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為什麼不改為發行一種像美元一樣小面值大購買力的貨幣呢?

新會譚生


因為幣制改革的成本太高了,這個成本包括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

首先要說明的是,日元的面值偏大,這是一個日本國家的歷史延續下來的結果。

在二戰時期,由於日本悍然發動了無數場侵略戰爭,到最後國家越大越窮,日本政府沒有財力了。為了緩解財政困境,日本政府開始加印鈔票,人為製造通貨膨脹,掠奪日本老百姓所剩無幾的家庭財富。

當時日本的貨幣面值已經很大了,在戰敗投降後,由美國人主導,日本在1958年發行了1萬、5000和1000面值的貨幣,用於滿足戰後重建的交易需要。如果不是朝鮮戰爭爆發,日本能否取得今天的經濟地位,只怕很難說。

不管怎麼說,日本現在躋身發達國家了,日元的幣值也相對穩定了,理論上可以更換小額鈔票了,但在實際生活中,這麼做的成本非常高:

第一,日本現在最小的交易單位是元,如果發行小額貨幣,便可能產生更小的交易單位,類似於中國的“角、分”。這意味著全部商品都要重新標價,而之前簽訂的交易合同也要相應修改,是一個浩大繁瑣的工程,且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在短時間適應,影響交易效率。

第二,如果更換為小額貨幣,意味著日本的銀行ATM機和自動售貨機都要更新換代,而這兩者在日本社會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這又是一筆龐大的成本。

第三,小額面值貨幣如果和大額面值貨幣同時流通,在交易中一定會形成混亂,但如果直接一刀切,立即讓大額面值貨幣退出流通,參考印度的廢幣風波,日本社會是一定會出現騷亂和動盪的。

最後,日元在外匯市場上也是一種重要的貨幣,如果更換幣值,外國投資者也會很崩潰,這會引發日元幣值在外匯市場的動態,不利於日本經濟。

總之,日本不改換小面值貨幣,是因為更換的成本過高,且更換後弊大於利,既然如此,反正大家也用得習慣,當然便一直維持現狀了。


速讀財經


其實,世界上最方便的貨幣,我覺得是日元,因為日元的最小單位是元,沒有角,分。而且日元面額雖大,但是基本上和美元一直是一基本單位對應一基本單位的,也就是說,基本上一日元和一美分是掛鉤1:1的。不瞭解的人可能覺得人民幣換算日語麻煩,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日元數額直接去掉兩個零就是美元數額,然後再用美元乘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比如,10000日元,就基本上是100美元,再換人民幣,大家就會換了


永遠都存在


大面額紙幣和硬幣其實確實不太方便,實事求是的說,日本人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曾經有日本的財政官員提出發行新版日元,在原來日元的基礎上,縮小100倍。這樣的話呢,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價格,基本上就可以保持在1~1.5日元兌一美元。和世界各國主要貨幣之間的兌換也就能保持在10以內。

但問題在於,這樣做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獲得的收益是極其有限的。進行貨幣替換的時候,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首先,兩套貨幣同時流通,容易給假幣制造者以可乘之機。其次,商品流通就需要兩套價格體系,容易引發紊亂,額外增加社會成本。最後,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價格系統紊亂。這種情況其實在歐元剛剛面試的時候就發生過。比較典型的就是在意大利。意大利本身的貨幣里拉,由於歷史上通貨膨脹很高,所以和日元一樣也是高面額的貨幣。在使用歐元之後,很多意大利老百姓一時間不能適應,定價和消費的時候,都出現了一些紊亂行為。於是就出現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商家抱怨,採用歐元面值之後收入降低了,而民眾抱怨,採用歐元面值之後物價上漲了。

進行貨幣替換之後所能帶來的收益,其實不大,主要是可以節約商品標價標籤的書寫和印刷成本。這種費用其實並不高。短時間內還需要準備兩套價籤,實際上還會增加成本,一進一出,收益其實幾乎就不存在了。


用戶4325101516


我覺得挺好的啊,這樣就不用角和分了。

說實話,日元真的很方便,至少比美元方便多了。

當時在美國,每個商品都精確到分,如果不刷卡的話,真的費勁,算都算不清楚。可樂2.99元,加個漢堡3.78元,加份薯條0.99元……反正你算去吧。他們的硬幣還特別多,1分,5分,10分,25分,50分……一找錢一大把。

現在人民幣基本淘汰了分幣了,幾乎不怎麼出現。角一般也是5角比較多。

所以我還挺羨慕日元的,就是元,不用那麼多費勁的計算。價格也很多都是10元級別以上,挺不錯,根本沒有你說的那麼麻煩。人家的100元,就和咱們一元差不多,無非多兩個0而已。

所以我想說的是,根本沒必要縮小100倍。


sAviOr本座


我是費其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有必要換髮新日元呢?就因為日元兌換比值低?

