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

dodo0328


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漢景帝劉啟的生母,漢武帝劉徹的祖母。

她是個毫無背景,出身貧寒的平民女子,卻能獨佔風光,權傾朝野幾十年,不得不說是個傳奇。


或許是命運之神的格外垂青,讓她的每一步都走得順順利利、風風光光,真正是“麻雀飛上枝頭成鳳凰”,讓多少人豔羨。

下面,就請跟隨有書君的筆墨,一起走進竇漪房的傳奇人生。

一、一個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家人子,卻意外擁有“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好運氣。

竇漪房是趙國清河人氏,家境貧苦,父母雙雙早逝。為了生計,她入宮成為了呂后身邊的一名小宮女。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掌控朝權的呂太后為了籠絡各諸侯王,更為了在他們身邊安插眼線,隨時監視他們的動向,遂分給各諸侯王每人五名絕色美女,竇漪房便在其中之列。

為了能回到家鄉清河,竇漪房幾次三番地向主管此項工作的宦官求情,希望能回到趙國。

然而,或許是因為打點不到位,或許是宦官根本忘了此事。總之,事情並不能如她所願,她被指派去往遙遠的代國。

得知這一消息的竇漪房再怎麼不甘,也不可能違抗聖命。無奈之下,她只能含淚遠行。

沒成想,這一去,卻上演了一幕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喜劇。代王劉恆竟對性格溫順,毫無心計的竇漪房一見鍾情。她被封為美人,獨寵後宮,並先後為劉恆生下一女二子。

二、代王后離世,小宮女竇漪房理所當然地被扶正,成了代王妃。

彼時,代國已有王后,但不爭不搶、低眉順眼的竇漪房克己守禮,卻也贏得了薄太后和王后的好感,因此生活過得著實不錯。


後來,王后因體弱而早逝,竇漪房理所當然的被扶正,開始掌管代國的後宮事務。

三、一場政治鉅變,讓劉恆坐上了帝位,母憑子貴的竇漪房也跟著沾了光,成為後宮的女主。

身處代國的劉恆做夢也沒有想到,京城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鉅變之後,竟致皇位空缺。而勢單力薄的代王反而為權臣們選中,被擁為天子。

公元前180年,劉恆正式稱帝,即漢孝文帝。

而進入長安城不久,前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竟陸續病死。於是竇漪房所生的長子劉啟理所當然的被立為皇太子。

猶如天上掉餡餅般,母憑子貴的竇漪房也再一次變被命運之神眷顧,毫不費力地成為了後宮的女主。

為了慶賀竇氏成為國母,皇帝還大賜天下,給全國80歲以上老人及9歲以下孤兒發放米、肉及布帛等,更為新皇后贏得了好名聲。

四、生活讓竇漪房懂得感恩,所以儘管後來雙目失明,她依然笑對生活。

沒有人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或許是之前獲得了太多的好運,所以後來,命運也要給她來些考驗。


母儀天下的竇皇后不知什麼原因,慢慢的雙目失明。一個女人沒有了美麗勾魂的眼睛,其魅力必將大打折扣,何況她面對的是擁有三宮六院的帝王呢。

於是,皇上開始寵幸其他的女子,對她的恩寵也慢慢變少了。但她並沒有太多的怨言。她相信,儘管榮寵不再,但皇帝對她依然是有感情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她的想法,皇帝對她始終是敬重的。

對竇漪房來說,失明或許是生命中的小波折,儘管因此帶來許多不便,但她依然感恩生活。

五、歷經三朝,權傾朝野,無為而治的方針政策,為大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竇漪房在世,歷經了三朝。兒子漢景帝,孫子漢武帝,他們都對她極為恭順。

特殊的命運讓竇漪房深信黃老之術。她在世期間,極力推崇無為而治的方針政策,讓國家得以休養生息,由弱變強,這是積極的一面,也為大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當然,由於尊崇黃老之術,極力反對儒家學說,以至於對實話實說的儒生施以刑罰,也未免有些偏執。

公元前135年,年已71歲的竇漪房因病而逝,走完了風光的一生。

應該說竇漪房的命運是順風順水的,她沒有經歷過歷朝歷代後宮女子為求上位而使出的各種明爭暗搶,便輕易獲得了高位,至晚年時更是權傾朝野,又怎能不讓時人豔羨呢?

也許她的命運,正應了老子的那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漢景帝劉啟的生母。與文景之治緊密相連,她是古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之一。
這位中國歷史上西漢時期的第三位皇后,是繼史上第一位有皇后封號記載的呂雉之後,真正擁有實權的後宮之主。在她之前,嫁給自己舅舅劉盈的少女皇后張嫣,只能算是傀儡擺設。
她出生在清河郡觀津,歷史上關於她的身世並沒有明確記載,甚至連《史記》和《漢書》上都找不到她的名字,據唐人司馬貞所著《史記索隱》中提及,西晉皇甫謐稱竇皇后“漪房”。
這樣一個傳說中的孤女,為了生計,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宮,被分配到呂后的身邊當差。
從此一路開掛,憑藉智慧和好人緣,周旋在宮廷爭鬥之間。由宮女到皇后,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亡。苦大仇深的呂太后隨即下令清理門戶,把當日得罪過她的嬪妃紛紛治罪,又將大量沒有承寵的宮女分封給諸位王侯。一方面施恩,一方面示威安插釘子。

而竇漪房,偏偏被分發給地處偏遠的代王劉恆,他是薄姬的兒子,也是被劉邦冷落的第四子。


竇漪房最初對自己的去向,很不甘心。然而她很快就能調整心態,憑藉自己的聰明美貌,贏得了劉恆的青眼,牢牢地抓住了他的心,成了代王宮中寵妃。先後為劉恆,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後來又生了一子,名武。

