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抑郁症是病吗?一定要被治愈的意义是什么?

我忘思恋


抑郁症是病吗?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负责任的告诉你:抑郁症是病,而且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抑郁障碍单次发作至少两周,常会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大多数都会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为什么一定要被治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抑郁障碍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失能( disability)的比重为10%,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抑郁障碍是与自杀关系最为密切的精神疾患。全球每年有近100万人自杀,自杀者中约50%可诊断为抑郁障碍。美国所报道的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率约为85.3/10万,约是普通人群的8倍。国内上海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年自杀率约为100/10万。

抑郁障碍会增加其他躯体疾病的病死率。

  1.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障碍较为常见,40%的冠心病患者以及45%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伴有轻度或中度抑郁症状,而15%-2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重度抑郁障碍。抑郁障碍不但降低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可诱发心肌梗死,使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死亡率增加80%以上。
  2. 癌症患者伴发抑郁也很常见,有资料显示,癌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超过50%,另有研究结果发现,抑郁障碍可使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20%;
  3. 伴发抑郁使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
  4.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抑郁障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常见病的人群日益增加,罹患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由于长期罹患躯体疾病的负性应激,加上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的交互作用,导致躯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率上升,病死率增加。

这只是抑郁症“罪行”中的一部分,就已经让我们望而生畏。相信看了这些数据的你也明白了为什么抑郁症一定要被治愈了。

即使您不幸罹患抑郁障碍,也不要害怕,因为目前对于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案已经十分成熟,总有一款能帮到你。


精神科李文惠


我认为抑郁症不是病,只是很严重的心理障碍,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低沉,莫名其妙的感觉心情不好,无精打采,失眠,就是我们说的存在心结,只要打开了这个结,心情好起来,就会走出困境。

我二哥去世后,二嫂改嫁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立刻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也走进了死胡同。

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脑子里都是她走了,再也不是家里的人了,我想不通这么好的嫂子怎么会改嫁呢?

我好久没有出门,什么也不想做,每天都会以泪洗面,不停的流泪,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想见,也不想说话,不想吃饭。

爱人把我的情况告诉了我的朋友雨,她每天不停的给我打电话,我任凭电话铃声响着,只有铃响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还活着。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我来到了窗前,我看到了对面房子上面恩爱细语的鸽子,那一天我都在看鸽子,是鸽子让我想起爱人,想起了孩子,我突然想到,如果没有了我,他们也会悲伤的,那一刻,我清醒了过来。

我的这个经历一定就是抑郁,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自己有毅力,想通了让自己变得心情低落的原因,就一定会走出抑郁这个阴影的。


玉芳话情感


作为一个有过7年抑郁史的人,我要诚恳的说:抑郁症确实是病。处于抑郁状态的时候,那种身心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严重的人必须借助药物的帮助。


我在第一次遭遇抑郁症的时候,是去医院确诊的,当时医生给我开了很大一包药。不过我只吃了三天,就把药丢垃圾桶了。虽然吃药后缓解了我严重的失眠,但是整天嘴巴都是苦的,而且脑袋晕沉沉,想睡又睡不着,非常难受,而且我怕形成药物依赖,就坚持不用药。在往后7年的反复发作过程中,我也没有求助过药物。


其实,一旦患过抑郁症之后,暂时的治愈是不难的。而且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哪怕不用药,抑郁都会有自行消失的时候,通常这个周期因人而异,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


我第一次抑郁历时三个月,第二次半年,第三次和第四次是三个月,第五次是半年,第六次只有一个月。距离上一次抑郁已经两年多了,目前情绪平和,生活安定。



我的经验是:如果不幸遭遇了抑郁症,那就尽快接受这个事实,接纳可能会一生都不时有抑郁相伴的自己。越早接纳,就距离真正的痊愈越近。


很多抑郁症患者,一开始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会有非常严重的自我厌弃感,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活着是一种罪,生而为人很抱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抑郁患者最后走向自杀。


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但反复发作让我成了老油条,也从最初的极感羞耻变得豁达,最终完全接受了我可能这辈子都要不时被抑郁症困扰这个事实,也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


奇妙的是,当我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是个抑郁症患者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抑郁过了。而且我也不再恐惧它,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较量,我已经知道怎么跟抑郁相处了。


当它来的时候,我就只做自己能做的,不逼自己去完成有难度的工作。我会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不会因为这时候自己很懒就羞愧。我可能会刷剧,等吃等喝,反正就是不给自己任何压力。


