出“危險5分鐘”特徵。

“危險5分鐘”指足球比賽開場5分鐘和結束前5分鐘的時段,這樣上下半場共有4個“危險5分鐘”,共20分鐘。說它危險,因為這20分鐘往往是比賽進球的時間。這20分鐘佔90分鐘的比例是22.22%,但進球數佔整個比賽的進球數比例卻不止,甚至高達40-50%。以往的比賽也經常體現這個“規律”,而第二比賽日的3場比賽,更是明顯。

烏拉圭和埃及的比賽,雙方基本旗鼓相當,烏拉圭略佔優勢,埃及28年再次進入世界盃,卻不拘謹,雖然明星球員薩拉赫作壁上觀,踢得也不賴。第89分鐘,烏拉圭獲得右側定位球,通過頭球破門。B組伊朗和摩洛哥與A組的烏拉圭和埃及的比賽機會如出一轍。不同的是,場面略微吃緊的伊朗隊在補時階段幸運地通過獲得烏龍大禮1:0小勝摩洛哥。當然,正是因為伊朗球員的不懈努力,獲得前場左側任意球,從而讓對方球員忙中出錯。在比賽最後一個“危險5分鐘”獲得進球,打破僵局,最最危險的地方在於,留給對方的時間不多了。

“閃電戰”“絕殺”頻現世界盃賽場 “危險5分鐘”決定一場球

圖說:西班牙前鋒迭戈·科斯塔(網絡圖)

西班牙和葡萄牙隊在B組的小組賽是強強對抗,被認為是本屆世界盃第一場決賽級別的小組賽。比賽果真是一波三折。C羅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攻破西班牙隊的球門,並且一發而不可收拾,上演了“帽子戲法”,分別是點球(第2分鐘)、運動戰(44分鐘)和任意球(87分鐘),都在這4個“危險5分鐘”的區間內。

以第二比賽日的3場比賽計,8個進球,有5個進球在“危險5分鐘”。4個“危險5分鐘”的20分鐘時間,進球佔比62.5%,遠遠超過了22.22%的時間佔比。如果對第一天俄羅斯5:0勝沙特的5個球進行分析,其中有3個球也在這4個“危險5分鐘”的20分鐘時間內,分別是第43分鐘,最後的補時階段(91、93分鐘),佔比60%。

那“危險5分鐘”是為什麼呢?是偶然還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開場5分鐘,球隊儘管熱過身,但還需要一定時間適應場上的節奏,適應對方的打法。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鄰居,在正式比賽中,是6年來的第一次相遇,上次還是2012年的歐洲盃。這個時候,球員適應世界大賽這種大場面的快慢,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表現。相對而言,球星之所以是球星,是因為他有大心臟,能起到核心作用。現在是世界盃小組賽第一輪的比賽,儘管球隊都參加了友誼賽或熱身賽,但到了小組賽,32強球隊誰也不弱,都是遭遇戰,都是真刀真槍地比賽,這就看主教練和球員如何調整。下半場的開場5分鐘也很關鍵,雖然球員適應了45分鐘,但第二個45分鐘開場時,對方主教練可能對球員、陣容、打法進行了調整,對球員來說,也需要再次適應。

“閃電戰”“絕殺”頻現世界盃賽場 “危險5分鐘”決定一場球

圖說:1989年“六強賽”,中國男足遭遇“黑色三分鐘”(網絡圖)

結束前5分鐘,球員的體力、注意力會有所下降,技術發揮可能會變形。例如西班牙守門員德赫亞在第43分鐘撲救C羅的射門時脫手,有“黃油手”的嫌疑。儘管德赫亞說C羅的射門勢大力沉,但可能和他注意力不大注意有關。摩洛哥在補時階段的烏龍球,可能和布哈杜茲剛78分鐘替補上場有關。如果開場5分鐘的進球,會影響球隊是心理狀態和打法,那至少還有時間去改變,就像西班牙隊就2次扳平,甚至反超,而比賽結束前5分鐘的進球,特別是下半場的最後5分鐘,往往決定了比賽結果。有時候稍微不留神,一場比賽的努力就白費了。

對隔岸觀火的中國隊來說,可能除了看32強的技戰術變化外,也得多瞭解這些“足球冷知識”。還記得1989年的“六強賽”嗎?我們5場比賽,遭遇了2次“黑色三分鐘”,其實就是4個“危險5分鐘”的最後一個,也是最致命的“危險5分鐘”。

(作者繫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媒介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