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讀過無數遍,還想重讀的3本經典書

1.

《命若琴絃》

讀過無數遍,還想重讀的3本經典書

《命若琴絃》,起初看到這名字,以為作者會講述一個身不由己的人物故事,琴絃,不就是被撥弄,被使用,緊松由人,用處也由人的嗎。而書裡的故事,並不是這樣,“你的命就在這琴絃上”

命若琴絃。琴絃需要奏樂的前提是兩端有繫著,通過調整能鬆弛有度,而生命,總需要為了點什麼而活著,出生不可選擇,但未來總是可以通過努力去有選擇,目的是什麼並不重要,但一定要有,就像這張可以復明的藥方一樣,即使虛設,亦是一束希望的光。

書裡還有一段順手帶過的話,“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曾經無數次想過,我們眼裡的世界是一樣的嗎,即使是物理的世界,也是一樣的嗎?

這是一本有主線的書,這也是一本可以擴展許多小故事或道理的妙書,明明是個簡單的小故事,居然有種包羅萬象之感,或許,正因為它講的是一段人生,而人生就是這樣吧?


2.

《棋王》

讀過無數遍,還想重讀的3本經典書

《棋王》寫絕境里人對吃和下棋的熱渴,也寫世俗生活的人情和趣味。就像阿城說的,好的小說隨處都會有好的質感,就像美人,可以從任何一點開始觀賞。小說是過程的藝術,就像喝茶,“如果只是為了解渴,中國古人稱為驢飲”。陳丹青老師則說,阿城寫的是白話,從不用文言,但是卻拿到了筆記小說和話本小說的精粹,就是語言在他那兒是可以玩的。

我的筆順著那些被陽光,被風,被塵土,被勞動,被淚和汗水弄得粗糙的表面刻劃。我希望紙上出現的是靈魂,是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靈魂。是那些樂觀的靈魂,是那些善良的靈魂。

這段話不僅映照畫裡的人物,也讓人想起《棋王》裡的王一生、《樹王》裡的肖疙瘩、《孩子王》裡的老師,阿城說自己一直在寫絕境小說,這些人物在自己的絕境,面對矇昧、無知和貧乏做出回應,或是不合作。一盤棋,一部字典,都是對生活和常識的渴望。


3.

《受戒》

讀過無數遍,還想重讀的3本經典書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有愛,有暖,有缺憾的世界,看到了有為了生活失了自己的女人,有懵懵懂懂遇到愛人的小和尚,有遇到人生知己的痛快和敞亮。

汪曾祺先生是寫小說講故事的行家。他的文字裡透著讓人著迷煙火氣。浪漫的愛情行雲流水,不著痕跡的就讓看客知道愛情來了。仔細想來,生活裡的的愛,就是這麼自然的落盡了心裡。《受戒》裡的明海和小英子,“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跑。”一句話我們就看見了一個有了自己喜歡的人的男孩子。“她一路問了明子很多話,好像一年沒有看見了。”這樣的感情最好了,她心裡有他,他心裡也有她。

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收錄了他17篇小說,12篇關於神仙鬼怪的故事,讀完所有,就會發現似乎每一篇裡,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在。人生就是這樣,心思裡想的不知不覺就落到了文字裡。文字本就是生命裡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