不知是天災還是人禍,代王原先的王后和四個兒子,相繼死去。好運落到了竇漪房的頭上,她不僅成了新後,還因劉恆意外繼承皇位,兒子成了太子。她又母憑子貴,當上了大漢朝的皇后,位主後宮椒房殿。
文帝賢智仁厚,又與竇漪房夫妻和睦,願意聽取她的意見,使竇皇后得以插手朝政。她將漢初的黃老思想推崇備至,發揚光大。寬政待民,無為而治。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文景兩代帝王,對於文景之治,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竇皇后為人謙和,有主見。對於後來尋回的兄弟也是注重約束,為他們請了德行俱佳的老師。既惠及了親人,又避免了外戚生事的禍端。從而坐穩了自己的後宮首位。


直到文帝病逝,景帝即位,她又順理成章地,成了尊貴無比的太后娘娘。


蔓書房


竇漪房,一個被命運之神眷顧的女人,一個讓天下女人羨慕嫉妒恨的女人,從漁民之女到大漢太后,她演繹了一出麻雀變鳳凰的傳奇人生大戲。竇漪房母親早亡,爹爹在一次打魚時不幸喪生。留下她與3個弟弟相依為命,可是不管姐弟四人如何拼命勞作,早出晚歸,依舊過著食不飽腹的日子。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宮中要為皇帝選秀女,被選中的人不但有糧食拿,每月還有工資可以領。與其一家人活活餓死,還不如賭一把,就是這個決定改變了竇漪房的一生。即使身穿粗布衣裙,她站在群芳當中,依然是鶴立雞群的,她用自己的美色給3個弟弟換來了糧食,姐弟四人吃了最後一餐團圓飯後,從此各奔天涯。

竇漪房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宮,卻沒有等到皇帝的臨幸,於是她就成為了普普通通的宮女,每月拿著固定的工資,幻想著何時能夠被放出宮,讓她與家人團聚。可惜天不隧人願,漢高祖漢惠帝相繼駕崩後,呂后掌握朝政大權,她將未被寵幸的宮女,當禮物送給了諸侯各王。

為了能夠離家近點,竇漪房將自己省吃儉用的私房錢,給了負責此事的官員,結果對方收了錢不辦事,將竇美人送到了地方偏僻的代國,這下離家更遠了。得知無力迴天時,她大哭了一場,然後抹著眼淚人路了,開始了她的第二段人生。

代王劉恆,是劉邦與薄姬的兒子,因為母親不受寵,自然兒子也無法得到父親的喜愛。劉恆從幾位美人當中,一眼就相中了竇漪房,對其大加寵幸,她也不復所望地為代王生下了2子一女,再後來便是劉恆登基稱帝,竇漪房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她終於苦盡甘來了。

長子劉啟繼位後,竇漪房被尊為皇太后,兒子對這位母親十分孝順,奈何竇太后更偏愛小兒子。漢景帝駕崩後,劉徹登基稱帝,竇漪房成了太皇太后,在朝堂上呼風喚雨,漢武帝都要聽她的指示行事。

6年後竇漪房去世,這個經歷三朝四帝的女人,她的傳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紅顏逸聞


我是千夜,我來回答。

拋開《美人心計》這樣的戲說劇大女主視角,還原歷史上的竇漪房,不難得出自己的答案。她是個足夠幸運的女人,中彩票般地嫁給未來的皇帝,母憑子貴成為皇后。嫁給劉恆,起初她是不願意的。《史記·外戚世家》裡有清清楚楚的記載: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隊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強,乃肯行。

在嫁給劉恆之前,竇漪房心心念念地是要回到離家近的趙國。因為她本身是趙國清河觀津人,她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中,伺奉的是呂后。呂后要籠絡諸位藩王,就把身邊的宮女賜給分散在各地的“兒子”。這些孩子都是呂雉的情敵生的,她當然談不上什麼真心疼愛,賜給的宮女雖然不致於歪瓜劣棗,但是肯定也不會精心安排。偏偏她送給劉恆的宮女中,有一個特別閤眼緣,的到劉恆的獨寵。這個人,就是竇漪房。

劉恆是代王,代地偏遠,竇漪房本不想去代國,她已經打點宦官,讓人安排她回趙國。可是那位宦官忘記了,她的名字出現在派往代國的名冊之中,心知回不了家鄉,她痛哭不已。可是木已成舟,小小宮女的意願是不被上位者考慮在內的。宦官只要說上幾句硬話,竇漪房就不得不收拾行囊前往代國。


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呂后賜給的五個宮女,劉恆偏偏只看上了竇漪房。劉恆只寵幸了她一個人,她很快生下了一女兩男。女是劉嫖,男是漢景帝合梁孝王。竇漪房還不知道自己嫁給了未來天子,畢竟劉盈還活著的時候,劉恆唯有夾緊尾巴在代地為王。劉盈去世後,呂后把持朝政數年,等呂后去世,諸呂被奪了權。劉邦留下的舊臣物色大漢下一任皇帝時,代王劉恆的呼聲很高。原因很簡單,受夠了呂后強勢的老臣們,相中了溫柔仁善的薄姬,薄姬一直不得寵,跟兒子劉恆在代地過活。薄姬仁柔善弱的好名聲,替她的兒子贏來了皇位。竇漪房嫁得天子足夠幸運,更幸運的先頭的代王后早逝,還沒等劉恆登基人已經不在了。而先代王后留下的四子,又先後病死。劉恆被立為皇帝之後,滿朝文武請立太子,竇漪房生下的劉啟最年長,被立為太子,她也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

至此,當年那個哭哭啼啼不願往代地去的小宮女,在命運的推動之下,逆風翻盤了。登基之後的劉恆,對竇皇后還是不錯的,對待妻子的家人,多有恩遇:

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於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後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
竇皇后兄竇長君,弟曰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得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竇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小,識其縣名及姓,又常與其姊採桑而墮,以為符信,上書自陳。