其實,真的沒關係,日元只是沒有角、分而已。但是,使用起來卻更方便,計算也方便。

比如,美國超市就很喜歡把物價定的有零有整的,1.19美金,買15個是多少錢,你一下子能算清嗎?至少我算不出。

日本國內定價大多是整數,500日元、600日元、1000日元、1500日元…… 這樣計算就很方便。

順便說說,像印度人定價,也總是把數字搞很複雜。盧比不值錢,所以像39、73、29塊買一小份……然後,你可能要同時買好幾份、十幾份,真不容易一下子算出來。

當然,支付寶出現以後,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費其士


因為流通的日元鈔票包括硬幣最小的是一元,就是日元符號類似岡的那個字,而美元和人民幣最小的是分,商店記賬最小也是分,日元則不是,就是元為最小。

可以理解成,日本人把他們的“一元”叫做“100分”,人家稱呼為100罷了,但是在貨幣的地位就是他們的“一元錢”,因此是以硬幣的形式存在的。

這樣理解後,日本的“一元錢”大概等於美國的“一美元”也相當於我們的“七塊錢”,日元硬幣最大的有50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三十幾元了,在東京街頭好多地方吃碗麵條還有找零,算是很有成就感的硬幣了。

千萬別被叫法搞錯了,日元是屬於價值比較高的貨幣


邱大福MichaelQ


一句話,無用功。貨幣發行的主體不變,也就是貨幣背後的國家信用主體不發生改變,那也就是發行的新版貨幣兌換舊版,比如1:10兌換,這有什麼價值呢?要重新制版新貨幣,要替換流通的貨幣,各種銀行結算系統換算。但貨幣本身的成本幾乎不發生變化,一張紙印100和印1成本是不變的。


迭代版吶喊


貨幣一般不會轉向小面值的。因為這種反向操作行為必定會帶來社會混亂和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縱觀中國歷史上,凡是出現大面值貨幣強制時間小面值新貨幣,必然會附帶國家混亂,不久要滅國。

反觀,貨幣面值越來越大可以讓民眾們自行慢慢兌換大額貨幣。當然,該國的薪資水平和物價也會跟隨貨幣值慢慢提升。


金晶林


日本在二戰以後做出了很大的經濟改革、貨幣改革,因為踏上了世界經濟大融合的背景,也就成就了日本能夠迅速得以發展壯大。當然,以GDP總量來說,曾經想著超英趕美,一度躍居世界GDP總量的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而近些年來我國也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一舉超越日本經濟!

但是,在整個日本經濟“騰飛”的階段,貨幣卻呈現了不穩定的態勢,並且形成了兌美元的大幅升值貶值的巨幅震盪的現象。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不重新定義日元,甚至發行一種小面值而能夠擴大購買力的貨幣呢?

貨幣重新定義不亞於動搖一個經濟的根基。日本二戰以後市場經濟改革發展了幾十年,而在這幾十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貨幣的對內對外的匯率關係。在1985年左右,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高達260日元:1美元,當時對於日本來說刺激出口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是“犧牲”了一時間日本的“資源”“勞動力”進行對外出口。那個時候可以說日本企業在全世界都是“吃香”的,因為有錢!

當然,“有錢”是因為本國貨幣的大量發行。這就是日本貨幣購買力上出現了國內、國外的不平衡卻又平衡的現象。由於貨幣的超發,而沒有更多的通道沉澱過剩的貨幣,所以日本的房地產就成為了過剩貨幣最重要的沉澱渠道,所以,在當時日本出現了東京一座城市的房地產總值能夠買下整個美國。本國內的貨幣超發,而對外的匯率依舊存在較為穩定以及升值的現象,可以說當時“薅羊毛”的經濟體在之後卻被日本“薅羊毛”。因為更多的經濟體與日本產生貿易,也促使著日元的使用以及儲備,“白紙”換物資的形式不單單被美元所玩兒,日本同樣也是可以。

當然了,這整個的過程需要的時間則是幾十年的努力!如果說現在改為發行一種像美元一樣的小面值大購買力的貨幣,這個行為不亞於讓日本再將整個過程走一遍,甚至還沒有現在的情況好。


厚金說


其實這個問題感覺非常沒有意義。有兩點,就感覺解釋了。首先,怎麼才能定義幣值低那?確實和美元比,很低,可能1比100左右。但是如果按比美國低就算幣值低,那人民幣是不是也應該更替?換個角度想,日元也是韓元的10幾倍,這樣想是不是日元應該繼續貶值??還有就是你提高了幣值沒有絲毫意義,只會讓經濟更混亂,這是一箇中學政治書的基本常識。提高幣值又不會讓國家多很多錢,只是對外升值,購買力是不變的。但是外國看見你升值這麼快,就不可能從你國家進口了,因為本來1塊錢買你的東西,可能現在要100,傻子才會做。。原因就是,幣值的高低是市場選擇的表現,和購買力,價值什麼的都沒有關係。只要市場可以流通,幣值高低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為人不會在乎你口袋裡是1美元。還是100日元。因為這不影響你這些錢能買多少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