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货方可否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律师“以案释法”之合同篇

案情简介

2008年9月29日,大公公司与银宝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一份,约定由银宝公司向大公公司提供张家港化肥厂生产的规格为23.5%的氯化铵2000吨,单价390元/吨,总货款为78万元,在海安县境内码头交货,2008年底交清。合同签订后,大公公司当即以78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宝公司交清了全部货款。2008年11月28日大公公司收到银宝公司发出的函一份,称所订合同因生产厂家原材料涨价,造成氯化铵价格大幅度上涨,张家港提货价涨至830元/吨,数次与大公公司联系,大公公司未回复。合同期限届满后,大公公司于2009年1月14日收到银宝公司送货300吨,同年2月2日再次收到银宝公司送货200吨。同年2月18日,大公公司通过银宝公司到张家港生产厂家自提氯化铵600吨。此后,银宝公司未再供货。

2009年3月5日,银宝公司以大公公司为被告向法庭提出诉讼,以合同标的物价格大幅度上涨属情势变更为由请求变更或解除双方于2008年9月29日所签订的合同。请问银宝公司的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货方可否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律师“以案释法”之合同篇

以案释法

银宝公司的请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发生重大变化而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会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购销协议后,在履行协议的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使新建房屋的成本价格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势是银宝公司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如按原合同执行,对银宝公司来说,显失公平。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本案中,如继续履行合同,将会使银宝公司损招受极大的损失,故银宝公司请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请求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十六条 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律师提示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情势变更的类型有很多,在确认时,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具体判断是否构成情势变更,应以是否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是否致使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作为判断标准。应认定这种情势的变化是重大的,也就是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对原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有重大影响。如国际市场需求大的变化,价格大的起伏,国内政策法律重大调整等。若只是一般变化,对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没有重大影响,则不认为是情势变更,如价格正常变化,货源相对减少等。应严格按照本解释第26条之规定的条件,严格认定合同订立的前后变化是否构成情势变更,严格与其他情况相区别,按照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灵活运用,审慎适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变更合同内容和解除合同两个效力的层次是不同的,也就是法院在认定变更或解除合同方面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合同严守的原则,法律优先考虑在最大的限度范围内维持原有的合同关系。因此,如果合同有变更的可能,应该首先变更合同,如果变更合同还不能消除双方显失公平的结果,则考虑解除合同。如果当事人坚持解除合同,而该合同达到司法解释所认定的“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院可以认定直接解除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