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的第一次薛家将:刘宋帝国名将薛安都

历史上的第一次薛家将:刘宋帝国名将薛安都

刘宋帝国版图最大时期

姓氏薛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西周到战国中期的任姓薛国的后裔,一是取代任姓薛国的妫(音GUI,一声)姓田氏薛国、亦即孟尝君的薛国的后裔。

先后两个薛国,皆位于现在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在现在的枣庄市境内,薛城区和縢县相邻,在历史上,秦建立后,在原薛国设立薛县,与縢县并立,在南北朝北齐时,薛县并入縢县,至清初,又分出,为临城县,继续与縢县并立,后来临城县改为薛城县,现在,改为薛城区。

姓氏薛很大一部分起源于东汉末年的薛永,薛永是山东兖州人,他的祖父是汉帝国东海王国的相,名叫薛衍,薛永的父亲是吕布的部将薛兰,是吕布手下的兖州别驾,驻守巨野,为曹军击败杀害。后来,薛兰之子薛永投靠了刘备,作为一员小将,追随刘备入蜀,在蜀国生息繁衍。

薛永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其宗族纷纷赶来投奔,后主刘禅在位期间,薛永已到壮年,升任蜀郡太守。他去世后,其子薛齐继任蜀郡太守。蜀郡范围很大,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

薛氏家族的一部分,为蜀汉镇守西部边境,在那里建立了四川的薛城县,现在为理县的薛城镇。

263年,钟会、邓艾灭蜀,薛齐率其家族五千余户降魏,任官为光禄大夫。司马氏为防止蜀国旧势力复燃,将原蜀国大批人口迁到内地,薛氏也在其中,他们东迁到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黄河东岸万荣县一带)定居,世称“蜀薛”。

河东民风强悍,“蜀薛”在陌生且不友善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也因而强悍,因此,其后裔,名将辈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无论汉族政权,或是胡人政权,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必须依靠当时的名门望族,于是他们纷纷拉拢、吸收中原望族参加到自己的政权里。河东薛姓,作为关东大族,也是各政权积极争取笼络的对象,作为统治集团的中坚力量,薛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上的第一次薛家将,以南北朝时期刘宋帝国名将薛安都为首,薛安都,410年到469年,以骁勇著称,年轻时,为北魏帝国平定胡人之乱,以战功,任职雍州、秦州总管,但他身为汉人,并不甘心为鲜卑人效力。

北魏鲜卑人统治残暴,横征暴敛,各族人民不堪忍受,445年,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北黄陵县一带)聚众起义,并与刘宋帝国取得联系,蜀薛族人薛永宗、薛安都等,闻讯响应起义,举兵反魏。

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庞大军队,前来镇压,一举击败薛永宗的起义队伍,薛永宗与其家人,投汾水自尽,拓跋焘又转而进攻陕北的盖吴,盖吴阵亡,起义被镇压。

起义失败后,薛安都南投刘宋,后来成为刘宋名将。446年,薛安都在都城建康见到了宋文帝刘义隆,刘义隆对他颇加赞许,这一年他三十六岁,宋文帝刘义隆四十岁。

450年,也就是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发动他在位期间三次北伐中的第二次北伐,进攻北魏,争夺河南,欲收复北魏趁刘裕去世后夺取的河南洛阳、虎牢、滑台等重镇。宋军兵分三路,声势浩大,战将如云。薛安都为建武将军,随西路军柳元景进军。薛安都猛攻魏军重兵把守、位于河南、陕西交界要道口的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经过血战,终于攻克。

西路军另一部庞法起军,在薛安都等人进攻陕城之时,率军一举攻占潼关,这两支部队的胜利,震动了北魏关中,“关中诸义徒,处处锋起,四山羌、胡咸皆请奋”。西路军的胜利,使北魏关中动摇,这对宋军的北伐非常有利。于此同时,中路军也取得了进展。当刘宋各路北伐大军进展顺利之时,东路军前锋王玄谟部以精锐之师,围攻北魏滑台堡垒(位于今河南滑县)数十日之久,却未能攻克。

