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从唐楷入手,向魏碑求性情——从一件入展作品谈起楷书的学习

■王青松

对于楷书创作,我一直处在探索阶段,平时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要去临帖,反复思考、琢磨古人的笔法,不敢有一刻荒废。

我的楷书一开始是从唐楷入手的,当时在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上下过数年功夫,后觉得唐楷的法度太过森严,过于注重一点一画的得失,甚是压抑自己的性情,非常苦闷,便想换个路子,后经老师指点,开始接触魏碑。魏碑的种类很多,我先是选择北碑中最具代表性的《元氏墓志》重点攻破。

从唐楷入手,向魏碑求性情——从一件入展作品谈起楷书的学习

在渐有所得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进行创作,但又觉得《元氏墓志》过于精细,难以表现魏碑的古朴质拙之气,同时又缺少刀砍斧凿的金石味,不足以展现自己的性情,便打开思路,广泛取法诸多碑刻题记,其中对《李璧墓志》《爨龙颜碑》用功尤勤。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书店里能见到的魏碑字帖,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都要买回家来细细揣摩,感受古人的用笔之妙。

从唐楷入手,向魏碑求性情——从一件入展作品谈起楷书的学习

此件入展的作品,选用安徽产粉彩砑光仿古宣,参照古人书写墓志的惯例在上面打上若有若无的浅色界格,以期与书写环境所契合。平时我创作不喜用瓶装墨汁,因为瓶装墨汁的墨色无层次感,缺少神韵。这次选用古法所造松烟墨,在端砚上细细研磨,加入些许清水,磨了将近半个小时,直到墨汁的浓度适宜书写为止。

从唐楷入手,向魏碑求性情——从一件入展作品谈起楷书的学习

魏碑创作,我一般都选用狼毫笔。因为狼毫的软硬适中,能根据需要,写出一些方笔,又能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枯笔效果,可以很好地表现刀砍斧凿的线条质感,甚是可人。

书此件作品时天色已晚,妻子刚哄小女入睡,窗外繁星点点,一片寂静。泡上一杯生普洱,书意渐浓。正文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稍有倦意,后又在旁边缀以小字长款,然后钤印。完工时看了下墙上的钟,已是凌晨一点十分。

从唐楷入手,向魏碑求性情——从一件入展作品谈起楷书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