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與諸葛亮誰的文學成就高?

麵包體育


拿曹操與諸葛亮來比誰的文學成就更高,這實在是不大適宜的,理由如下:

第一:曹操和諸葛亮文學作品各有特點、長處,根本無法比出誰高誰低。

曹操的作品多是詩歌,比如著名的《龜雖壽》、《短歌行》等等,這種文體非常適合曹操這種一代梟雄,可以用來託物言志,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他的詩歌氣勢沉雄、樸實無華、感情深摯;而且他還極有開創精神,借用《樂府》這種舊題來寫時事,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文章也很精彩,文字質樸,感情自然,流暢率真。

諸葛亮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陸游對這兩篇《出師表》評價極高,在《書憤》中直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的《出師表》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行文流暢、論理嚴密,語句凝練、結構工整,率真質樸、感情真摯,感人肺腑,是以流傳千古。

兩人的作品各有特點,各有長處,只能說某個人喜好誰的作品多一些,而不能說誰的作品成就更低或更高。

第二:自古以來的說法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自古以來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不好比,也沒法比,不想武,要想比個高低,只需要直接打一架就一清二楚了。

倘若曹操和諸葛亮是同班同學,那就可以讓老師組織一次考試,看看誰的學習成績更好,誰的排名靠前,就是誰的成就更大,這是很簡單的事情。

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會有不同的體會,有的人會感覺好,有的人感覺不好,並不見得感覺不好就表示這部作品水平差;而且不同的人喜好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曹操的作品,有的人喜歡諸葛亮的作品,完全是由讀者自己的喜好來決定的。

第三:曹操和諸葛亮在歷史中的地位和角色不一樣,導致在評判文學成就時容易產生主觀上的偏差。

兩人雖處於同一時代,但兩人的地位和角色完全不一樣。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會受他們所處的地位和角色的影響。

比如評判曹操和諸葛亮的文學成就時,因為曹操一生縱橫南北,創下一番偉業,會覺得曹操在歷史上的地位更高,內心自然而然偏向曹操多一些,在潛意識裡認為曹操在文學成就上也更大一些。

而諸葛亮大半輩子給人的印象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一副勞碌命,胸有大志卻生不逢時,明知北伐難以成功仍要一次次堅持,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至死都是屈於天險之地,未能踏進中原。這種抱憾終生的命運,讓人在評價其文學作品的時候,總感覺比曹操要低了一個層次,所以,很多人會傾向於曹操的文學成就更高。其實這是不公平的,但又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所以,在評判兩人的文學成就高低時,這種人為的主觀偏差的影響之下,很難做到公平、客觀。


喬鞅


曹操文學成就更高,理由很簡單,這可是經毛主席親自認證的建安文壇領袖。

毛澤東一生,很少佩服古人,“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誠然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但比起改天換地的毛澤東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但曹操不同,他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文學家、詩人,甚至還是兵法家、書法家和藝術家,他精通圍棋、古琴、清商樂舞、蹴鞠、養生學、中醫學、營養學、還研究過建築學、城市規劃與服裝設計,這在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毛澤東非常佩服曹操的多才多藝,獨領風騷。

當然,毛澤東最佩服的,還是曹操的文才與詩才。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的千古風流,也曾讓青年毛澤東非常之神往。1918年8月,毛澤東路過河南,特地與羅章龍、陳紹休三人到許昌瞻仰魏都舊墟,憑弔曹操,並與羅章龍合作《過魏都》聯詩一首:

橫槊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蕭條異代西田墓(毛),銅雀荒傖落夕陽(羅)。

毛澤東對曹操詩文的評價態度非常明確:“曹操的文章、詩,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又說:“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曹操一生,著作極豐,文多慷慨悲愴,比如這篇《嵩裡行》,就是他在建安初年,迎奉漢獻帝至許都後,感嘆時艱而寫,文見其人,字裡行間,盡顯其卓然於群雄之志向與覺悟: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津盟,乃心在咸陽。軍力合不濟,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稱帝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嵩裡,為泰山一地名,據說為人死後靈魂歸處。《蒿里行》即樂府曲調中送葬輓歌之名。以此詩所詠喪亡之哀,足當此悲劇時代之輓歌。)

