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时隔14日后,3月3日国家卫健委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又进行了更新升级,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第七版相比第六版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改动,体现了对新冠肺炎从基础到临床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尤其是以下五个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1.临床表现关注儿童及孕产妇特殊人群

在临床症状部分,增加了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相关问题的描述。“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接近”、“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尤其是儿童的临床表现,提示我们这个群体不可用成人的典型症状来判断其是否有感染。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2.传播途径提示要注意粪便、尿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版提及,在密闭环境中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新版将此明确下来,同时增加了“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这提示着病毒一旦分布到不同环境,理论上有可能引起感染,对医务人员和一般群众来说,都要注意感染的可能性。

日常更要注意健康卫生习惯,包括便后勤洗手、盖好盖子冲马桶等细节。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3.大篇幅增加“病理改变”内容

新版指南中增加了“病理改变”:按照大体观、镜下观分别对“肺脏、脾脏及肺门淋巴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肾上腺、食管、胃和肠管等器官”进行描述。提示基层医生,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需要快速救治,缩短病程,以此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也为未来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探索方向。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4.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确诊依据

确诊病例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阳性”或“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核酸检测对技术和资源的要求比较高, 血清学的方法相对较为简便,可以实现更广范围诊断。


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五方面改动值得注意


5.增加重症、危重症预警指标

在新版指南中,对成人、儿童的重症均明确了临床预警指标,成人指标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肺部病灶进展快等。

一旦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意味着必须及早干预、对重症患者实行更多支持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