竇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復問何以為驗?對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於是竇後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家於長安。

早逝的竇漪房父母,被追封為安成侯和侯夫人;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漢文帝劉恆又是諸多封賞。竇皇后平民出生,登上後位之後,榮及家人。劉恆對她,應該是有真感情的。後來竇漪房失明,劉恆寵幸慎夫人,但是竇皇后的地位很牢固。特別是劉恆去世後,她成了皇太后、太皇太后,對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帝王父子,影響頗深。


因為她偏寵小兒子,還逼著劉啟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滋長了梁孝王的野心,差點釀成了國亂;因為她好老黃學說,皇帝和太子不得不讀黃帝、老子,以黃老之術為尊。年輕的漢武帝即位之時,重用儒臣,還收到太皇太后的掣肘。


插一個歷史小八卦,劉徹的原配陳阿嬌,就是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劉徹本來是膠東王,他非長非嫡,能夠上位當太子,因為他的老媽王夫人答應跟長公主結親,讓陳阿嬌寄給劉徹。為了女兒的榮華富貴,劉嫖在弟弟劉啟面前不斷說王夫人母子的好話,終於把劉徹扶上太子之位。原來的太子劉榮,因為其生母慄妃不願意跟劉嫖結親,後來失寵於漢景帝,連累兒子太子之位不保。劉嫖為啥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因為她是竇漪房唯一的女兒,竇漪房這個皇太后,只有劉嫖這一件貼心小棉襖。竇漪房對女兒的疼愛,就是劉嫖最硬的政治後臺。


為什麼說竇漪房是個足夠幸運的女人,她嫁給未來天子,成為皇后。母憑子貴,在丈夫去世之後,還憑藉著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享受尊榮數十年,影響大漢朝局的走向。因為她和丈夫劉恆一樣,是老黃學說的信徒,所以在劉徹親政以前,大漢休養生息數十載,生產力得以恢復,國富民強。這是後來漢武帝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的資本。


竇漪房這個幸運的皇后,除了疼愛親生兒女有點出格之外,對得起她的幸運。作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信奉的老黃學說,其實是給天下百姓帶來安樂生活。


千夜看世界


竇漪房,漢文帝劉恆的妻子。讓後世對竇漪房產生一窺究竟的主要原因是,竇漪房身為一代權後的宮女,卻躍居皇后寶座,進而成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參與和影響了西漢的初期,這段時期是西漢最為富庶的時期,涵蓋了文景之治的全期,奠定了漢武盛世的基礎。

竇漪房,趙國觀津人(河北武邑)。以良家子身份入宮,侍奉在呂后左右。期間,竇漪房獲得呂后的基本信任。

在呂后稱制前後,竇漪房受命與其他四人進入到代國侍奉代王劉恆。竇漪房之所以到代國,是因為呂后安排人手及時監控和掌控劉邦生前分封的藩國。

竇漪房未到代國之前曾賄賂過主管分配的宦官,由於疏忽的原因,將原本自願到趙國自認為可以就勢照顧親屬的竇漪房,卻被分配到了代國。

這讓竇漪房的頓感失望,生出一些怨恨在所難免。不過這些怨恨的發生在年輕的竇漪房身上,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她邁上皇后之位打下了基礎。

面對身具“間諜”使命的宮女竇漪房等人,劉恆也不是沒有一點智力的傻子。早在竇漪房來之前,劉恆已有了王后,也相繼生下四子。對於竇漪房等人來到代國所夾帶的目的心如明鏡,清楚呂后的此舉背後的意義,既要隨時掌控藩國的大事小情,也要發掘藩國的一舉一動。

劉恆初期自然也會有一些防備,但在之後與竇漪房的接觸之中,基於竇漪房對呂后和宦官的怨恨,情況慢慢出現了改觀。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竇漪房竟然在這種情景之下為劉恆的生下長女劉嫖。竇漪房的政治智慧以及謀略,可見一般。

待到誅除諸呂后,劉恆被擁立為帝,竇漪房早已生下劉啟和劉武。劉恆的原王后及四子離奇死亡,竇漪房所生的劉啟成為長子,不久被冊立為太子,母以子貴,竇漪房順勢成為皇后,母儀天下。

然而,此時劉恆的母親薄姬尚在人世,是為皇太后。薄姬一生謹慎細微,生怕一步錯步步錯,就連自家兄弟薄昭有罪也不敢放縱,不敢顧戀親情,最終忍痛依照律法將其處死。

竇漪房雖然貴為皇后,前有明君之稱的漢文帝壓制,後有薄太后把持,竇漪房根本無法恣意。

她的兄弟竇長君竇少君兩人,在漢文帝即位不久便聽從周勃灌嬰的建議和安排,尋找兩位德高望重,品學兼優的長者與兩位國舅相伴,雖然富貴異於常人,可是並未得以操控權柄,更不用說年輕的堂侄一輩。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病逝。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竇漪房成為皇太后,薄姬是為太皇太后。 兩年後,薄姬也病逝。至此,竇漪房才真正成為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帝母,法理上擁有無上權威。

事實上,竇漪房早在漢文帝在位的末期,已經接近或者是完全失明。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人老色衰外帶殘疾喪失了劉恆寵愛,慎夫人和尹姬受到的寵愛是與日俱增,甚至一度與竇漪房平起平坐,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勢。

慶幸的是,劉恆不是漢高祖劉邦行事果斷狠辣,慎夫人尹姬不是戚夫人,沒有生下“類我”的劉如意,甚至沒有留下子嗣。

竇漪房的地位因丈夫的態度泛起小波瀾,好在依然穩固如初,只是身在其中的竇漪房歷經心劫。讓她明白,權利只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才算是真的擁有。

她的這一強硬心態的形成,遂促使了漢景帝時期,政治上的大波動。正是這場波動,又重重的打擊了漢景帝在政治上完全獨立的進取心。

在漢景帝時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七國之亂,平定七國之亂出力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竇嬰,一個是周亞夫。

