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欧阳中石的书法水平怎么样?应该算是比较好,但是达不到非常好的高度。欧阳中石修炼书法,没有主修碑帖,而是主学吴玉如的书法。他的书法学今人,不学古人,这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欧阳中石的老师是吴玉如。

欧阳中石对吴玉如的书法非常高看,亲其师信其书,所以他的书法修炼直接师从吴玉如的现象就多一些。当然,吴玉如的书法是师法二王的出源,所以欧阳中石学吴玉如书法,不学二王,也算是走了书法修炼的一条捷径。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为什么说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是书法捷径呢?这个道理很明显,如果欧阳中石以二王书法为师,在临帖的过程中多数需要“自悟”,因为历史距离太远,遇到临帖难悟的时候,无亲师可求可问,这就是书法修炼过程中最为憋人的困境:明明看到古人字帖上的一笔描写很神奇,比较漂亮,但是照帖临写时,却总是不得法,写不出古人书法的技法与技巧,急得团团转,恨不能古人能开口说话,好一问究竟,然后茅塞顿开。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想必书法修炼师古人帖本的书法爱好者,都会遇到“不解帖,且无处求问”的困境。在困境之中,最后如果能得领悟,书法修炼可进一阶。但是如果对古人书帖中的疑问不得领会,最终就会形成书法修炼过程中的技法死角,古技无法得解,师古之路也是不好走,难通,走得一会很顺畅。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如果欧阳中石的书法直接师二王书法,总然会遇到许多笔法难悟其理的困难,这就是书法修炼的艰难之路。事实上,欧阳中石以吴玉如的书法为师本,遇到书法不解之事,可有亲师一问,随时就能脱困而畅。甚至有时候不需要自己去问,老师近在眼前,看到你书法修炼过程中的不足和毛病,肯定会亲自己指导。所以说,欧阳中石学吴玉如书法,是便宜路,也是蛮聪明的走了捷径。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那么,欧阳中石头学吴玉如书法,是否学成了呢?当然学了个七七八八,得成了“学成”的水准。如果把吴玉如书法和欧阳中石书法摆放在一起来对比观赏,他们书法的形态结构是比较近似的,明显是后辈师从前辈的学成。在用笔方面欧阳中石学吴玉如的书法可谓是十有七成,吴玉如为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书法名家,这都不是浪得虚名,是有实功可见的现实。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但是,欧阳中石的书法与吴玉如的书法还是有差别的。二者书法,只是“骨架”近似,但是“血肉”有别。两们书法同质于字体结构和用笔趋势,区别在于“用墨”。把他们两们的书法再放在一起对比观赏一下,会发现吴玉如书法是枯墨多飞白,欧阳中石的书法是丰墨显水润。看来,欧阳中石头学吴玉如的书法,除了走了捷径,还用上了取巧之法:直接在吴玉如书法的骨架结构之上,变墨枯为墨丰,这是取巧的“添墨”方法。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所以从“添墨”的角度来看,欧阳中石学写吴玉如书法,并没有多少开创性的进取,无非就是添墨取巧,师帖谨从的水准。人常说学不拘泥于师,但是从欧阳中石的书法练成结果来看,他对学吴玉如的书法是有所拘泥的,骨架不变,仅得添墨,拘泥程度还是比较深的。这也是欧阳中石书法取法为中,得其下的原因呀。不知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对欧阳中石的书法和吴玉如的书法各有什么观感?特别是对欧阳中石书法师帖取中,仅得其下的观点是不是认可呢?敬请留言分享一下吧。

欧阳中石书法:学吴玉如,走了捷径,有添墨取巧的拘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