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普元信息勇奪國產第一:定製軟件平臺,押注雲+大數據

普元信息勇奪國產第一:定製軟件平臺,押注雲+大數據

軟件基礎平臺,與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並稱為“軟件基礎設施三駕馬車”,其國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國際巨頭IBM、Oracle,憑技術優勢長期割據市場半壁江山;東方通(300379)、寶蘭德(688058)等專業中間件廠商以及金蝶(00268)、用友(600588)等大型軟件公司,激烈爭奪剩餘不到一半的市場;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商,亦虎視眈眈。

2018年,普元信息(688118)悄然登上軟件平臺國產榜首:市佔率在短短三年內從3.7%提高到5.1%,反超昔日老大東方通。《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超1/3的中國企業選用了普元信息的產品或技術方案。

那麼,普元信息是如何在軟件基礎平臺這一擁擠賽道上突破國際巨頭壟斷,並在與國內廠商的競爭中勝出呢?

技術變革中的“弄潮兒”

提到“軟件基礎平臺”,就不得不提“中間件”。

中間件,顧名思義,是位於操作系統之上、數據庫之下,處在“中間”位置的軟件,其作用是實現數據庫在不同技術之間的資源共享。

隨著技術發展,傳統中間件已經無法滿足“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環境要求。因而,業界將其演進擴展後形成的一系列產品統稱為“軟件基礎設施”,或“軟件基礎平臺”。

“中間件”從90年代登陸中國以來,經歷了兩次大的技術變革:

第一次浪潮是2005年左右,“SOA”成為了行業中最炙手可熱的詞。所謂SOA架構,就是把三大核心技術—“連網”、“數據轉換”和“業務封裝”拆分開來,避免了傳統架構下三者連成一體而帶來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更好地實現跨部門、跨企業的業務互聯互通。

此輪變革中,IBM、Oracle領銜SOA標準制定,奠定了市場的壟斷格局;傳統IT廠商如用友、東軟(600718)強勢加入,使競爭更為錯綜複雜。普元信息作為專業的中間件廠商,走在了市場變革的最前列:

早在2003年,公司便推出SOA的基礎——“面向架構”的概念;遲至2005年,SOA概念才被業界提出。十幾年來,普元不僅推出了SOA應用平臺(EOS V6)等明星產品,更是與IBM、Oracle共同制定了SOA國際技術規範,技術影響力可見一斑。

普元信息勇夺国产第一:定制软件平台,押注云+大数据

第二次浪潮是2010年以來,“雲化中間件”、“大數據中臺”成主流發展趨勢。部署在計算機硬件和操作系統之上的中間件,已不能滿足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的彈性要求;而部署在雲環境中的雲化中間件和大數據領域的數據中臺,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此時SOA架構的中間件市場發展逐漸遇到天花板,業績增速下滑,更兼阿里、騰訊等玩家跨界進入,加劇競爭。普元此時的表現,大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在其他廠商都在SOA領域拼得你死我活之時,普元信息離開原有優勢領地,大力調轉航向:一是大刀闊斧縮減SOA業務,兩年內將其規模直接砍半;二是加大雲和大數據研發力度,聯合華為、阿里雲等互聯網大廠商,推出相關領域產品。

三年之間,普元信息雲和大數據產品已經超越原有SOA平臺業務,收入佔據半壁江山。

及時抓住兩次技術變革浪潮,公司終於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如今,圍繞“雲應用平臺、大數據中臺及SOA集成平臺”三條業務線,普元信息推出了20餘款優質產品,鮮有國內競爭者能具備如此完善的產品家族。在這三條業務線上,普元信息在技術和市場佔有率兩個維度均位於第一梯隊,成為國產廠商中的佼佼者。

