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当中?

社保小达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家都说银行能躺着赚钱,其实主要就是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不懂得、或者说不会理财,只能把钱放在银行里,让银行来代他们打理,银行自然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不只是银行,余额宝、基金公司、养老理财公司等等,他们都是用投资者的钱来赚钱,你赚的越少,他们赚得就越多!钱能生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能够获得稳健的收益,估计谁也不会让钱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

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明明知道通过适当地打理和优化自己的存款,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却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也不愿意去优化理财。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我隐去他们的名字,说说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看看你身边的人能不能对号入座。

1、理财无感型

张三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小伙子,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他的工资基本都是月光,偶尔奖金多一点,也在工资卡里,支付宝和微信都会用,但是也看不上那点收益,所以懒得来回去转入转出,他属于典型的理财无感的人。

理财无感的人,一般没有经历过困难,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视金钱如粪土,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笑话,其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对理财只是根本不懂。

2、基础薄弱型

李四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勤杂工,他的工资发下来就存到银行定期,因此他是知道理财生息的,因为定期的利息高于活期。他为什么不去购买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呢?因为他只是小学毕业,对智能手机都不会玩,现在的理财方式对他来说太难了,李四属于基础知识欠缺的类型。

基础知识欠缺的人一般学历比较低,对于很多理财产品缺乏相关概念,即便听说某个产品,也只是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这种人不适合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只能购买中低风险产的理财产品。

3、受伤远离型

王五是我的一个同事,较早时候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对理财很有兴趣,一直积极进行理财,但是去年在联璧金融中雷了,因此,所有的资金都转回到银行,连银行理财产品都有点看淡了,王五是属于被高风险理财吓怕的人。

这种人属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对理财产品风险认识不足,往往一知半解就跟风参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容易产生亏损,这种人比较多的集中在股市、P2P等中高风险理财市场。

4、天生谨慎型

赵六是我在人行的一个初中同学,他的资金也是放在银行里,不过主要是大额存单,对于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他一般不太入眼,每次我和他交流一些理财产品,他都嗤之以鼻。他知道的关于理财的风险案例太多了,包括银行的贷款、担保等等,在他眼中,除了存款,其他产品风险都比较大,他是典型的谨慎型投资者。

谨慎型投资者占比是比较大的,既包括了一些普通人,也有一些像赵六这样的专业人士,我认识的很多金融、财务、教师等人员,他们虽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一生行事谨慎,不喜欢冒险,因此,没有十分的把握,他们一般不会投资,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

这四种人是经过我抽象后的素描像,很多人可能介于他们之间,每种理财可能都会尝试一点,但是都是“蜻蜓点水”的方式,大部分资金仍然放在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里,这种浅尝辄止的理财方式也是不能实现财富增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