就在最近的一次抑郁来找我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所以只一个月时间,抑郁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去年我在“牛妈空间”的公号上完整的记录了我的7年抑郁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搜索《哲学家在讲自己的故事,故事中却有你的影子》,这篇长文或许对你会有启发和安慰。


大牛小犇


我觉得就这个问题,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本人91年生人,11年底参加工作,14年开始抑郁,服用过药物(当时服用的药物叫啥忘了,反正副作用比较大,身体很不舒服),找过心理医生,但是,说实话,作用不大。

我抑郁的起因是因为家庭、事业、情感多方面的同时打击,让我一下子无法接受,随后陷入抑郁,起初没有意识到这是抑郁症,只不过是理解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后来开始喜欢独处,不愿与人交流,自已一个人的时候又感觉特别孤单,特别想要找个人陪伴,特别想找人聊天,但是,又害怕,然后心情异常低落,就是莫名的便感觉心伤,眼眶总是不自觉地就湿了,脾气性格都在发生转变,还有一点,那时候我特别能吃,暴饮暴食,一个月长了六十斤,全身都是紫色的妊娠纹。

后来便辞职回乡了,跟家人在一起时感觉还不错,平缓了一段时间,直到16年左右,开始有厌世的倾向,特别是秋天和晚上,秋天的时候情绪低落严重,总是有感悟感叹悲天悯人的感觉,平时的时候就是晚上,一到晚上心里就空,难受,觉得活着累,觉得辛苦,但是又害怕自己离开后父母的生活。

我从14年到16年期间自杀过三次,两次服药,一次跳楼,前两次都被救了,最后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也是晚上,我上了二十八楼, 站在天台上顺着天台铁丝网往上面爬,爬到上头往下看也看不清,晚上都是一边黑,就是觉得冷,然后深呼吸想一头扎下去,结果,我朋友突然打电话过来,接完电话就扎不下去了,从上面一下子就跳了下来,两腿发软,浑身发颤,再也没勇气爬上去了。

抑郁症是病,而且我觉得始终很难根除的病,现代社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抑郁,就像感冒似的,总是反反复复却无法根除,其实更多还有一点是认知,我抑郁症的事我只跟少数几个朋友说过,他们也不是很能理解,尽是说些开导鼓励鸡汤给我听,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听得,我都明白这些道理,但是,身体就是不自控的去抑郁,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感觉抑郁也是一种难言之隐。

对于我们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折磨,就跟在地狱里下油锅一样,整颗心都在撕裂、愈合、再次撕裂,然后体无完肤、形单影只、孤立无援,渴望又抵触情感和接触,生活在矛盾的夹缝之中,有时候缓解了真的害怕哪一天会控制不住自己而结束生命,抑郁症真是炼狱般的存在,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够理解和体谅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走出这座痛苦的牢笼


90旅舍


抑郁症是一种病,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的精神类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对生活丧失信心,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对生命也没了眷恋从而走向自杀。


近几年来,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抑郁症几乎已成为最流行的精神文明病,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在国家卫生组织统计中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有4.4%,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3.6%,并且这个比例正呈现逐年递增的势头,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癌症并列为下个世纪,最需要卫教预防,也最盛行的疾病之一。

得了抑郁症精神上的痛苦远超肉体上的疼痛,有时候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快乐但是内心忧心忡忡,有时一件小事就会焦躁不安,夜不能眠,有过两三次的小失败就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也不敢再去尝试,工作有了一些问题首先就认为是自己的不好,有负罪感,以上这些都是抑郁的前兆,出现这些问题就要开始注意了。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不爱思考思维迟缓、缺乏爱好兴趣索然、无精打采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没有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负罪感,因而导致生活能力退弱和职业功能减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少朋友的陪伴,大部分时间都在孤独中度过,对生活没有了激情,对未来没有目标,感觉活着很累继而自杀。

微博转图。

肉体上的疾病能够看到,能够治疗,治愈,而精神上的看不到,更加难以治愈,还容易反复。需要不间断的治疗,即使是有所好转也不能断掉药物。除了药物的治疗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避免情绪剧烈的波动,避免大喜大悲。同时选择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方法来辅助药物。