周亞夫的父親周勃是跟隨劉邦征戰天下的元老功勳,又在誅除諸呂總攬全局,進而推舉代王劉恆入主長安,成為天子。周亞夫則是虎門無犬子,七國之亂時,他受命領兵對戰,僅僅數個月,便悉數平定幾乎遍及全國的叛亂,可以說擁有再立大漢之功。

至於竇嬰,是竇漪房的堂侄輩。他與梁王各以區區一地,生生抵擋住了七國的數十萬大軍,將其牢牢拖在防地,無法西進謀取長安,給於了周亞夫調兵和襲取叛軍糧道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大戰在短時間內便結束,也是功莫大焉。

竇嬰,與他同時代的籍福,曾當著竇嬰的面說出過這樣的評語,君侯資性喜善疾惡,方今善人譽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眾,亦且毀君侯。君侯能兼容,則幸久。

籍福的話雖然有些泛泛而言的感覺,卻是點出來竇嬰的剛正。

七國之亂髮生在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在這之前的一次藩王朝請酒會上,多喝了幾杯的漢景帝,面對宗室以及竇漪房和劉武,失言允諾將要立劉武為嗣。

竇嬰聞言,立刻出聲反對,並聲明漢景帝此舉過於輕率,甚至暗諷漢景帝圖一時口快,背宗忘祖。

本來聽到最想聽到的,陶醉在其中欣喜不已的竇漪房,在聽到來自於本家子侄的一番極為刺耳的慷慨言辭,讓她如何不惱。最終,竇嬰被免職,直至七國之亂爆發才被起用。

梁王劉武因有母后的支持,急於立功德於世上,遂以一國之地力抗數國大軍而不敢言降。平定內亂之後,劉武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反而因為一再出手搶奪帝位,而遭到袁盎等人的反對,劉武絲毫不顧及大漢律法,派出殺手暗殺所有反對的朝臣,袁盎死於刺客之手。

漢景帝循此命案窮追猛打,梁王迫於壓力,獻出策劃人的同時通過一母同胞的姐姐長公主劉嫖,請罪與竇漪房,劉武得到赦免。劉武的聲譽直落而下,失去爭奪帝位的資格。從中也可以看出,全然失明而又深居後宮的竇漪房,完全依靠女兒劉嫖來左右朝政的。 也讓女兒身的劉嫖藉助竇漪房的聲威以及帝位之爭,走到前臺。

即便如此,竇漪房以往說一不二的局面,受到劉武的拖累,有了一定範圍的萎縮。

不過,在以孝治天下的西漢,取得優勢的漢景帝無法跳出這一框架。兩者的一進一退,依然維持在平衡之間,僅是偏重於漢景帝一些而已。

竇漪房在政治上沒有達到預期,她退而求其次,決心起復竇嬰為丞相,不想再被分割權利的漢景帝,斷然拒絕。

劉嫖便成為竇漪房通曉朝廷內外的耳目,權勢與日俱增,最終造成了王娡之子劉徹擊敗漢景帝長子劉榮,成為新太子,是為大漢帝國史上有名的漢武帝。

竇漪房,在建元六年離世(公元前135年)。

竇漪房,一直是信奉黃老學說的。黃老學說的核心清靜無為。這與漢惠帝劉盈和呂后稱制時期的執政大體上沒有多大差別,一個是蕭規曹隨,與民休息。一個是輕徭薄賦,生民養民。

竇漪房表面上貪戀權利,其實至死也未如呂后一般稱制,只是一個苦悶的失明的老太婆一直在尋求子孫兒女更多的關愛而已。


唐代丹藥


竇漪房是西漢王朝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時尊為太后。她是清河郡觀津縣人,出生於普通百姓家庭。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能成為西漢皇后、太后,也是一個傳奇女子。她的傳奇有三個原因:

①美麗動人

②多才多智

③偶然與必然


美麗動人

在這一點上幾乎是肯定的。相傳早在秦始皇時,後宮人數就多達上萬人。

漢朝就算沒那麼多,但畢竟是統一王朝,三千應該還是有的。且天下那麼多人,她也能被選進宮,這點若是不達標,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後來她被送於代王時,包括她在內一共五個宮女。且她還在代國被獨寵代王宮。由此可見竇漪房必然是,美麗動人一類的人物。


多才多智

在多才多智方面,幾乎也是可以肯定的。畢竟在古代每個皇帝、國王的後宮,宮女的的都是數不勝數。

單單隻有外貌而無才智的話,那她一定會被嫉妒之人迫害的。而她能在古代帝王的後宮脫穎而出,可見靠外貌和運氣氣是行不通的。

所以她也定是一位,多才多智的天仙下凡。

偶然與必然

她因才貌雙全被選入宮後,最大的偶然便是被呂后送去代王宮。這個本是呂后,為削減後宮財政開支所作。

而這個偶然的舉動,確成全了竇漪房。她在入代王宮後,因才貌與智慧迅速脫穎而出,且寵冠後宮。這時她又遇到了,一個歷史的必然。

那就是代王的王后,和王后所出的四個嫡子。在代王稱帝前後,很短的時間內都去世了。我個人認為這是必然。代王后與她的四個兒子,在歷史上並無多少記載,也無陵墓。

這一點我認為,是因代王后可能與呂后有某種關係。功臣集團又因誅呂才需迎立新帝,所以我認為她在當時,是必須要去世的。

由此可見她遇到的偶然與必然,是她傳奇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西漢皇太后竇漪房,是清河郡觀津縣人。出生於普通百姓之家。而後來能成為皇后、皇太后,她也是個充滿傳奇的人。她的傳奇是,由於她的美麗動人、多才多智,和她遇到的偶然與必然所決定的。