普元信息勇夺国产第一:定制软件平台,押注云+大数据

定製產品挑戰國際巨頭

上世紀九十年代,IBM、Oracle、BEA等巨頭先後進入中國軟件市場。憑藉雄厚的技術和資本實力,它們迅速壟斷中間件市場。以某兩款應用服務器為例,對比國產和進口產品,我們發現兩者在成熟度、兼容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國內廠商想在短時間內“硬碰硬”,靠技術實現超車,將非常艱難,唯有另闢蹊徑,謀求差異化。普元信息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道路。

一方面,出於地域、規模、成本等因素,國際廠商多不會定製化改造其產品;而本土出身的普元信息,藉助優惠的價格、定製的產品、周到的服務,得以在壟斷市場的“裂縫”中打入,並逐漸站穩腳跟。

另一方面,定製服務也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趨勢。“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業務場景和軟件體系管控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因而其採購方式也從標準軟件產品慢慢轉向平臺定製服務。

差異化的定位,使普元信息在IBM、Oracle兩座“大山”中突圍,拿下5%的市場份額,實現從標準軟件提供商往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身份轉變。不到3年時間,普元信息標準軟件產品收入佔比減半,與之對應的是,定製化業務佔據總營收半壁江山,成為公司發展第一動力。

普元信息勇夺国产第一:定制软件平台,押注云+大数据

加碼雲+大數據

普元信息上市募集資金3.3億,主要用於雲應用平臺和大數據中臺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升級。這表明,公司未來將持續往雲和大數據方向深入探索。

根據IDC預測,到2023年,全球中間件市場空間43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空間13.6億美元,5年複合增長率15.7%。IDC指出,當前業界已經發展到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網絡為核心特徵的倍增創新階段。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新環境下,抹平底層技術差異,為分佈式應用提供標準平臺的中間件需求始終存在,並且將持續增長。

一方面,雲化中間件必然成為重要發展方向。根據Gartner的報告,企業對iPaaS(集成平臺即服務)和MWaaS(中間件即服務)的投入將超越傳統市場。2017年,傳統中間件產品增速僅有個位數增長,而iPaaS產品規模突破10億,增值72%。iPaaS的崛起要求中間件能為私有云和公有云提供核心服務,滿足雲環境需求。

在傳統中間件廠商東方通、寶蘭德那裡,我們同樣看到了兩者進軍雲中間件市場的野心。

2015年,寶蘭德開啟BES雲中間件規劃部署,正式進入雲應用平臺市場。短短三年內,寶蘭德在雲應用平臺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速達185%。公司進一步表明,未來將重點開拓雲環境下的智能運維、大數據和容器PaaS相關產品和技術。

東方通近年來也緊鑼密鼓進入雲中間件領域。2014年,它收購了虛擬化軟件廠商北京同德一心,高調進軍雲市場。2018年,公司在年報中披露,未來將努力開拓雲計算市場,推進中間件產品的雲化工作,如雲版應用服務器、雲版消息中間件等。

競爭對手在雲領域的頻繁動作表明,雲化中間件勢必成為軟件基礎廠商下一激烈爭奪的焦點。

在大數據領域,大數據中臺的興起將大大擴展中間件市場的規模。

去年,阿里、美團、百度、京東等搭建“中臺”組織架構的動作頻頻,一股以“中臺戰略”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思想浪潮席捲而來。注重數據質量管理及安全共享的大數據中臺,主要解決行業中兩個痛點:企業內外部的數據共享和新老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問題。

而隨著大數據中臺被眾多企業提到至關重要的戰略高度,服務於此的“大數據中臺中間件”也勢必被推向“風口”,成為中間件市場最大的受益產品。

近20年對中間件領域的專注,賦予普元信息以敏銳的嗅覺,使其抓住技術變革機會,在與國內廠商的競爭中勝出;而差異化戰略又使其發揮本土優勢,在與國際巨頭競爭中站穩腳跟。展望未來,普元將持續往前景開闊的雲和大數據業務發展。如能取得更多技術突破,普元信息將有望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逐漸實現國產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