一是多照阳光。阳光是人类最大的幸运,在阳光下,不仅会温暖身体,也会透过心灵的阴霾照进心灵,温暖心灵。

二是听舒缓的音乐。忙碌的工作中,拥挤的地铁上,带上耳机,沉浸在音乐中,舒缓疲惫的精神,能减轻疲劳,缓解压力。

三是多出去走走。有空闲时间就离开室内,看看外面的车水马龙,看看外面的人间繁华。看看绿水青山,看看碧水蓝天,打开心胸,把世间的美好的东西都迎进来,开拓一下视野。

四是饮食要清淡,可口。尽量避免大鱼大肉,避免不规律的饮食。有规律的清淡饮食对身体,对肠道细菌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五是多学习一些技能。比如做饭,比如插花,学会了做好吃的,邀请几个朋友来吃,这种分享和成功是对抑郁症最好的良药。

最后,希望都能在压力中释放自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来面对抑郁症,攻克抑郁症。


国557


抑郁症不仅是病。而且这种病是世界难题,号称精神癌症。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明。大家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感冒,你可以理解抑郁症已经像感冒一样的普遍了。但绝没有感冒那么简单。感冒,甚至不吃药,靠自己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好起来。但抑郁症必须看精神科医生,必须药物治疗。就像你患了了躯体疾病需要吃药治疗一样。

抑郁症当然需要治愈。因为抑郁症不是一般的疾病。他对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轻者生不如死,重者会实施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可想而知,抑郁症对个人造成身心摧残,对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对社会也会大幅增加公共医疗开支。

但可喜的是,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还是那句话:找对医生,吃对药;足剂量,足疗程。

已经确诊的抑郁症,一定要看精神科医生,看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任何作用。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是不允许诊疗抑郁症的。如果诊疗是违法的,将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你怀疑自己是抑郁症,请到正规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门诊去做心理咨询和诊断。正规的精神卫生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都是一个单位,两个牌子。这一点请你注意。比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叫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如果你是正常人的一过性的抑郁、焦虑、社恐、强迫。情绪低落,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症状没有超过两周。你是可以看心理咨询师的。但请你到国家正规的心理咨询中心去做心理咨询。因为那里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也是精神科医生。他会根据你的症状,要么做心理辅导,要么如果你严重的话可以及时的转诊到精神科。

我是个抑郁症康复者。因为走了很多弯路,所以在这里唠叨几句。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抑郁症家园



抑郁症是病吗?——是的,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通常来说至少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为什么一定要被治愈?——因为虽然抑郁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一场心灵的感冒如果不加以治疗,就有可能演变成吞噬生命的病毒。


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它不分年龄、性别或职业,每个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烙下的伤痛。

有一条微博曾经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和老一辈崩溃了就歇斯底里地摔门砸东西不一样,当代人崩溃起来是毫无声息的,甚至连一点迹象都没有。

很多年轻人看上去是快乐的、勤奋工作的、也可能是积极乐观的,但这些或许都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已经完全崩溃了,你碰一下他,他就可能想死了。

“我看起来没事,其实碰一下就想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偶尔陷入的低谷,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日常。

01
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身亡

那些从不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上个月,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消息,一时间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深深戳痛了教师群体的心。

张会芳老师自杀前,留下了一份沉重的遗书:

走了,我终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我所有财产、物品,一切都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张会芳绝笔

刚休完产假的她被要求带高三学生,工作的繁重和照顾新生宝宝的辛苦,让她身心疲惫,终究患上了抑郁症。

性格内向的她能忍则忍,独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把身体的病痛埋在心底,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最后积劳成疾。

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7月陨落。

别说是一个柔弱的女教师了,就连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这个江西省的特级教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常人眼里优秀且出色的赣州市十佳校长,也难逃抑郁症魔爪。

2018年6月5日,刘爱平校长跳楼身亡。

大众似乎从来都没有关注过教师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畏严寒风雨,终日坚守讲台,殊不知,这些看上去不会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02
可能因为世界越来越喧嚣繁忙,
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不动声色”。

外网上有这么一组照片,叫Depression Has No Face(抑郁是看不出来的),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和亲属晒出了他们的“笑容”。

其中就有17年7月份自杀的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

贝宁顿的妻子说:“这是我的丈夫自杀前几天留下的照片。他心里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只是我们不知道。”

每一张照片都是这样,他们笑脸迎人、一切如常,可是也许只在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会悄无声息地崩溃,甚至沮丧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们给这种状态取了一个名字:微笑抑郁。


安东尼·波登,一个曾被选为拥有全美最让人羡慕生活的人,他热爱冒险、享受并和人们分享美食,喜欢周游世界,有着上亿资产……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自杀。

“我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如果我还不开心,那就是我的想象世界出了问题。”这是他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但他骨子里是悲观的。他经历过战争,他看到过人性的极恶和极善。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可以真正改变人性,他对世界的态度本质上是悲观的。

听闻安东尼·波登、查斯特·贝宁顿这样的名人自杀,大众无疑是震惊的。


震惊的主要原因跟他们塑造的形象有关,他们是「贩卖快乐」的名人,是大众生活的偶像,他们象征着自由、勇敢、快乐和探险,「快乐的人」怎么可能会自杀呢?