短短八句八十字,從當年酸棗會盟失敗一直說到如今袁術稱帝號,總共七年山河破碎的歷史畫卷,語言古樸,雄闊遠大,感情沉痛,直面現實,其境界之開闊,其思想之高度,實乃中國第一詩史。曹操的詩,極少華美的辭藻,結構也不是很精細,但簡約嚴明,沈雄俊爽,就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字裡行間充滿了感染力和崇高美,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倫理關懷與厚重的歷史使命感。這可真是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秦皇漢武稍遜風騷了。

曹操代表了這樣一群文人,他們有著對苦難社會的自信心與責任心,這是一種高貴的,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品質,更是一種長期壓抑後噴薄而出的激情,他們怒放的生命,在亂世的血腥荒野中飛翔、穿行,擁有超越平凡、掙脫一切的力量。這種力量,歷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便是這建安風骨的核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文壇、政治雙料領袖。

建安末年,曹操經赤壁大敗後,痛定思痛,三發求賢令,廣招各地賢才至鄴都,與自己在銅雀臺共飲歡宴,以顯其求才若渴之心。宴上大家彈棋閒設,高談娛心,並憐風月,任氣使才,歡宴歌舞,唱和同樂,好不快活!盡興之時,曹操竟然頭伏杯案中,飯菜沾汙了巾幘,仍不以為意,拾起旁邊的如意,狂敲酒壺,及至壺邊盡缺。其灑脫放蕩,幾近粗俗,全無“人主”之尊嚴。酒助詩興,曹操燻然之中,忽而樂往哀來,愴然傷懷,只覺流光易逝,人生短促而大業未成,心中一股思慕賢才之情,有如明月高照,不可斷絕,於是,帶著幾分思念、幾分惆悵、幾分躁動,幾分寂寞,幾分明媚與憂傷,幾分壯志未酬,還有幾分超邁,曹操吟出了一首詩經風格的《短歌行•對酒》,此詩雖大量用典,但根在性情,胸懷磊落,跌宕悠揚,獨步千古,於四言詩中獨闢蹊徑,為漢魏詩賦中巔峰之作: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燕,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不是英雄,不讀“短歌”;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清代詩人沈德潛言:“曹公四言,於三百篇(指《詩經》)外自開奇響。”

在歌舞昇平、燈火通明,宮殿憧憧,恍如天宮的銅雀臺上,曹操傷心自舞,意態燻然,雄姿英發,如入仙境。

清風夜起,悲笳微吟,群臣通曉詩味者,皆已淚流滿面。曹操更想起自己這一生征塵,醉夢之間,不覺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率軍跋涉萬里,遠征烏桓,凱旋南歸,途徑絫縣(今河北昌黎,屬遼西郡)渤海之濱,乃東臨碣石,躍馬揚鞭,以觀滄海,但見天地悠悠,山海朦朧,白浪滔滔,一片汪洋,不由激情澎湃,又橫槊賦詩一首《觀滄海》,其文波瀾壯闊,氣象萬千,胸懷天下,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包藏宇宙,字字句句,盡顯曹操生命格局之大。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也是最有名的一篇詠海名作。非千古之大豪雄,不能遺此奇篇,往事雖越千年,猶令其粉絲折服。

一千八百年後,毛澤東同樣站在秦皇島北戴河岸邊,極目遠眺,心潮起伏,煌煌5000年,有多少英雄豪傑被歷史塵封了;唯一躍入毛澤東內心深處的依然只有曹操和他那慷慨激昂的詩句。

良久,毛澤東慨然長嘆: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一個“換”字,看是平淡,漫不經心,卻“清峻、通脫”,更顯偉人神思先賢而又引領時代之豪壯氣象。

兩個強大的生命之間,穿越千年,引發更強大的共鳴,大有吞吐宇宙之偉力,足以引天下英雄盡折腰了!