北魏太武帝率庞大军队数十万人,来救滑台,渡过黄河,王玄谟惊慌失措,竟然弃军逃跑,宋军失去主将,大乱,被杀一万余人。

东路军因而失败,宋文帝急令西路军柳元景撤兵,因而潼关、陕城等战果,得而复失。

拓跋焘兵分五路,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长江边,才因无法渡江、以及缺乏粮草而回师,但是,江淮之间广大地区,遭到魏军严重破坏。

此后,薛安都负责镇守北部边界汉水前线的襄阳重镇。

452年,北魏内乱,太武帝拓跋焘被宦官宗爱刺杀,宋文帝刘义隆趁机发动第三次北伐。柳元景、薛安都的西路军进展顺利,又是因为东路军先退,此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宋文帝刘义隆大为不满,还想继续北伐,不过,他没有机会了,因为,很快,他也步了老对手拓跋焘的后尘。

453年,刘义隆的长子、皇太子刘劭(音SHAO,四声),杀父篡位,另一皇子刘骏起兵平乱,薛安都协助刘骏平乱,生擒刘劭,刘骏即位,是为孝武帝,薛安都以其大功,封男爵。

454年,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反叛,鲁爽是刘宋著名的骁将,杀气腾腾,勇将薛安都策马大呼,提矛直刺,刺鲁爽于马下,叛军大败,余部投降。

457年,魏军南下,孝武帝命薛安都出镇徐州彭城,魏军退兵。

458年,薛安都封武昌侯,463年,任征虏将军,在此期间,一直镇守徐州。

464年,孝武帝刘骏去世,其子刘子业即位,任薛安都为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刘子业无道,大失人心。刘骏异母弟刘彧(音YU,四声),杀刘子业,即位为宋明帝,薛安都一直效忠孝武帝刘骏,他还是想扶立刘骏的儿子,因此,不服宋明帝,而是扶持晋安王刘子勋,出兵都城建康,起兵企图夺回皇位。

薛安都的家眷逃出京城建康。宋明帝派名将萧道成出兵,擒杀刘子勋,薛安都失败,只得向宋明帝投降。宋明帝派重兵前往淮北迎接薛安都,薛安都本就对他不服,此时见来了重兵,更加心生疑虑,想来想去,还是不愿意奉宋明帝为君,于是,便与儿子薛道标、薛道次、薛道异等人,以及他的女儿薛氏,一起投降了北魏。

薛安都是刘宋名将,威震北魏,此时,薛安都降魏,带去了大量刘宋领土,宋因此失去了山东半岛和淮北的领土,刘宋与北魏的国界,从黄河一线后退到淮水一线。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大喜,喜出望外,授官薛安都为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封爵河东公。468年,薛安都到北魏都城平城朝见献文帝,被待以上宾之礼,又获赐豪华宅邸,随他降魏的兄弟子侄尽皆封侯,门生故吏全部录用。

薛安都的这些兄弟子侄、门生部下,皆为武将,以薛安都为首,形成历史上第一次的薛家将,薛家将先是效力于刘宋,最后归于北魏。

薛安都的另一个儿子薛道智,没有降魏,而是留在了刘宋。

薛安都的另几个儿子,薛伯令、薛环龙、薛真龙、薛道龙,没有来得及和薛安都一起降魏,之后,祸乱于南阳一带,被刘宋的南阳太守、新野太守击杀。

薛安都是刘宋的薛家将,他在北方的后裔,就是唐代的薛家将薛仁贵。

469年,一代名将薛安都病逝,年六十岁,追赠秦州刺史、河东王,谥号康,即为河东康王。

薛安都身为刘宋名将,长期与北魏血战,却是起于北魏,终于北魏,实在是造化弄人。如果当初他扶持刘子勋起兵,比宋明帝早一步,历史就将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