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利用有限時間,實現閱讀數量和效果最大化:魯迅的讀書“五法”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蜚聲世界文壇,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魯迅創作了以小說、雜文為主的大量的文學作品,結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

潛心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的中國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同時積極翻譯外國優秀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與其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域外小說集》,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收集珍藏推介國內外木刻作品三千餘幅。

多領域的創作研究,需涉獵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書籍資料。為此,魯迅先生不僅勤讀不輟,而且

非常注意讀書方法,以最短的時間、讀最多的書籍、收最好的效果,實現了時間利用的效率最大化。他還常常將自己讀書實踐中探索積累的高效實用的方法介紹給文學青年。歸結起來,魯迅先生的讀書方法主要有五種:

一、多翻法

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寫過一篇叫《隨便翻翻》的短文,文中這樣道:“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

幾葉內容,到得現在,還是此。”他認為這種多翻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因為一多翻,就有比較,比較是醫治受的好方子。”此外,這種多翻法還有開拓視野、啟

迪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二、跳讀法

讀書遇到難點,有的應該經過鑽研弄懂它,但這種疑難應是“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若遇到暫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麼辦?對此,先生曾說:“

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

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會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這就是所謂“跳讀法”。

三、設問法

先生在他譯述的《讀書方法》一文中曾介紹過一種設問讀書法。這就是先大體上了解一下書的結構和內容,再合上這本書自己想一想,然後一邊散步,一邊自問自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接著再去細讀。這樣邊問邊讀,就可以把書讀得越來越深入。

四、“五到”法

先生少年時期,為勉勵自己讀好書,曾在一張書籤上寫道:讀書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腦到。毫無疑問,這樣做是一定會大大提高讀書效率的。

五、立體法

先生雖然主張“隨便翻翻,”但那只是指一般泛讀的書。至於專業書,他則強調用科學的方法有計劃地去讀。魯迅告訴青年讀書要先從泛覽諸家做起,在此基礎上選出一個“點”(即專集)來集中去讀,再由這個“點”擴大到讀“史”,也就是把

這個“點”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為更好地讀好專集,還要顧及到作者的情況,因而再輔之以讀作者的傳記。按照這種方法讀書,那就既有一般的泛讀又有重點的“深掘”;既有橫斷面,又有縱剖面;既有對原著的鑽研,又有輔助讀物。這樣讀書有利於組成較為全面的知識結構,稱之為“立體讀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