千古名將英雄夢


論文學成就當然是曹操更高,曹操的詩寫得很好,《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都是不朽名篇。

曹操還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是文學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他還培養了曹丕、曹植兩個文學家,在文學上的綜合成就當然曹操更高。

雖然就本問題來說沒有太大爭論,但值得一說的是諸葛亮的文學修養也高,這一點容易被忽視,下面對諸葛亮寫的幾篇著名文章也作以介紹。

《出師表》

原文僅600多字,最早由《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收錄進《諸葛亮集》,當時的題目是《北出》,南梁蕭統編《文選》,蒐集了截止當時所有最著名和最優美的文章,認為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無疑有資格入選,於是收錄書中,並改名為《出師表》。

雖然只是一篇公文,篇幅也很短小,但裡面的內容卻很豐富,寫得深沉、誠摯、親切而流暢,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優秀文章,也是諸葛亮政治理想和政治理念的集中表達,深為後世的推崇。

這篇文章寫得率直而質樸,語言凝鍊、一氣呵成、充滿氣勢,文中有不少詞彙經諸葛亮提煉成為成語,比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幾百字的一篇小文章竟產生出這麼多被後世廣泛使用的成語,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一篇文章能與之相比了,可謂字字珠璣。

後人對《出師表》推崇倍至,給了很多的高度評價,詩人陸游每讀一次《出師表》都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一生中先後寫出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出師一表千載無”、“一表何人繼出師”、“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等詩句。

《後出師表》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向後主所主的奏表,在這篇奏表裡諸葛亮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前一份《出師表》讀起來激昂熱烈,與之相比後面這一份奏表或許更重說理,因而顯得氣勢不如之前,言語之中也多了許多悲壯。

這是因為,首次北伐遇挫對諸葛亮的心理勢必產生不小的影響,他更清楚地看到敵我之間力量對比上的差距,所以《後出師表》強調了困難,強調了完成先帝遺志的艱鉅性,但是決心未變,理想未變,勝利的信心也未變。

仔細品讀《後出師表》,看到的是一個更加真實的諸葛亮。這份奏表中多次談到曹操一生遭遇過的失敗,似乎隱約透露出諸葛亮此時面臨的處境,雖然不會有人公開談論他的過失,但第一次北伐就以失敗而告終,他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諸葛亮希望大家理解失敗是正常的,尤其對手那麼強大。

《誡子書》一

諸葛亮是一個日理萬機的丞相,又是蜀漢軍隊的首腦,平時政事、人事、軍務纏身,不過他仍然儘可能抽出一點時間,通過寫信的形式,給幼子以關愛。

現存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有兩封,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作為一個父親的拳拳之心和眷眷之情,其中第一封家書寫道:

君子的操守,應該以恬靜來完善自身,以儉樸淳養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而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學習須靜心,獲得才智必須學習,不學習無法拓廣才智,不立志無法取得學習上的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天天逝去,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會,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後悔都來不及啊!

在這封信裡,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主要說了兩方面的道理,一是要加強道德修養,二是如何加強學習、增長才智。

關於前者,先賢的論述早已汗牛充棟,諸葛亮這裡深入淺出,根據自己一生的體會,對兒子說了3個方面的要點:一是經常靜思反省,也就是現代人說的自我對照檢查,人在靜思之中,才能發現自己思想深處的缺點、錯誤,防止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的放任;二是樹立儉樸節約的好習慣,只有做到清心寡慾才能自己保持清醒,不會沾沾自喜;三是樹立堅定的志向,志向一定要遠大,目標一定要長遠,更重要的是必須堅持。

關於後者,諸葛亮也談了自己4個方面的感受:一是在學習中鍛鍊自己,知識在書本上,只有通過不懈的學習才能掌握;二是知識是否豐富,是否夠用,要在實踐中去檢驗;三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要持之以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持下來;四是要善於總結,不斷提高。

一篇原文只有80多個字的文章,內涵卻如此豐富和深刻,受到了後人的推崇,也影響了無數代人的成長,其中的名句“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誡子書》二

