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過年了,親戚間來回走動,又成為了一項必做的功課。大家坐在一塊拉家常,相互說著一年裡的成績和感悟,會覺得那一刻超級的溫馨。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難得在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時候聚在一起。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不過,很多人都覺得現在已經找不到當年的那種親情了,即便在農村,這個人們常說的人情社會中,人們還是很無力地看到拜年的人群一年比一年少,串門的人越來越流於形式,親情比起過去的一年又淡了許多,你不來,我不往成了一種常態,人們甚至已經習慣了這種每逢過年就“斷親”的循環中。農村到底咋了?難道親情經過一年的外出務工之後,只剩下互不來往了嗎?鋤禾園小編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首先,從過去幾年狀況來看,斷親也並不是突然就不走動了,而是有個過程,漸漸的來往少了,一直到最後才斷了親。這裡面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攀比。比如上一次見面,說的不是一起的難得的一些回憶,而更多的是講到你家買了什麼車,你的兒子住在哪個大城市,一年賺多少錢,又或者是我家買了城裡的一套多大面積,什麼地腳的房展等等。雖然也沒什麼惡意,但是總讓條件差一些的人心裡有那麼一點不大舒服,如果每次見面都談這事的話,真的還不如不見了。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其次,原先玩的不錯的,重聚在一起之後,發現因為貧富差異拉大,大家已經很難找到共同話題了。現在是市場經濟了,農民也都走出過農村,在城市裡賺錢各憑本事,也看機遇,通過各自的努力,有的能站住腳跟,有的則是悄然重返農村,經濟實力有了高低,接觸的圈子和事情也就不同了,再也不是以前那種圍著火爐,吃著燒餅,就著老酒天南地北的瞎侃的年代了。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再次,現在通訊的發達,讓人們減少了見面的意願。有些人更願意在手機和電腦上與人交流,那樣不俗套,並且更珍惜各自的時間。現在每個家庭基本都在手機上有“家庭群”,人數多的大家庭,還會有“家族群”,通過群裡的溝通,很多情況大家都有了解了,見面溝通的意願就不強烈了。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最後,還得說起那句老話“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鋤禾園小編的大爺家哥哥混的風生水起,可一年也不回農村親戚家走動,只有過年才會因為拜年的原因到親戚家坐坐,也只是坐坐。過年吃飯時,那些混的好的,家裡有事都沒過伸手的都坐在上位。混的不好的你幹多少活都好像是應該的。所以啊,不走了,愛怎麼樣怎麼樣,是多數農民的真實想法。

春節親戚親不起來,農村“斷親”愈演愈烈,農民:你不來,我不往

說到底,現在大家經濟獨立了,不需要相互幫襯,各吃各的飯,各用各的錢,基本上斷了經常往來,親情往來也就自然淡了!不知道您那有沒有“斷親”的情況出現呢?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