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日军上门,此85岁老人用扫帚招待,为保气节绝食五天

人生七十古来稀,按照我国古代的年岁称谓,七十岁是古稀之年,八九十岁是耄耋之年,再往上就是期颐百岁之年。这个年龄段虽然已经是很高寿了,可是毕竟年老体衰,个人风采不及当年。可是在家国危难面前,有一位85岁的耄耋老人,气节不输年轻人,面对上门的日军毫不客气地用扫帚对待,此人是谁?陈三立先生也。

日军上门,此85岁老人用扫帚招待,为保气节绝食五天

熟悉清朝诗歌流派的人应该都知道,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人称其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同时,他生平还有几个响当当的名号。

和谭延闿、谭嗣同站在一起,人称此三人为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坐一起,人又称维新四公子。同时期数人之中,谭嗣同维新变法无人不知,谭延闿曾经两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仕途方面,陈三立虽然没有这两位有名气,可并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

陈三立小时候就年少博学,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第一次参加乡试,别人都是按照考试要求,采用清一色的文体格式,陈三立看不惯,自己一个人用散文体,结果破例考中了举人。七年后殿试又中进士,做吏部主事没多久就辞官而去;袁世凯后来以参政议员虚位以待,又被拒绝了。

日军上门,此85岁老人用扫帚招待,为保气节绝食五天

有人可能好奇了,不做官一心写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陈三立的父亲是曾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维新变法时期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甲午海战后,由于心忧国事,陈三立毅然辞官来到父亲身边,为变法奔走出力。

后来和父亲被革职回到了家乡,两年后又经历丧父之痛,眼看报国无望,陈三立这才自建房屋,与友人以诗、古文辞相和,其著名的《散原精舍诗》就是这个时候刊行问世的。可同时陈三立又不忘自办学校,兴办实业。其一生最为痛恨的,就是没有气节之人。

日军上门,此85岁老人用扫帚招待,为保气节绝食五天

陈三立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郑孝胥,此人曾为《散原精舍诗》写过序,可是后来在投靠日本人后,陈三立依然与之绝交。七七事变的时候,陈三立已经是85岁高龄,可是抗战之心不输青年,在听到有人散步谣言后愤恨不已。

由于久闻陈三立的大名,又得知他住在北平,日本人数次上门百般游说,都被陈三立拿扫帚逐出。为保气节,此后更是五日不食,最终忧愤而死,深为当时文坛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