林子說歷史


竇漪房是《衛子夫》中太皇太后和《美人心計》中竇皇后的原型。陳莎莉在《衛子夫》中飾演的太皇太后,袒護飛揚跋扈的陳阿嬌,處處為難衛子夫。而林心如在《美人心計》中飾演的竇皇后卻溫柔賢淑、聰明善良,被眾人稱頌。

正史中的竇漪房是個普通的農家女,卻陰差陽錯的成為大漢皇太后。其實竇漪房不僅權傾朝野而且智商還不高,可以說如果她不死,漢武帝難成千古一帝。

我們來看看竇漪房的升職記和她迂腐的思想。

竇漪房出身貧寒

竇漪房,生年不詳,出生於清河郡觀津縣的一戶農家,是個普通的農家女,其父由於秦朝動亂而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她有兩個兄弟分別是竇長君與竇廣國。竇漪房號稱“麻雀變鳳凰的第一夫人”,她是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的奶奶,漢景帝的生母及漢文帝的皇后。

陰差陽錯成為代王寵妃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劉盈即位,呂太后掌權,竇漪房以家人子的身份進宮伺候呂太后。後來呂太后將一批家人子賞賜給諸侯王,竇漪房本來是想去趙國的,因為趙國離她的家鄉近,卻陰差陽錯的被送去代國,為此她還大哭一場。代國的代王是劉邦的第四子劉恆,劉邦平定代地後,賜年僅八歲的劉恆為代王,竇漪房到了代國後備受劉恆寵愛。

  • 公元前189年,竇漪房生下長公主劉嫖,就是《衛子夫》中陳阿嬌原型。

  • 公元前187年,竇漪房生下漢景帝劉啟,《美人心計》中劉啟原型。
  • 後又生次子劉武,劉武生年不詳,他是《美人心計》中聶慎兒之子劉武的原型,在正史中是竇漪房的兒子,而且竇漪房寵愛劉武勝過劉啟。

在此期間劉恆的王后去世,王后所生育的四個兒子也相續病逝,代王王后是《美人心計》中青寧或者周子冉原型。

冊立皇后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群臣擁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大臣建議早立太子,但是王后所生四子都病逝了,機會就落到了竇漪房的頭上。

公元前179年,竇皇后長子劉啟敦厚仁慈,被立為太子。不久有人建議立皇后,漢文帝即位以來一直沒有冊立皇后。就在此刻薄太后建議,竇漪房為太子生母,立她為後合情合理,竇漪房就這樣被立為皇后。

《美人心計》中薄太后處處為難竇漪房,但是正史中的薄太后卻待竇漪房及其家人不薄。竇漪房被立為皇后之後,薄太后封竇皇后之父為安成侯,母為安成夫人,便為其父母設二百戶的園邑,待遇不低於薄太后的父母。

姐弟團聚

竇皇后之弟竇廣國,因家境貧寒,父親早亡,被人多次拐賣,次數多達十次,竇廣國二十歲時還被派到深山中燒炭。

竇漪房被冊封為後時,她苦命的弟弟還在別人家裡做僕人,竇廣國跟隨自己的主人來到長安,到長安後聽說當朝皇后姓竇,於是便四處打聽,得知竇皇后就是自己的姐姐,便立刻上書自陳,官員將這個消息彙報給皇上,經過一番拷問,竇皇后確定是自己的弟弟,抱著弟弟大哭,文帝非常感動,賞賜竇廣國田地和房宅,竇廣國也算脫離苦海了。

因失明而失寵

竇皇后因生病而雙目失明,文帝開始慢慢疏遠他,開始寵幸慎夫人和尹姬,還讓慎夫人與竇皇后同席而坐,最後文帝對她不聞不問,這點看來跟電視劇《美人心計》中所描繪的完美愛情是既然相反的。

竇漪房權傾朝野,智商低下

眾所周知,竇漪房喜歡小兒子劉武,還想讓長子劉啟把皇位傳給她的小兒子,竇皇后侄兒竇嬰覺得這樣不符合律法,並直言相告。竇皇后聽後大怒,非常憎恨竇嬰,萬般無奈之下竇嬰便辭官回家,竇太后還把進出宮名簿上竇嬰的名字給去掉。

竇太后是黃老學說的忠實粉絲,在景帝一朝,由於竇太后的緣故,很多儒家博士得不到重用。到了漢武帝時期,在黃老學說上與漢武帝成為對立面,由於祖母的壓制,劉徹不敢大力推行儒學。

西漢初期推行黃老學說,是因為當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為了快速恢復經濟,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無為而治顧名思義就是天地萬物應該遵循它的自然規律,不要干涉太多,讓他們自然發揮。

到了漢武帝時期,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時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越來越嚴重,農民和地主階之間的矛盾日益加重,諸侯國的實力不斷壯大,邊境與匈奴不斷的來騷擾。這時統治者需要強化專制制度,黃老學說完全不能滿足。

漢武帝登基後,想要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卻遭到祖母的強烈反對,太皇太后還結交大臣干預朝政,直到他死去,漢武帝才正式推行儒家思想,只能說竇漪房不死,漢武帝難成千古一帝。


小龍談歷史


西漢竇太后可以說是西漢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位極有權勢的“女性”之一,她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匡助了西漢歷史上的三位賢君,在漢武帝一朝,在漢武帝即位初期,還能以“太皇太后”之尊很好地掌管國政,平衡朝中各方勢力,不得不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女政治家。


竇漪房漢惠帝時進入漢宮,陰差陽錯之下卻成為了代王劉恆的寵妃

關於這位竇太后的名字,其實在“正史”當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竇漪房”這個名字出自唐代人司馬貞所撰寫的《史記索隱》一書。

說完名字,我們就可以具體地說一說她的出身,竇漪房並沒有什麼強大的身世背景,史料當中記載,她約在漢高祖初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出生,出生地勢當時的清河郡觀津縣。