在保存下來的另一封家書裡,更能看到身為朝廷第一重臣的諸葛亮在教育兒子方面是如何細緻和耐心。諸葛亮在這封家書中寫道:

宴席上喝什麼酒,要合乎禮節又能表達情意,符合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如果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餘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來。

這封信雖然沒有前面那封知名度高,但讀起來仍然讓人感動不已,寫信的不是丞相,而是一位普通的父親,宴會上飲酒的禮儀這麼小的事,也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來,告訴給兒子,讓他學習,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加以注意。

如果說前一封家書儘管精彩,但在歷史上還能找出一些類似的家書相媲美的話,這後面的一封家書,相信無可匹敵!

諸葛亮這樣寫,是因為他覺得重要,這些都是他人生經驗的總結,雖不是《將苑》、《便宜十六策》那樣的政治智慧和軍事韜略,但一樣讓人感覺到了分量之重,因為這裡面充滿了殷殷之情。

酒桌是個重要的地方,可以聯絡感情,可以發洩情緒,可以說事情,可以定江山,但酒桌之上又最不容易把握,弄不好就傷了感情、誤了事情,有的人就是在這裡掉了腦袋,有的江山就是從這地方開始丟的。遠的不說,就拿諸葛亮最熟悉的先帝劉備,就有多次喝酒失態的事情發生。所以,諸葛亮給兒子寫了那段話。

這兩封家書寫作時間不詳,推測起來應該就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之間這一段難得的較長時間的休整期,是諸葛亮最有時間和精力寫這一類家書的時間。

《誡外甥書》

除了這兩封寫給兒子的信,諸葛亮還給其他親屬寫過家書,其中一篇寫給外甥的書信也十分有名。諸葛亮在這封信中寫道:

人應當有高尚且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讓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存留,引起內心裡的深深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他人請教,去除猜疑和吝嗇。

這樣做了,即使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向,不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如果志向不夠剛強堅毅,意氣不夠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在流俗中,默默無聞地被情慾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下流之輩!

這封信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毛病進行說理,雖是說理,卻不空洞,就像對面談話,沒有耳提面命式的說教,讓人感到親切而自然。其中一句“志當存高遠”,成為後世無數人的座右銘。

清人曾國藩以善於教育子女出名,他對子女提出“有志、有識、有恆”的教育格言。有志,不甘為下流;有識,知學問無止境,不因一得而自足;有恆,要有恆心和毅力,什麼事都能成功。曾國藩的這些感悟,和諸葛亮寫給外甥的這封家書的主旨完全相同,相信他應該受到過諸葛亮的影響。

諸葛亮的外甥就是他兩個姐姐的孩子,他的大姐嫁給了蒯祺,後被孟達所殺,大姐及子女情況不詳;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入魏做官,他們一家人應該還生活在荊州。


南門太守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傳奇式的政治家和軍事奇才,馳名中外。而他同時也是一位卓然不凡的散文大家,這點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

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文學上也有非凡的造詣,一生留下了頗有影響的詩歌和散文。

讓有書君在他們二人中選一個的話,有書君認為曹操的文學成就更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01 從作品及作品類別來看

諸葛亮傳世的第一篇作品是《草廬對》,這是一篇文理兼優的政論性散文。文中不僅顯示出諸葛亮的深謀遠慮,同時也體現出他超凡逸群的文學功力。

諸葛亮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其中《出師表》尤為著名。有一個很高的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另外,《諸葛亮集》中有120多篇文章,其中多為信函、軍令一類的短作,也有幾百字以上的表章、策論三十多篇。

鑑於君臣之禮,此類文章諸葛亮大都寫得委婉深沉、情真意切。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上。曹操現今留存的詩歌有22首,均為樂府詩。

在詩歌的寫作上,曹操沿襲了樂府詩的寫作方法,但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突破。內容上,曹操利用漢代舊曲,自創新辭。

古調寫時事的方法,為後人創作提供了範本。形式上,曹操的樂府詩表現了極大的靈活性,並且突破四言詩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使四言詩重新煥發出光彩。

