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抗擊疫情 金融科技在助力】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 銀行非接觸服務悄然提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銀行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正發揮更大效用。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積極運用金融科技,發揮線上服務優勢,通過非接觸服務來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基礎金融服務保障在此期間是一次實戰檢驗,強金融屬性、強線下特徵的業務將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力推線上綜合化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多家銀行以線上綜合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企業金融需求。


貴州雙龍航空港是一家主營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的國有企業,其上游供應商多為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它們在復工復產時急需資金用於支付員工工資、添置防疫物資。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浙商銀行貴陽分行迅速啟動信貸“綠色通道”,梳理出存在困難的37戶上游小企業,依託以該集團為核心的應收款鏈平臺商圈,通過區塊鏈應收款支付工程款、勞務費等,上游小微企業收到區塊鏈應收款,即可在線實時轉讓給浙商銀行獲得流動資金。疫情管控期間,該行已有21戶上游小微企業藉此獲得了2.2億元資金補給。


近期,很多企業面臨辦公、收支、運營等方面的困境。暢途網是汽車票網的頭部銷售平臺,春節期間,大量民眾改變原有出行計劃,使平臺承擔了巨大的退票壓力。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得知這一情況後,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系統調試上線,緊急放開“線上車票退款筆數”限制,並大幅度簡化退款流程,縮短退票時間。截至2月20日,1.85萬名全國旅客順利完成了退票,19.38萬名客戶實現了購票,通過“綠色通道”的日均總交易筆數是平日的3倍以上,且所有交易均順利、準確完成。


應對疫情,銀行各顯神通,發揮金融科技優勢。興業銀行建設運營了福建省金融服務雲平臺,為抗疫企業、復工復產企業開闢專屬申貸入口,提供貸款貼息等惠企政策補貼申請、重點保障企業申報專屬通道,已為各類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需求約35億元。光大銀行上線電子賬戶資金代發業務,支持各企業商戶日常經營資金流的平穩運營,目前已與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保互通公司展開工資代發業務合作,通過線上開立II類結算賬戶7萬餘戶,可通過系統自動發起交易,實現工資款的批量代發。


增強金融科技硬實力


目前,線下服務面臨許多挑戰,也凸顯了商業銀行非接觸式的線上化、數字化金融服務的重要價值。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日前強調,要做好線上業務,金融機構要增強自身金融科技硬實力,要增強研發投入,提升技術能力。小的金融機構可能自身缺乏研發投入,可以在分清權利和責任的前提下,與有公信力、有誠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強合作,提高金融科技應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開展線上業務。


鑑於數字化轉型中對於技術能力的需求,藉助“外力”已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現實選擇。商業銀行或與大型互聯網公司進行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合作,或尋求其提供數字化轉型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需求就是商機,據瞭解,針對疫情之下金融機構復工的切實需求,京東數科及時推出了“復工產品包”:疫情AI助手可以嵌入機構的APP或微信公號,及時更新疫情前沿信息;智能客服機器人可以實時更新疫情相關語料庫,代替70%-80%的人工接線及外呼工作;各類營銷工具和系統公開實踐課可幫助機構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針對金融機構近期遠程辦公需求增大,京東數科JT智管有方推出了大咖視界以及Meeting遠程會議系統,通過雲交流,雲辦公,幫助金融市場參與者快速獲取信息、高效溝通。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在零售端線上金融供給方面發展迅猛。相比之下,公司端線上金融服務依舊是短板,而當前環境下,對線上公司金融服務形成迫切需求。線上金融服務從零售端向公司端深度拓展不僅是一種發展趨勢,更是當前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