此外還有記載,他的父親由於經歷秦朝末期的動亂,所以,便選擇了在觀津縣隱居並且以垂釣威盛,但不幸的是,有一次他在釣魚的時候墜河而死了,另外,竇漪房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竇長君和竇廣國。

由此可見,竇漪房是出自於一個生活十分清貧的普通百姓之家,但後來卻幸運地以“良家子”的身份進入到了宮廷之中,成為了專門伺候“呂后”的宮中使役,此時,劉邦已經去世,漢惠帝繼承了君位,正是“呂后”專權的時候。

在宮中呆了一段時間之後,“呂后”突然想要釋放一批宮人出宮,並且還做主將她們賞賜給分封在各地的諸侯王,恰好竇漪房也在這批被釋放的宮人之列。

既然可以被釋放出宮,那麼無論是誰都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而由於竇漪房的家鄉清河郡距離趙國較近,因此,她便請求負責安排遣送統計的宦官把她安排在去趙國的名單當中。

宦官當時是答應了竇漪房,但是到了統計人員的時候卻又忘了這件事情,而將竇漪房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當中。
不僅如此,後來負責此事的宦官在分配完之後,便將所有的名單都呈給了“呂后”御覽,而在“呂后”親自批覆之後便沒有辦法再修改了。

所以,而等到出宮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將要去趙國的竇漪房卻被通知自己被劃到了去代國的隊伍當中,面對這樣的境況,竇漪房不禁一邊哭一遍埋怨宦官,但是,詔書都已經頒發了,竇漪房也只好遵從詔書,前往代國。

雖說沒有如願以償地去到距離自己家鄉很近的趙國,但是,滿心委屈的竇漪房卻沒想到,她在去到代國之後,卻得到了當時身為代國諸侯王劉恆的專寵。

而此時再來看竇漪房的命運,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也正是因為受到了代王劉恆的專寵,沒過多久,她便為代王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為“劉嫖”。

而等到孝惠帝七年,即公元前188年的時候,她又給劉恆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便叫做“劉啟”,在後之後,她再次給劉恆生下了第二個兒子,便是劉武。

劉恆被擁立登基稱帝,竇漪房再次幸運地“母憑子貴”而被封后

眾所周知,漢惠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兒皇帝”,在“呂后”的權勢面前,他根本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所以,沒有在位幾年便在抑鬱當中死去了。

此後,“呂后”又專權了很多年,並且大肆地培植“呂氏族人”成為朝中的重臣,而等到“呂后”去世之後,已經被“諸呂”壓制多年的朝臣們便擁立了當時的代王“劉恆”登基稱帝,便是“漢文帝”。

而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竇漪房的人生有著很多的幸運,雖說劉恆對她十分寵愛,但是,她卻並非劉恆的正妻,劉恆在做代王的時候是有“王妃”的,並且還曾經給劉恆剩下過四個兒子。

但可惜的是,這位“代王妃”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壽命都不是很長,早在劉恆還沒有登基稱帝的時候,就全都去世了,而且,在那之後,代王也並沒有再立新的王妃。

而這便是我所說的竇漪房的“幸運”,在劉恆登基之後,並沒有馬上就立竇漪房為“皇后”,而是先在朝中大臣們的建議之下,立了竇漪房的長子“劉啟”為皇太子。

而就在這之後,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後”,於是朝中有司便給劉恆上書提醒他是到了該立皇后的時候了,劉恆的母親薄太后便建議劉恆立太子的生母為皇后,那自然便是“竇漪房”了。

於是,極其孝順的漢文帝劉恆便採納了薄太后的意見,立了竇漪房為皇后,與此同時,她的女兒劉嫖也被封為長公主,次子劉武也被封為“代王”。

不僅如此,竇漪房在成為皇后之後,由於劉恆對她原本就十分寵愛,薄太后對她也十分認可,所以,整個“竇氏家族”都因為她而獲得了諸多的榮寵。

但可惜的是,竇漪房所獲得的專寵卻在她因為“眼疾”而導致失明之後逐漸地變少了,此時的漢文帝劉恆反而把更多的寵愛給到了“慎夫人”,甚至還有過讓“慎夫人”和竇漪房同坐的事情。

雖然雙目失明,兒子卻順利繼承皇位,再享“皇太后”之尊

雖說恩寵漸失,但好在她的兒子仍然還是太子,所以,等到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之後,按照皇室的規程,劉啟便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便是“漢景帝”。

而在“漢景帝”一朝,由於劉啟年幼,同樣出現了“後權”強於“皇權”的情況,這主要體現在兩件事情上,第一件事情,便是由於竇漪房十分寵愛她的次子梁王劉武,於是,便有意無意地向漢景帝傳達“兄終弟及”的皇位傳承方式。

由於“漢景帝”十分的孝順,便也贊同了竇漪房的想法,甚至還曾經當著朝中大臣們的面說過“兄終弟及”的想法,然而,卻迎來了朝中大臣們的一片反對之聲。

在得知朝中大臣上書阻止漢景帝要“兄終弟及”之後,竇漪房便徹底地放棄了想讓“梁王”繼承皇位的想法,此後,漢景帝便立了當時被封為膠東王的“劉徹”為皇太子。

第二件事情,便是由於竇漪房本身對“黃老之術”十分的喜愛,所以,她便要求他們“竇氏族人”甚至是漢景帝本人都要熟讀相關的經典,而且還要以其中的道理為尊。

也正因如此,在漢景帝一朝“黃老之術”被尊為了正統,許多的儒學大家反而僅僅只是在很多的官家待命,沒有任何一個得到了重用。

景帝駕崩,武帝即位,竇漪房身份再次升級,尊享“太皇太后”

不得不說,“漢景帝”在位時期的朝廷格局與“漢惠帝”在位時期有些相似,只不過,總的來說,竇漪房她還算是比較有底線的,因為她並沒有像“呂后”那樣已經產生了取代“劉氏江山”的想法。