曹操現存還有154篇散文,多為表奏及書信等實用文體。這與曹操的政治地位密切相關。曹操的散文,自由、平易暢快、氣勢強勁,並且不避俗言俚語。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很能打動人心。

從作品來看,曹操作品的數量多於諸葛亮,流傳程度也更廣一些。

02 從文風和情感來看

從文風來看,諸葛亮屬於本色派,就是以情理為本,不求浮華,語言樸實,沒有無謂的文采誇飾。

諸葛亮的文章,行文順暢,語言樸質明朗、生動自然。讀起來不僅有整齊錯落之美,而且有鏗鏘悅耳之妙。

諸葛亮的文章大多作於後主劉禪時期,他對待後主和群臣的誠摯懇切,在文中可見一斑。

無論從內在感情或語言外觀上看,諸葛亮對託付之情赤誠以待,殷殷的叮囑,諄諄的告誡,字字句句把自己對蜀漢的忠誠和殷切的期望表達得淋漓盡致。

曹操的詩歌一部分反映了漢末戰亂的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如《蒿里行》;一部分描寫他本人的政治主張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度關山》和《短歌行》;還有一些描寫自然山水的詩,如《觀滄海》。

總的來說,慷慨悲涼正是曹操詩歌的風格特徵,也是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精神實質的體現。

有評價:“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這就是對曹操詩歌風格的確切評價。

和諸葛亮不同,曹操散文的特點主要就是清峻、通脫。就是文章簡約嚴明、坦率沉著、直剖胸襟,毫不矯情的風格。

曹操做文章時沒有顧忌,想寫什麼便寫出來。因此曹操的文是獨特的,這正如他的人一樣,於清峻通脫中顯示了“能臣”與“奸雄”的雙重性格。這一點並非是人人能做得出來的。

從文風和情感來看,諸葛亮和曹操各有千秋,有書君無法定論。

03 從對文學的貢獻上來看

作為一位散文大家,諸葛亮的文學創作更多的影響在於精神上滋養。他那躬耕亂世不求聞達的高雅志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人格,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思想品行,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愛國情操,激勵著千千萬萬仁人志士。

對於曹操,他既是建安時代文學的“先覺者”和“創導人”,又是“建安風骨”的靈魂人物和主要支柱。

首先曹操吸納了各地的文士到自己帳下,為他們提供施展文學才華的機會。這些文人以飽滿的熱情,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與曹氏父子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繁榮局面。

另外,沒有曹操其人其詩,“建安風骨”這一評價就難以成立。曹操的作品直接引導了其他詩人的創作,形成獨特風格,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發展。

所以說,從對文學的貢獻上來看,曹操不但對建安文學做出價值巨大的貢獻,也對中國文學做出價值巨大的貢獻。

最後總結一下,無論從作品數量和作品的影響力,還是從對文學的貢獻上,曹操都是略勝諸葛亮一籌的。所以有書君認為,曹操的文學成就更高。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論文學成就,毋庸置疑曹操超過諸葛亮。

1、從文學作品數量上來說,曹操超過諸葛亮。

曹操一生文學作品較多,今存有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為關涉時事的、表述理想和遊仙詩。我們熟知的是《短歌行》,除此之外,還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度關山》《對酒》等。

諸葛亮留下的文學作品則較少,主要是公文寫作和政務管理類的。我們熟知的是《出師表》,另外還有《誡子書》、《草廬對》、《誡外甥書》、《將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等著作留存於世,諸葛亮的著作編成《諸葛亮集》,又名《諸葛氏集》。



2、從作品質量上來看,曹操的文學作品在領域和意境上更勝一籌。

雖然兩人都有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和代表作,但是曹操文學作品的領域更廣,另外曹操的詩歌率真、意境深遠、同時也有宇宙觀、人生觀、直面生死的思考,如《短歌行》。諸葛亮的作品有點偏公文寫作,《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就屬於此類,但是言辭誠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感人至深,其他作品也是類似家書和政務管理類,雖然水平也很高,但是從文學角度看,比曹操稍遜色一籌。



