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熟悉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阿里人的特色是大格局和強執行。

其實大格局是被激發出來的,大格局在阿里巴巴內部也叫有夢想、開天眼、扣動心靈扳機、有要性。

馬雲以前跟內部管理層開會的時候說,阿里巴巴能有今天,這十幾年來,其實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同事心中的那盞燈點亮了,把他們的智慧給激發出來了。其實阿里人從入職第一天就被種下了“夢想”的種子。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讓每一個進阿里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人才培養體系一定要圍繞激發人才、發展人才、保留人才來建立。

一、入職培訓,在員工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加入阿里巴巴的新人,在入職培訓的第一課,馬雲就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清晰地告訴員工:我們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做的事情對客戶的好處,也就是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在阿里巴巴有4000多名員工的時候,馬雲都親自給新人上入職培訓課。在“百年大計”上,面對著新加入的阿里鐵軍,馬雲說,不好的銷售,左眼是美金,右眼是人民幣,老想著從客戶口袋裡去掏錢。阿里巴巴的銷售要做的不是從客戶口袋裡去掏錢,而是幫客戶把口袋裡的五塊錢變成五十塊錢。

當我們幫客戶把口袋裡的五塊錢變成五十塊的時候,客戶一定願意給我們五塊錢。

這就在阿里鐵軍心中樹立了一個信念:電子商務是未來趨勢,我們一定要讓客戶更早地看到,更早地成功,我們一定要幫客戶把口袋裡的五塊錢變成五十塊。今天有些客戶可能會誤解我,明天他們一定會感謝我。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在阿里創業早期,阿里強調要招有點理想的人進來,他們雖然學歷不高、家境很一般的人,但極易被捲入狂熱主義裡面,這顆種子就在他們心裡生根發芽。

二、自下至上,共同看見

阿里巴巴很多東西是從下往上長出來的,而不是說在頂層設計好這樣一個東西,然後大家必須去執行。

阿里巴巴有句話是:共同看見,關鍵行動,說得就是從下至上,大家共同看見,而不是隻有上層看見,這樣每一個員工更容易被激發,產生工作源動力。

在阿里巴巴有一種會議叫“共創會”,就是為了激發員工智慧和工作源動力。開共創會的時候,leader也就是管理者一般在會議當中做引導者的角色,來引導、啟發大家。最後,leader自己想要表達的一些東西,自己不直接說,而是引導通過某個人的嘴巴說出來,

然後再引導其它同學按照這個思路開始共創,接下來具體怎麼執行等。

最後這個事情就變成了“我們要做”,是“我們主動發現並要做的”。。因為在很多事情上,“leader要我做”跟“我自己要做”,工作源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讓我做”跟“我想要做”,哪個積極性更高、執行力更強?在阿里巴巴,這就叫“共同看見,關鍵行動”。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三、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新六脈神劍”有句話是: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這背後有一個故事:2001年1月,阿里巴巴還沒有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營業收入波動劇烈,而此時,賬戶裡只剩下700萬美元,按照每月100萬美元的開支,阿里巴巴最多隻能堅持半年。

在生死邊緣,阿里巴巴受到航空公司的會員積分體系啟發,創造性地設計出了金銀銅牌考核制度,也就是銷售員當月的業績基數決定了其下個月的提成比例。舉個例子,如果當月業績做到10萬的金牌業績,是下個月拿到金牌的15%的提成點數,如果下個月的業績低,那麼即便他拿到了15%的提點,也拿不了高提成,所以為了拿到高提成,銷售員每個月都不能鬆懈,要持續不斷地創造更高的業績。

這就是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在阿里巴巴最困難的時候,正是這樣的精神,幫助它渡過難關,活了下來,也由此培養出了“阿里鐵軍”,

在2002年,阿里巴巴實現全年盈利。

後來這套金銀銅牌提成制度被前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稱為能獲得銷售界的“諾貝爾”獎。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四、實事虛幹,虛事實幹

什麼是“實事實幹”?舉個例子,我們今年的銷售目標一個億,

這是實事,大多數老闆會拆解目標,拆解到12個月,拆解到團隊及人頭。之後拆解KPI,即每天要見多少客戶、漏斗轉化率是什麼,最後想達成目標的方法。

這些都是和業務相關特別“硬”的事情,可是隻靠這些特別“硬”的方法往往達不到我們的業務目標。

比如老闆想往前衝,員工並不想往前衝;員工缺少成單能力;員工覺得做好做差一個樣子,銷售冠軍比其他人每個月薪資只多1萬……

這就是實的事情實幹,沒有管理境界,往往是做不好的。這個時候管理者就應該學如何培訓我的員工,如何激勵我的員工,如何讓我的員工很爽很想幹。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貌似這些都是和業務沒關係,但是做完後往往最終達成了業務目標,這就是實的事情虛幹。

沒有什麼比文化更“虛”的了,我們就需要虛事實幹。真正的文化是要落到員工行為,落到管理者日常工作,落到每次激勵和管理中,表彰什麼批評什麼都要做的非常“實”,這些文化才能落下去。

陳國環是阿里鐵軍的明星銷售,後來做到“省長”之後,他的管理風格就是一件事,打開人的格局。他有一句經典的話:我從來不在乎今天,我看的是明天和後天,今天是昨天造成的,未來是你眼睛看到哪裡,你可能就會跳到哪裡。

人人都能拼命,阿里激勵員工的手段有這些!從入職第一天就開始了

他會用更高更遠的東西激勵你,讓你做一些你從來沒做過的事,做到之後會有強烈的成就感,銷售團隊能走多遠、做多大格局,其實跟思路有很大的關係。

阿里巴巴有一條文化是:平凡人做非凡事,相當長的時間,阿里巴巴很排斥所謂的“精英文化”,反而特別強調對普通人、平凡人的尊重,但也更加註重員工夢想的激發、極限的挑戰,順著人性管理,把成就感還給員工,從而成就一家偉大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