當然,漢景帝所處的環境自然也與漢惠帝不同,他能夠很自由地去推行自己想要推行的國政,任用自己想要任用的人才,因此,才締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到了公元前141年春,漢景帝也因病駕崩了,很小便被立為皇太子的“劉徹”同樣順理成章地登基做了皇帝,便是“漢武帝”。

竇漪房送走了她生命當中的第二位皇帝,以“皇祖母”的身份迎來了她的孫子劉徹登基,當然,她的身份也再次升級為“太皇太后”,這也應該是在整個封建王朝當中後宮女性所獲得的最高地位了。

而要說到自由度的話,由於劉徹年幼,就不像他父親那樣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管理國家了,就在漢武帝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建元元年,一心想要有一番作為的漢武帝便想推行新政。

但是,由於這些新政嚴重影響到了當朝諸多權貴們的實際利益,再加上,當時是由當朝丞相、魏其侯竇嬰一直在執行漢武帝的新政。

因此,很多的權貴便說了很多誹謗竇嬰的話,而這些話全都傳到了竇漪房的耳中,說到這裡,還得要提一下竇漪房所推崇的治國之道是源自於“黃老之術”,這與漢武帝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是很不相同的。

正因如此,竇漪房便對漢武帝的新政產生了很多的不滿,到了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初期的重臣趙綰更是火上澆油地上書漢武帝國政之事不必再向太皇太后稟告。

而這便成為一個“導火索”,盛怒之下,太皇太后竇漪房不僅暗中找到了趙綰和王臧的過錯並治了重罪,還藉著這個由頭全盤否定了漢武帝的新政,並且還把當時漢武帝所倚重的竇嬰、田蚡等人全部罷官,換上了她想要任用許昌、莊青翟等人。

由此可見,漢武帝在位初期,所面臨的的仍然是“後權”強於“皇權”的局面,但還是要說,竇漪房之所以會廢除漢武帝的“新政”,僅僅是因為“根本理念”不同而已。

她的出發點,同樣也是為了確保國家的安穩,因為她畢竟在漢文帝和漢景帝兩朝經歷過多次由於利益受損而爆發的內亂,所以,當她聽到了那些對“新政”的反對聲時,自然會對施行“新政”一事變得謹小慎微。

而且從當時的情勢來分析的話,不得不說,竇漪房所做的“決定”還是相對正確的,這也為後來漢武帝進一步實現他的宏偉目標奠定了一個較為安穩的內部環境。

到時間來到漢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的五月,一生輔佐了三位西漢賢君的太皇太后竇漪房去世,死後葬入了霸陵與他的丈夫漢文帝合葬在了一處。


好啦,這個問題就跟列位聊到這裡,歡迎列位關注我的頭條號“冒牌東方朔”。


冒牌東方朔


竇漪房,漢文帝時期的皇后;漢景帝時期的皇太后;漢武帝時期的太皇太后。

竇太后是個被上帝眷顧的幸運兒,她的一生太幸運了,從平民到皇后又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中間幾乎沒有多少波折。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約就是眼疾了(失明時間不詳)。

陰差陽錯去了代國

竇漪房是清河郡觀津縣人,地地道道的農家女,關於竇漪房的出生日期,不可考,大約是在公元前211年~公元前204年,比漢文帝要大。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實際權力把持在呂后手中。漢惠帝初,竇姬被選入宮中服侍呂后,竇姬聰明伶俐又溫柔端莊。之後,呂后為了羈靡諸劉而“出宮人”,每個諸侯王送去五個宮女。

而竇姬也在此列,竇姬的家鄉離趙國很近,因此去找負責此事的宦官將自己的名字寫到去趙國的名簿上,結果宦官不知是忘了還是按照呂后的意思,竇姬被安排去了代國,為此竇姬還哭過,但詔書已下,不可更改,竇姬還是去了代國。

這一次的陰差陽錯是竇姬幸運的開始,要知道代王是未來的漢文帝劉恆,而趙王是劉友,公元前181年,趙王的王后(呂后的人)因妒生恨,誣告劉友造反,趙王被呂后囚禁以至於活活餓死。

毫無爭議做了皇后

不情不願的竇姬到了代國,卻得到了代王劉恆的寵愛,劉恆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呂后的意思,所以對呂后派來的人小心應付,當然不排除劉恆確實一見竇姬就喜歡上了,但帝王家的愛情總是缺少純粹和簡單。

竇姬得了劉恆的寵愛,很快生下館陶長公主劉嫖、漢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而劉恆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只是王后很快就去世了,劉恆也沒有再立王后。

轉眼到了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周勃、陳平、劉章等誅殺諸呂,迎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在劉恆繼位前後,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全病死了(可能是瘟疫)。所以竇姬生的長子劉啟毫無爭議的被立為太子,之後竇姬又毫無爭議的被立為皇后。

深得婆婆薄太后的喜歡

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原本是劉邦妃子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幾年見不了劉邦一面,也正是薄太后的不受寵,保全了她的命,當然也因為薄太后溫柔不爭有關係。劉邦死後,呂后虐待他的妃子,鮮有放過,但薄太后是例外,平安的跟隨劉恆到了代國生活。

劉恆繼位後,在立後問題上,薄太后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於是劉恆立了竇姬為皇后,並大賞天下鰥寡孤獨和老幼病殘(有點奇怪)。

薄太后考慮到竇皇后的父母已經過世,於是下令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在清河郡設置二百戶的園邑,派專人侍奉看守。

之後,竇皇后找回了哥哥竇長君和弟弟竇廣國,文帝下令賞賜田宅,挑選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之人與之相處,竇氏兄弟耳濡目染之下成為謙謙君子。

