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江西曾有兩個“永豐縣”並存658年

有很多人不知道,古代江西曾有兩個“永豐縣”。

一個是大家熟知的今天仍然存在的吉安市永豐縣,該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東部,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的故鄉。該縣建立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是年,析吉水縣之報恩鎮(即今天恩江鎮)及雲蓋、龍雲、興平、永豐、明德五鄉置縣,隸屬江南西路(簡稱江西)吉州廬陵郡,以報恩鎮為治所,以“永豐”為縣名。關於縣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以縣境內的“永豐鄉”鄉名作縣名,一種認為因縣境內“有永豐山,舊傳山生石乳,赤則歲旱,白則年豐”(《今縣釋名》)。縣人希望本縣年年豐收,永遠豐收,因而將該縣命名為“永豐縣”。該縣縣名在歷史上基本未變,除了民國時期因民國政府或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行政區劃的調整或政治革命的需要而有幾次變化之外,其它時期都未改動。

另一個是今天上饒市的廣豐縣,在古代時也曾叫“永豐縣”,該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東部。它始建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是年,唐政府設置信州,分上饒縣之永豐鎮以及衢州須江縣西南部設置永豐縣,以永豐鎮為治所,隸屬江南西道(簡稱江西)信州,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撤銷,縣域併入上饒縣復為永豐鎮,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恢復永豐縣,元代隸屬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屬江西廣信府,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惟因吉安府亦有永豐縣,所以改廣信府永豐縣為“廣豐縣”,其含義與“永豐”相近。至於當初為何也叫“永豐縣”,是因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境內設立的“永豐鎮”而得名,而永豐鎮又因境內亦有“永豐山”而得名

從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至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兩個“永豐縣”並存了658年。明清時期,人們為了區別起見,往往把隸屬吉安府的永豐縣稱為“吉永豐”,把隸屬廣信府的永豐縣稱為“廣永豐”

江西曾有兩個“永豐縣”並存65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