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书评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导言

疯癫却真实,荒唐且深情,王朔在回忆中反思自己的一生,用忏悔为女儿解开未解世界。

简介

《致女儿书》分为《致女儿书》和《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的两部分,它既是王朔的自传,也是他写给女儿的情书。在书中,王朔与女儿坦诚相待,不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血缘、家庭以及个人人生经历,还大方地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内容幽默与荒诞并存,真爱与真理齐飞,让人回味无穷。

点评

1、爱与自我并存

王朔一直以浪子形象示人,放浪不羁爱自由,嬉笑怒骂走江湖,有事的时候骂骂人,没事的时候找茬儿骂骂人。他总保持着被激怒的老虎的形象,所到之处无不涌动着他的不安与愤怒,生活中如此,作品里亦如此。

书评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致女儿书》中,王朔一反常态,不仅好好说话了,而且还温情脉脉,矫情得不像个北京老爷们儿。他和女儿从物种起源说到人类发展,从家族祖先说到他自己,从父母对他的教育说到他对女儿的教育……每句话都充满了自责,女儿带给他的快乐越真实可感,他便越悔恨交加,悔自己当初不该自私地把女儿带到这个世界,恨自己把以女儿为中心的那个家折腾散了,让一份缺失造成了两个人人生的不完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朔的温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中,他又恢复了往日纠结拧巴,疯癫荒诞的风格。故事场景随意切换,现实梦里,天上人间,白天黑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没写到的。主要人物方言和老王为人为神,互为彼此,神神叨叨,思维跳跃跨度大到读者难以跟上。可王朔毕竟是王朔,他总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

书评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2、幼年经历赋予的冷漠

方枪枪是众多在保育院长大的军区大院的孩子中的一个,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去看望他,保育院的老师不喜欢他,就连同学也处处排挤他,为了不被孤立,他精尽脑汁。了解王朔的人一定知道,方枪枪的经历其实就是王朔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值得玩味的是王朔把这个故事叫做《看上去很美》,言外之意就是一点都不美。确实如此,童年的这段经历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年过半百,在《致女儿书》中他写到自己从保育院回到家时的感觉,仍然只有一个“怕”字,害怕爷爷,害怕爸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怕变为烦,烦又变为吵,最后索性躲着不见他们。

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人的一生,王朔不仅把对父母的冷漠带到了公众面前,还带进了自己的婚姻生活里,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妻子带着6岁的女儿远赴美国,留他在原地感慨“人生这场戏,我演砸了。”。《致女儿书》中他大胆承认自己的卑下与怯懦,深刻反省自己的种种过错,反省中带着忏悔,忏悔里是对女儿浓得化不开的爱。

3、学会爱与宽容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处处都是王朔的人生总结,他和咪咪方聊了很多宏大的命题,包括写作、使命以及生死轮回。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爱恨的认识和理解,一生凌厉的王朔居然会认为“心中有恨的人都很难看,生活在丑陋和寒碜中。”。

书评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在浏览器输入王朔这个名字,看到的最多的是和他有关的各种骂战。在公众面前,王朔永远保持着愤怒的形象。即便在家里,也没有半分收敛。对父母来说,他是一只无法靠近的刺猬,如果强行靠近,只会伤痕累累。

任何的任性都会有相应的代价,父亲、哥哥相继去世,妻子带女儿离开,现实接连不断的耳光终于将王朔打醒,然而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爱与忏悔再也没机会说了。

愤怒只会蒙蔽人的眼睛,爱与宽容才是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要学会克制愤怒,原谅攻击自己的人,不打击报复,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这是生活这片苦海里唯一的救赎。王朔放下尊严与虚荣,借自己用一生幸福换来的教训为女儿保驾护航。

4、中国式的父爱

书中王朔对女儿这样说: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我只想对你坦白,也只能对你坦白,这应该是一个作家最深情的告白,遗憾的是这样的告白只能出现在书里。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前世的相处模式不得而知,今生的相遇却总是隔着无数层纱,那么近,又那么远。

生活中,我们习惯将父爱比作大山,高大威严,父亲们似乎也在不断迎合我们的喻体,深沉不语,即使是伶牙俐齿的王朔亦没有逃出这个怪圈。

书评 |《致女儿书》:来自父亲的反思与忏悔

王咪那句“做你女儿真倒霉”是大多数女儿的心声,王朔听后的心痛也是大多数父亲的心痛。她是我女儿,他好像是我爸爸,女儿的怀疑经常让父亲的笃定显得可怜又可笑。而这一切的相互伤害不过是威严作祟,传统父女相处模式的紧箍咒让父亲们纷纷选择高高在上,拒绝沟通。他们习惯将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爱着女儿,不管女儿想不想要这种爱。

结语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一个与年龄、身份和性别无关的定论,不会因为任何关系的存在而改变,包括亲子关系。无论是父亲,还是女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平等交流,充分表达,别让爱意只停留在文字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