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而不少人对抑郁症患者,也常常抱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一个人怎么会因为心情不好而自杀呢?

03
面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就是,收起你的自以为是。

他们不是无病呻吟,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里的医生,把抑郁称为“心灵的感冒”。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病情,常常是出于大环境的恶意。

香港名嘴查小欣曾谈起张国荣说:“为什么忧郁症会杀了他?因为他不敢跟人家讲,十年前你告诉人家有忧郁症,人家说你是神经病。”

不是软弱、不是矫情、不是性格出了问题、不是简单的负能量爆棚,抑郁症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病症,它很严重,即便那个人看起来依旧微笑如往常。

04
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
在他们看来是已经完全丢失掉的另一面。

去年12月18日,韩国男团SHINee成员金钟铉因抑郁症在住宅烧炭自杀。金钟铉在他的遗书里这样写:

“我从里面开始出了故障,一点一点啃噬我的抑郁最终将我吞噬。”“如果问我为什么走了,那是因为太辛苦了。”“我并没有做错任何事……请不要再说那些不懂装懂的话了,竟然让我找为什么觉得辛苦的原因。 ”

“为什么你会觉得没意思?”
“为什么你会觉得很痛苦?”
“为什么你会低落到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喜欢问为什么,但对那些不动声色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毫无意义。

他们明白自己出了问题,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是自己出了问题,而旁人的追问在此时听起来更像逼迫。

浮现出自杀念头的人,往往有很多负面的认知和情绪。身边人出于关心,往往急于纠正这些负面的念头:

  • “我觉得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活着怎么能没有意思呢,这么想就不对!你看……多有意思啊!”
  • “我心理压力真的很大,快受不了了。”

    “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你压力还大,那我们这样的活不活了。”

然而,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在他们看来是已经完全丢失掉的另一面。

当我们怀着善意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时,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有挫败感:好像应该很容易吧,可是我完全都做不到,看来我真的没用。

他们早就在笑容背后与黑暗进行了持久的缠斗,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转还的。

急切地全面否定并不会让Ta转变想法,只会让他感受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反而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

会让Ta在下次想要向人倾诉时,不再信任,选择沉默。


05
如果你不是真正地快乐
请卸下微笑的保护色

在短片《不能说的秘密》中,27岁的Doug Leddin,这个患有抑郁症的爱尔兰男人用乐观积极正能量的假象将真实的自己隐藏了10年。

过去的10年,他过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经过10年的沉默,Doug的情况好转了,因为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我们其实最恐惧的是害怕不被我们的朋友理解,我们会失去他们。我们的家庭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不明白,但这(抑郁症)只是一个在我们内心深处坚信的耻辱。”“抑郁症跟折断了胳膊不一样,但这个社会如果你折断了胳膊,人们会愿意帮助你,他们会帮助你开门,帮你拿包。可我们感觉,作为一个患者,如果你倾吐你的精神健康问题,人们会想要逃走。”“我想鼓励到正经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们,打开心扉说出来,这是击败这个耻辱唯一的方法。如果我们仍然害怕说出这个问题,那我们怎么能指望找到一个出口呢?”“去年,在爱尔兰,因抑郁症死去的有550多人。这比在爱尔兰,因车祸死去的人还多,但我们已经很熟悉安全驾驶的广告,这很好,但我们需要开始谈论抑郁症了。”

在痛苦感这件事情上,
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在中国,每15个成年人里有1个抑郁症患者,也许我们身边就有,但他们是隐身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它不分年龄、性别或职业,每个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烙下的伤痛。

无知无助,最后变为无望。

失去信心,往往是压垮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观念的扭曲、信息的匮乏、资源的紧缺,让无数患者和家属迷失在求医治病的路上。

抑郁不可怕,求助是一种勇敢,而我们一直都在!


