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什么是信仰?——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对信仰、理解、真理的思考

什么是信仰?——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对信仰、理解、真理的思考

在讨论到什么是信仰,它在一个基督徒的理智生活中占到什么地位等问题时,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一部著作《论圣徒的命运》中,给信仰下了一个定义:“赞同的思考”。这种说法,无非是当时教徒们经常引用的、《圣经》中这句话的翻版:“除非你信仰,否则无法理解。”

信仰——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奥古斯丁认为,思想是信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而且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但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他说道:

“并非所有的思维都是信仰,因为民众经常进行思考,为的是制止信仰:但是,一切信仰都是思维。”

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奥古斯丁所理解的作为信仰的特殊的思维活动,和其它种种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他的理解,信仰无非是指赞同、同意他所获悉的东西。他喜欢把信仰和“看”相对照,认为人类认识内容中的这种基本区别在于:

  • 信仰是指通过他人而获悉的,根据他人的论据加以接受而认识到的;
  • “看”是指我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认识到的。奥古斯丁所讲的“看”,既指字面上的看见;又有比喻上的含义,意指心灵的理解。

在这两种情况下,他认为信仰比“看”是一种更为基本的认识。就心灵的理解意义,“看”的对象是模糊的它和信仰是有距离的:“看”所赞同的,尽管是合理的但却是盲目的。至于信仰,尽管它比知性(理解)低,甚至比来自直接经验的知识低,尽管它在时间上是先于知性(理解);但是,信仰已被组织进人类存在的网络中,要是没有了它家庭和社会生活就会瓦解,要把信仰建立在教民的其它权威的基础上,这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信仰?——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对信仰、理解、真理的思考

奥古斯丁认为,信仰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信仰又是建立在权威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慎于选择权威。但 是,究竟是赞同还是拒绝某种信仰,最终是各人的自由和各自负有责任的选择;在这种意义上,信仰是一种意志的活动。接着,他承认,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和一切信仰一样是来自外面的,并引《圣经》为证:“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宗教信仰——启示的权威

奥古斯丁认为,不同于其它的一般信仰,宗教信仰是属于启示的权威,它的内容是神圣的,正如基督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圣经》的权威上的,他说:

“神首先是通过先知们,接着是由他自己,以后是由神的使徒们,制定了我们称之为正经的圣书,它是属于最杰出的权威,我们所理解的种种事物,就是建立在这种权威上的。”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也就是说,奥古斯丁是把基督教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的;而《圣经》正象费尔巴哈指出的,对基督教来讲有这样一个可贵的特点,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一切;既然这样,任何自称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可以信仰他所愿意信仰的一切奥古斯丁还进一步讨论了信仰和理解之间的关系。他在早期著作《论八十三个不同问题》中,把信仰的对象分成三类:

  • (1) 只能信仰而不能理解的,如种种历史的真理
  • (2)和理解结合在起的信仰,信仰的是根据事实而获得的理解,如数学和逻辑的推理;
  • (3)首先必须信仰,接着才能理解的,如关于上帝的种种真理。

信仰、理解与真理

他的这种分类,存在着种种困难,奥古斯丁强调的是,凡要理解某种东西,必须首先要相信它。换一句话说,只有相信的,信仰的,才是可以理解的;反之则不然我们可以信仰某种东西但可以并不理解它。如关于上帝的种种陈述关于宗教信仰的种种真理,就是属于这一类的;首先必须先相信它们,接着才能 ​理解它们。由此可见,奥古斯丁是在强调信仰的前提下,才肯定理解的可能性。正象他自己所说的:

如果你不理解,信仰会使你理解,信仰在先,理解在后,信仰是理解的途径理解是信仰的一种报酬。

——奥古斯丁《布道集》

也就是说,信仰是一切理解的先决条件和途径;所以需要理解,也仅仅是为了加深和论证信仰。为此他提出了一句著名的格言:

“信仰为了理解”。

这条格言,成了基督教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后来,中世纪的安悲伦(公元1033—110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信仰促进理解”。

奥古斯丁认为,在信仰中开始的那种东西的完满的和最终的实现,是超出今生生命的限制的,在今生今世,信仰仅仅只是开始的第一步;它还要在理解中,才能成长和发展。他在《论三位一体》中,以园艺为例加以说明,信仰一如播下的种子,一旦发芽开始生长。就需要持续的浇水、施肥才能有利于成长并最终达到真理。他把对基督教的信仰,看作是达到真理的决定性的步骤

因此,信仰也只是达到真理的第一步,它是理解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正象他在各种著作中多次重复的:“信仰你可能理解的。”

他的一个通信人孔森提乌曾向他提出在信仰、理解上的这样一个二难推理:要是信仰中理解、推理和讨论更重要,那么应该只有哲学家和演说家等聪明人,才有获得福乐的资格;如认为,如果信仰中虔诚更重要,不应象追随圣徒们的权威那样去过多的追随理性,那么就是讨好上帝去挑选谦恭的人。对于这种责难,奥古斯丁直率的回答是,强调理解、从事理性研究的努力,信仰是第一位的:

“不是为了抛弃信仰,而是通过理性之光去理解,这种理性之光,你是凭借信仰,已经是牢牢地把握住了的。”

——奥古斯丁《书信集》

这段话,正是他一生思想历程的写照,并贯彻他的所有著作。

什么是信仰?——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对信仰、理解、真理的思考

总之,就奥古斯丁来讲,信仰和理解,宗教和哲学是相互为用互为表里的,

理解是为了信仰,只有信仰了的才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理解是手段、途径,信仰才是出发点和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