3、從對文學的貢獻上來看,曹操貢獻頗大。

曹操不僅自己喜愛詩歌,作為一代梟雄,還倡導和鼓勵他人,他對建安文學所起的建設性作用是不了替代的。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建安七子和鄴下文人集團的成就,曹操功不可沒。

若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啟發,請關注,點贊討論或者轉發。關注我,未來您將看到更多原創和有意義的內容。


楊大祥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家父子三人都是文學家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後來到了宋代,才有了三蘇父子。

我們看二人的個人介紹:

曹操: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

諸葛亮: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書法家

曹操的文學著作多以詩歌見長,著名的有《龜雖壽》、《觀滄海》、《蒿里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等,曹操的詩歌非常膾炙人口,讀起來感覺氣勢磅礴,展現的是曹操個人的胸襟氣魄、遠大理想。

諸葛亮的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訓誡》等,諸葛亮的文學著作大多帶有哲理性,他的代表作《誡子書》最能體現他文學特徵: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文學作品充滿了思想性,很平穩,很耐人回味。

兩個人一個屬於是豪放派,一個屬於寫實派;在傳頌度上都有各自的代表作,也都有各自的特徵。喜歡豪放、打破規則的人喜歡曹操的文學作品多,比較規矩、嚴於律己的人喜歡諸葛亮的作品多。但論文學性,曹操比諸葛亮的文學成就高了一些,但是諸葛亮文章的思想性卻高於其思想。

此外,諸葛亮對繪畫、音樂、發明等也都有很高的造詣


嘟嘟讀讀


曹操與諸葛亮誰的文學成就高?先來了解一下各自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文學成就主要以《出師表》(前、後)著稱。其代表作有《誡子書》和《隆中對》注:《隆中對》只是諸葛亮說的話,別人記錄下來而已;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出師表》《誡子書》流傳千古,為後人所學習,被稱讚看《出師表》不流淚者,此人必不忠,《出師表》《隆中對》更是被納入現代中學教材。

曹操的文學成就: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其中最為人們熟知是《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被現代納入中學教材。

綜合上述,曹操的文學作品比諸葛的文學作品多,而諸葛只有兩部作品,那是不是曹操的文學作品就比諸葛亮高呢,這個不見得,歷史上對曹操和諸葛亮的文學作品各有所愛,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曹操和諸葛亮,文學誰高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有的人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我的印象比較深刻,而曹操的文學作品更有氣魄,給我的印象深。至於二者誰的文學你喜歡誰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兩位文學作品,你更喜歡誰的呢?歡迎留下足跡

諸葛亮《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汐水柔情


曹操與諸葛亮在文學成就上,孰高孰低?這個不好比較。

一、兩人擅長的文學體裁不相同。

曹操擅長詩歌,留下的名篇有《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等名篇,都是漢樂府詩。他的詩歌多寫現實社會,表現對人才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風格慷慨悲涼。此外,曹操也寫過一些散文和兵法著作,但篇數不多。

而諸葛亮幾乎不寫詩歌,多寫奏表和書等文學體裁,放在今天,也就是一些辯論文或說理性散文。諸葛亮留下的名篇有《出師表》前後兩篇,《誡子書》《誡外甥書》等,他的文章情感真摯、文筆舒暢、簡練嚴謹,又充滿智慧哲理。他的很多詞句都是後世文人的人生座右銘。

所以,曹操與諸葛亮,一個擅作詩,一個擅寫文,兩人不好直接對比。

二、兩人的文學作品,後世文人各有偏愛。

今天的教科書裡,錄有曹操的多首詩歌,也錄有諸葛亮的《出師表》。在對後世文人的影響中,曹操直接影響了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的寫作,曹操也被譽為“建安三傑”之一。文學成就得到了後世的高度認可。

而諸葛亮的作品,《出師表》感動了歷來無數文人,在“表”類文學作品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誡子書》也是後世文人引以為戒的人生格言。所以,諸葛亮的作品也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綜合來看。兩人在文學成就上,各有千秋;在文學造詣上,不相伯仲;在文學影響力上,也是高低難辨。