壹点灵


轻度的抑郁就是,这段时间里状态不是太好,但做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的。

中度或重度患者来说,祈求快好起来吧,可就是没有办法好得起来,因为这会让他更加觉得我真的是不够好,你们都让我好起来,但是我怎么做都做不到,这太困难了。

这并不是说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抑郁症的确是一种病,它需要治疗。

一个人如果有很深的抑郁情绪,在抑郁的时候,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就是听不进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要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完全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而且在抑郁情绪很严重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办法来做一些思考,而我们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需要来访者能够去思考一些东西、领悟一些东西的。所以呢,在患者有很严重的抑郁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他们服用一些药物让他的情绪稍作改善,能够比较冷静地去思考别人说的话,借此能在他心理层面做一些工作。

  事实上,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马上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和他们情绪的一种连接。但为什么对于抑郁症,尤其是重度抑郁症,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呢?是因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已完全失控了吗?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

  对于轻度抑郁症,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即可;

  如果是中度抑郁症,可以做心理治疗,但最好还是配合药物治疗;

  到了重度抑郁症,尤其是发现有自残行为的,是一定要住院治疗的,待他抑郁情绪控制下来以后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

  对于重度抑郁症,为什么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呢?那是因为重度抑郁症多半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

因此需要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种病。

精神科医生可以给患者做一个评估,看看他处在什么情况,如果各方面比较符合做心理治疗,他便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抑郁不可怕,生病这没什么见不得人,扛并不是解决的办法,因为这绝非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对抗的疾病!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至少,现在的你不该困顿在抑郁的泥潭里,积极面对,治疗,控制住了病魔,基本达到目的,当然,治愈了更好。


花草健身


抑郁症在新华字典中这样解释:精神病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接触,回避刺激,长期没有体验快乐的能力或缺乏快感,自责内疚,焦虑或反应迟钝,缺乏决定能力、专注力,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治疗可用抗抑郁药物、电休克疗法、心理外科手术、行为矫正等。

抑郁症是一种病,轻微的可能不需要治疗可以痊愈,但是重度抑郁必须要积极治疗,很不幸的是我之前得过一段时间的抑郁症,是否痊愈不太清楚,可能是压力大,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在那段时间里会让你痛苦不堪,对人生、对自己产生质疑,所有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能让你不开心。大脑里几乎不会分泌多巴胺,没有这个你就高兴不起来。

在抑郁症期间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死亡,你脑海里会自动的去想各种各样的死法,你说这个可怕不可怕。你会害怕社交,恐惧见陌生人,感觉整个世界都把你孤立起来,对生活充满绝望,你的脾气会变得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甚至对你周围的人产生伤害,而这又加重了你的负罪感。

所以我认为这个是要去当做疾病治,但是抑郁症复发的几率真的很高,建议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自己多面对生活,走出那些阴暗压抑的生活环境,让自己有一些牵挂,让你当想到死亡的时候因为牵挂却放下这个念头。

愿一切安好,愿这个世界充满阳光,愿不开心的你以后的生活会充满阳光快乐。


小涛的日常琐碎


抑郁症是生理和心理双重结合的一种病,对于患者本身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大部分有抑郁感觉的人都会有以下的心理状况。

1.自我否定:也许在外界眼中,TA是一个成功的开朗的人。可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否定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甚至对于自己得病的事情还抱有“别人都能应对,我怎么就不行呢,一定是我太矫情了”这种想法。

2.对人生产生绝望感:这种绝望是完全可以到生无可恋的程度。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信心,但是每天想的事情是“人生的意义”这种宏大的哲学问题。

3.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不敢和别人说怎么回事。会认为说久了,别人也理解不了,也就不说了。

4.自杀,自残:会觉得活着比死还难受,自残是因为内心压抑到需要身体承受一些发泄。真正自杀和自残的人,是不会害怕的,。

5.恐惧:与焦虑症不同的是,抑郁症早晨起床的时候绝望感会更重,很多人在晚上反而觉得稍微舒服一点。连死的勇气都有了, 却没有活着的勇气。

以上只是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抑郁症心理反应。还有其他的,每个人反应都不同。生理反应每个人是不同的。失眠应该是最轻的症状了、自残、自杀、无法呼吸、崩溃大哭、撞墙的都有。

正常人类是很难理解这些情绪的。这世界上确实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如果有人出现了以上的这些反应或者内心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周围的人给他说什么人生很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对于抑郁症来说除了会让他们觉得更加绝望之外,没有任何的作用。就相当于你给一个刚撞了车全身骨折疼的要死要活的人说,你出去跑两圈就身体健康了是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