失明以及恩寵

竇皇后做皇后不幾年就失明瞭,隨帶著漢文帝對她的恩寵也少了,關於漢文帝對竇皇后的感情,是有兩個極端的,有的認為漢文帝很寵愛竇皇后,有的認為漢文帝是很討厭竇皇后的。各有各的理。

但有一點很肯定的是,漢文帝是一個皇帝,不可能獨寵一個人,尤其是竇皇后失明之後,慎夫人深得漢文帝的寵愛,還有一個伊姬,甚至有時候慎夫人的禮儀規制會齊平竇皇后,但慎夫人和伊姬一直沒有孩子,所以避免了劉如意的出現。

成為太后寵愛幼子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竇皇后成為竇太后。竇氏家族封侯的封侯,做官的做官。

竇太后很寵愛幼子劉武,劉武仗著竇太后的寵愛,在梁國大興土木,網羅珍寶,出行儀仗甚至超過天子的規格。

有一次,漢景帝酒後失言,說將來將皇位傳給劉武,劉武和竇太后動心。但畢竟不合規矩,之後,漢景帝廢黜慄太子劉榮,竇太后趁機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希望漢景帝將皇位傳給劉武,但竇太后的提議被袁盎所阻。後來袁盎被劉武派出的刺客所殺。

竇太后無休無止的寵愛劉武造成了兄弟倆的離心,也使得漢景帝對竇太后的感情變得複雜,母子之情裡摻雜了害怕的成分。

公元前144年,漢景帝拒絕劉武滯留京城,劉武沒法只得回了梁國,結果不久就去世了,竇太后異常傷心,埋怨漢景帝害死了劉武。

太皇太后黃老無為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竇太后成為太皇太后。竇太后因為自己的特殊經歷,非常喜歡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這在漢初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文景之治”的出現有竇太后在背後的推動作用。

在竇太后的要求下,漢景帝和諸竇子弟都要讀皇帝、老子的書,轅固生因為質疑《老子》,竇太后將其投入獸圈刺殺野豬,如果不是漢景帝出手相助,轅固生就死了,雖然轅固生被救了出來竇太后沒說什麼,但立威的效果已經有了,儒學一派的人都得不到重用。

漢武帝繼位後,試圖推行新政,尊崇儒學,結果遭到了竇太后的壓制,新政全部廢除。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竇太后的一生其實是很順遂的,立三朝而不倒,固然有幸運的成分,但是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幸運,這其中必然還有個人的作為。


尚宮女史


竇漪房出身於清河郡,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漢惠帝時期,竇漪房入宮當了呂后身邊的宮女。不久,呂后準備選一些美貌宮女賞賜諸侯王,每王五名,竇漪房也上了名單。

竇漪房因趙國離家鄉清河郡最近,就向管事的宦官請求,希望派自己去趙國。宦官答應了她,後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居然將她列入遣往代國的名單。

竇漪房為此痛哭流涕,責怪宦官食言,不肯前往,但最終還是被迫去了代國。誰知塞翁失馬,此時還是代王的劉恆一見她就非常喜歡,對她格外寵幸。

劉恆當時已有王后,王后還為他生了四個兒子。竇漪房去後不久,王后就病故了。

再後來呂后駕崩,諸呂被滅,大臣們迎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說來也怪,文帝登基未久,王后所生四位嫡子竟接連病死。那時竇漪房已生有一女劉嫖,二子劉啟、劉武,大臣們請立長子劉啟為太子,竇漪房順理成章當了皇后。劉啟繼位後,尊她為皇太后。劉徹即位,她又成了太皇太后。

發生在竇漪房身上的種種機緣巧合,似乎她得到了上天的特別眷顧。然而天道有常,有得必有失。竇漪房剛到中年,已然雙目失明。儘管如此,她的內心卻更加理智而堅定。

作為黃老之道的忠實信徒,竇漪房堅決貫徹文景時期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這既有時代的因素,也與其個人經歷有關。除了陰差陽錯地當上皇后外,與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意外重逢這件事,對竇漪房的信仰影響很大,史書對此也有詳細記載。

竇漪房進宮那年,弟弟竇廣國才四歲,由人領著到驛站給姐姐送行。竇漪房見弟弟瘦得皮包骨頭,心裡很是不捨,特意給他洗了頭,又喂他吃了頓飽飯,才準備動身。竇廣國竟死死抱著姐姐的腿,不放她走,竇漪房只能用力掙脫開,含淚而去。

竇漪房入宮後不久,驚聞竇廣國遭人拐賣,不知去向。她悲泣數日,茶飯不思。多年後,她已貴為皇后,就派人在民間四處張榜尋找弟弟。功夫不負有心人,姐弟倆終於得以團聚。

竇漪房後來得知,竇廣國被轉賣了十餘家,吃盡了苦,成年後又跑到山裡為人砍柴燒炭,勉強餬口。有一次,山洪引發泥石流,活埋了百餘人,只有竇廣國活著出了山,偶爾看到榜文,就到長安來找姐姐……

弟弟大難不死及姐弟久別重逢這兩件事,在竇漪房看來,實在是上天對她篤信黃老之道的一種獎賞。

漢武帝登基後,這位大有為之君很快搞起了“建元新政”,準備更改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自然遭到太皇太后竇漪房的強烈反對。

建元新政觸犯了竇漪房最堅定的精神信仰,她那傳奇的人生經歷,使她畢生將“無為則無不為”六字當成座右銘,進而推崇“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這是從她的丈夫漢文帝起,朝廷就一直遵行不悖的理念。在她看來,劉徹銳意革新,是對這一完美理念的背叛,是對“文景之治”的背叛,所以她必須將劉徹拉回正確軌道上來,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愛孫對她的仇恨。

在祖母的干涉下,建元新政草草收場,這對於年輕氣盛的劉徹來說未必是件壞事。直到竇漪房去世,漢武帝才得以真正掌權,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縱觀竇漪房的一生,確實當得起這兩個字: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