歐陽子說


要比較兩人的文學成就,就必須先了解兩人各自取得的文學成就。


先說曹操。他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

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現今曹操的詩歌流傳下來不足20篇,且都為樂府詩體。內容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魏書》有云: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

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 遊仙詩有《氣出唱》、《秋胡行》等。

不過有趣的是,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說的,所以他寫這些詩當別有所寄,不能據此把他與秦皇、漢武的求仙等量齊觀。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

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再說諸葛亮。諸葛亮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於散文的寫作,同時他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很有特色。據清代學者張澍輯錄,留存下來的約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對策、詔、表、書、教、軍令、兵要、銘、記、將苑等。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應用性文章,不是純文學性作品,但它們都是諸葛亮一生思想言論的精華,是瞭解和研究諸葛亮思想修養、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

另一方面,由於他為文直言事理,觀點鮮明,語言質樸,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不過諸葛亮出名的著作不多,最讓人熟悉的還是《出師表》,但更多的是感受到其為蜀漢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其次才是其文學價值。

諸葛亮詩歌的語言藝術,也很有特色。他學習並繼承了樂府民歌的優秀傳統,用樂府舊題寫作五言詩歌,用語清新樸素,非常接近民間歌謠,有口語化的特點,朗朗上口,又流暢易懂。

綜上,兩者文學作品的特點有明顯不同,但單從文學角度對後世的影響看,曹操的文學成就要高於諸葛亮。


Snownan


比文學成就,怎麼比啊?

在文學史上,曹操可是神一樣的存在啊!他在政治軍事上怎麼碾壓對手的,在文學上放大二倍就是了。

今天有空,還是補充一下: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改年號為建安,建安13年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漢代大一統局面徹底崩潰。政治大一統和思想大一統局面結束,文人於風雲變幻之際,思想異常活躍,既想建功立業拯救天下,又有感於社會離亂生命短暫,文學擺脫兩漢經學的附庸地位,進入自覺的時代

曹操生於亂世,長於軍旅,文武兼擅。他深知儒只可與守成,不可以進取,但為了制約諸侯,又無法完全否定儒的倫理綱常,而其生於漢世,不願以漢相之尊承擔篡逆的罪名,又在進取天下之時目睹漢室的傾頹、百姓的不幸、命運的無常、人生的短暫,因此又心懷惆悵。曹操王霸並用,而思接莊玄,這些複雜的思想和心理都反映在詩文裡。

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古題寫時事的先河。“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沈德潛《古詩源》)

他的四言詩《短歌行》《觀滄海》等,已擺脫了“詩三百”的束縛,開創了四言詩的新境界。“作四字詩,多受束於《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吳喬《圍爐夜話》卷2)

曹操的五言詩大都具有“詩史”的性質,如《蒿里行》《薤露行》乃“漢末實錄”,展現漢末驚心動魄的戰亂歷史。

曹操的詩歌古直悲涼、氣韻沉雄,他的詩文,在漢魏文學的轉折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沈德潛《古詩源》卷5說:“孟德詩猶是漢音,子桓以下,純乎魏響。”

鍾嶸《詩品》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劉熙載《藝概*詩概》說:“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

曹操的文章,既無漢文的反覆說教,又無孔融的鋪排華麗,魯迅說:“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如《讓縣自明本志令》、《求賢令》、《舉賢勿拘品行令》、《存恤令》,又有《遺令》安排後事: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未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以禮哭喪);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帳,朝脯設脯糒(食物)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談到建安文學,首先必會談論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然後會談到建安七子和蔡琰,這些人是無法跨越的。在中文系用的普通的文學史教材裡,無論哪一套教材必定有章節專論曹氏父子,而基本不會論及諸葛亮,只有在很詳細的文選裡,有可能選到諸葛亮的個別篇目吧,而曹操的篇目是哪一套教材都無法跨越的,你說怎麼比呢?不能以入選中學教材為標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