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六千多年,现存最早的汉字体系是商代的甲骨文,经过历史的变迁,书法在不断地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石鼓文,篆、隶、楷、行、草的出现,形成了清晰可见的运行轨迹。

先秦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文字发展期,实用为主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甲骨文

在先秦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书法最早的面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西周 毛公鼎铭文


商朝时,金文开始萌芽。金文即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在周朝达到鼎盛。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西周 散氏盘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书体也出现了蝌蚪文、鸟书等。书写载体更加多样,出现了竹木简牍、帛书、石刻等,其中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是迄今所知传世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为大篆书体,为秦朝的官方字体小篆的前身。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秦 石鼓拓片 故宫博物院

秦篆、隶书

文字开始变为艺术

李斯、程邈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秦 李斯 小篆《会稽刻石》

秦朝很短暂,却是字体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秦灭六国后规定“书同文”,官方文字为小篆(秦篆),民间流行书写更加简便的隶书。

小篆由李斯等人改造,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用笔均匀,结构协调,字体典雅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李斯 泰山刻石(明拓本)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篆书书写复杂,更加简便的隶书出现了。隶书由秦朝程邈从篆书简化而成,秦隶将篆书的圆变方,笔画更简便。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北省博物馆

篆、隶书、草书

书写达到高度自由

张芝、蔡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东汉 张芝(传)《冠军帖》

小篆、隶书为汉代通行文字,为了进一步提高书写效率,

草书出现了。

草书就是草率的隶书,逐渐发展为有章法可循的章草,再进一步放纵不羁爱自由,不拘泥章法的就是今草。东汉张芝创今草,世称张芝为“草圣”。草书出现意味着人们的书写达到高度自由,可以通过笔墨随性地表达个性,抒发情感。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蔡邕《熹平石经》

书写介质上,虽然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尚未普及,书写介质最为流行的还是“写”在石头上,即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蚕头燕尾,波磔分明。汉隶书法家的代表有蔡邕,发明了飞白书。


三国两晋

楷书、行书

开创风格,树立典范

钟繇、王羲之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钟繇《宣示表》

三国时期,楷书逐渐从隶书中演化出来,成为书法的又一主要字体。曹魏书法家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王羲之《兰亭序》(唐摹本)故宫博物院藏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中秋帖》

两晋时期书法家辈出,王氏家族占据半壁江山,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这一时期最流行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及“三希”《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中秋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东晋 谢安 《中郎帖》

至此,书法界的五大主流书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且都不乏神作,最重要的书写介质——纸张,已经普遍为人们使用,此后的书法史,可以看作一场精彩又漫长的墨与纸的切磋。

南北朝

隶楷、行草

北碑南帖,上承汉隶、下启唐楷

羊欣、智永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北魏 《张猛龙碑》

南北朝时代最为瞩目的属魏碑,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过渡时期书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郑文公碑》

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字体多为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体。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南朝·陶弘景·瘗鹤铭(水前本)

南朝书法继承东晋风气,行草是书写时的主要字体,推崇王献之的书风,书写介质以尺牍为主,代表人物依然是王家人,如王献之之甥羊欣、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此外还有些优秀的匿名碑刻作品如《爨(cuàn)龙颜碑》、《瘗(yì)鹤铭》。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智永,真草千字文

隋唐

唐楷、狂草

崇尚法度规范

初唐四家、颜柳张怀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隋 《董美人墓志》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在社会上普及,从帝王权贵、文人士大夫,到平民阶层,都不乏书法高手,楷书、草书的成就最为突出,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也有深远影响。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李白 《上阳台帖》

隋朝统一南北后,书风摆脱前代的粗犷,逐渐趋向规范。

唐代楷书的法度逐渐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出现了许多楷书大家,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等。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颜真卿《多宝塔碑》

草书在唐代也出现了创新,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两人被称为“颠张狂素”。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张旭《古诗四首》其一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怀素《自叙帖》

五代两宋

行书、瘦金体

承唐继晋、注重意趣

宋四家(苏黄米蔡)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杨凝式《韭花帖》

五代到宋初时期,书法上承袭唐代遗风,代表书法家有杨凝式、南唐后主李煜等。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苏轼《寒食帖》局部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黄庭坚 《松风阁》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黄庭坚 《诸上座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黄庭坚 《黄州寒食诗卷跋》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米芾 《蜀素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米芾 《粮院帖》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蔡襄 《离都帖》

北宋中后期,出现了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一改唐楷面貌,直接魏晋行书遗风。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赵佶·《闰中秋月》

楷书、行书、草书

崇尚复古,注重结字的体态

赵孟頫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赵孟頫 《秋深帖》

元代书法又开始复古,上追晋唐。

提出复古的便是元代艺坛领袖赵孟頫,为避免宋代书家笔下呈现的纵肆躁露的书风,力主宗学晋人的姿韵和唐人的法度。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鲜于枢 《杜诗魏将军歌》

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邓文原《跋王羲之雨后帖》

楷书

从台阁体到探寻个人风格

吴门书法、董其昌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台阁体”代表人物沈度作品

明代书法在宋元帖学基础上发展继续,明初期台阁体盛行一时。书法里的台阁体就好比科举的“八股文”,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科举时规定皆用楷书答试卷,字写得不好即使再有才也会落榜,导致读书人写字力求工整,虽然端正好看但阻碍了个性发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祝允明手札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文徵明行书诗卷(局部)

明中期出现了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彻底摆脱了台阁体的流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影响甚广。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陈淳《白阳山诗》局部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徐渭书法

明晚期画家陈淳、徐渭的书风独具一格,个人风格突出。董其昌主张学习古人,但提倡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建立了清雅疏秀的书风,对明末清初影响极大。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董其昌 《草书手札》

篆书、隶书、魏碑体

帖学、碑学

王铎、傅山、邓石如、吴昌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康熙 《草书八言联》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乾隆 《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

清朝乾隆、康熙皇帝喜帖学,故帖学盛行。但楷书走上了“

馆阁体”之路,与“台阁体”一脉相承。清朝后期帖学渐衰,金石碑学之风开始盛行,出现了金农、王铎、傅山、邓石如、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等一批著名书家。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邓石如 《隶书论书立轴》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金农 《和四言联》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郑板桥 《行书论书立轴》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林则徐书法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刘墉 《论书轴》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康有为 《行书对联》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书法史!


吴昌硕书法


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精彩纷呈,各家各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以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影响了无数后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书法家是谁?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