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早在《二十四史》隋書的地理志裡,蒜山就被列為潤州的名山。元代《至順鎮江志》載:“城西蒜山,山生澤蒜,因以為名。”

《光緒丹徒縣誌》記載,此山原在城西江口,舊名土山,唐劉禹錫詩云:土山京口峻。後因瀕臨江口,峭壁豎立,所以稱之豎土山

北宋英宗名曙,因“豎”與“曙”音同,避諱,更名為植土山。

元皇慶二年(1313),敕鎮江路建銀山寺,以與金山寺對峙,故更名為銀山。而名其別阜(土山)曰玉山,臨江聳立,上有龍王廟。山下為玉山寺(後為超岸寺)

銀山巔後建有云臺仙院,謂之南雲臺,此山故又名雲臺山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徙治京城(京口鐵甕城)。這一年曹操率二十餘萬大軍南下,舳艫千里,旌旗蔽天。此刻孫權和劉備己經結盟,然而聯軍總共不過五萬人。東吳大都督周瑜與蜀漢軍師諸葛亮商議對策,提議各自手心裡寫一個字,作為決定應對曹軍的策略,當各自攤開掌心時,卻不謀而合地都寫著一個“火”字。這便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據說這事就發生在蒜山上,蒜山作為謀算戰略的地方,因此也被叫做算山。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近200年後,東晉隆安五年(401),孫恩曾率領“戰士十萬,樓船千艘”,從海路進至長江,直逼蒜山控制西津渡口,切斷南北交通動脈,以此圍攻東晉首都建業(南京),後劉裕(南朝宋國開國皇帝、辛棄疾詞中的劉寄奴)率領了北府兵與孫恩在蒜山旁進行了鏖戰,最終孫恩敗北。大量孫恩部眾墮海或墮崖,令孫恩狼狽登船逃走。

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就引起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勳貴的憤怒。九月,身為大唐開國元勳英國公李勣(本姓徐,後賜姓李)嗣孫的李敬業,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在揚州起兵,建立匡復府,自任匡復府上將、揚州大都督。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七歲便寫出《詠鵝》)被羅致入幕府,為藝文令,軍中的書檄,均出自他的手筆,李敬業起兵之時讓駱賓王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曌檄》,後傳布檄文到各州縣。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武則天派遣李孝逸(李唐宗室)統兵三十萬征討,李敬業先南渡長江攻陷潤州(鎮江),著北上和李孝逸在高郵大戰,李敬業雖然初戰告捷,但久戰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打敗李敬業。李敬業逃往潤州蒜山(西津渡蒜山)下,打算渡海投奔高麗(朝鮮)。不料到達海陵(泰州)地界,被大風所阻止,他的部將將其首級砍下並授降,由於李敬業討伐武則天,所以被恢復徐姓。據《資治通鑑》載,駱賓王一同被殺,然而有些史書上說駱賓王投江自殺,或說成功逃亡當了和尚,駱賓王的下落至今是個迷。

宋代蘇東坡,曾多次登臨蒜山,晚年覺得這裡風水不錯,想在山上建宅歸隱。當時蒜山地產屬於金山寺,蘇東坡便作詩給好友,金山寺的佛印(法號了元)長老。詩曰《蒜山松林中可卜居餘欲僦其地地屬金山故作此詩與金山元長老》(“卜居”的意思是占卜自己該怎麼處世,“僦”是租賃的意思)。蘇東坡在詩中說“問我此生何所歸,笑揩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閒田地,招此無家一房客。”很遺憾的是,沒多久蘇東坡被貶到惠州(海南島)去了。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蒜山有一小亭名曰二翁亭,宋代楊傑(字次公)編著的《無為集》雲:“浮玉(金山)僧建亭蒜山之頂,丹陽新舊太守(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潤州為丹陽郡)林子中希(林希,字子中)、楊次公傑首登之,因名二翁亭,”楊傑詩云:“來陪杖履躡孤峰,故老旁觀嘆二翁,海上波平千里白,江東兵壯万旗紅;雲開雲合山頭月,潮落潮生渡口風,須約蒙莊老仙客,憑闌直下看龍宮。”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蘇東坡喜歡交友,常常與楊傑、林希有詩詞往來。如《再和蒜山亭並答楊次公詩》:“毗盧海上妙高峰,二老遙知說此翁,聊復艤舟尋紫翠,不妨持節散陳紅:高懷卻有云門興,好句真傳雪竇風,唱我三人無譜曲,冰夷亦合舞幽宮。”《次韻林子中蒜山亭見寄》:“奇逸多聞老敬通,何人情既解憐翁,十年薄酒催衰白,笑江山發醉紅;聞道賦詩臨北固,未應舉扇向東風,叩頭莫喚無家客,歸掃岷峨一畝宮。”

鎮江西津渡的蒜山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傳說蘇東坡有一次路過鎮江,林希敬地主之誼,設宴熱情款待,還請來兩個官妓陪同。唐、宋時官場應酬會宴,都會有官妓陪同,官妓為了迎合文官們的需要,都具備詩書琴畫等才能。

這兩個官妓,一個叫鄭容,一個叫高瑩,她們都仰慕蘇東坡的才華,宴席中,唱遍了蘇東坡的名詞佳句,趁著蘇東坡高興,兩個官妓提出了落籍從良的要求。林希頓時臉色難堪,蘇東坡卻笑而不語,即興創作一首《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容我尊前時墮幘。落筆風生,籍籍聲名滿帝京。高山白早,瑩骨冰肌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兩個官妓一看,就連聲向蘇東坡道謝。原來這是個藏頭詞,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就是:鄭容落籍,高瑩從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