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確診降至六週最低 臨床陷“藥搶病人”之爭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瞭解到,扎堆註冊的藥物臨床試驗已經出現開展不下去的情況,還有一些醫院被強制要求實施指定的臨床試驗項目。

新增病人數量的減少雖然緩解了前線定點醫院的醫療物資的壓力,但據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瞭解到,扎堆註冊的藥物臨床試驗已經出現開展不下去的情況,還有一些醫院被強制要求實施指定的臨床試驗項目。

臨床試驗被撤銷因“缺乏患者”

截至3月3日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下降至125例,為六週以來的最低水平,死亡病例31例,均來自湖北。

“新增確診病例越來越少,這是好事,說明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位參與定點醫院抗疫的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現在2000張床位還在隨時待命,但是實際上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病人需求了,很多床位消完毒了就空著等人。”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定點醫院,目前仍然主要接診新型冠狀肺炎病人,普通病人接診有待政策放行,但目前政策似乎還看不到苗頭。

新增患者數量的減少,也令目前全國範圍正在進行中的數百個藥物的臨床試驗陷入了招募難的困境。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相關的臨床試驗註冊網站,在近300項針對新型冠狀肺炎的臨床試驗中,已經有一些臨床試驗由於招募不到病人而面臨暫停或撤銷。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已經撤銷的三項臨床試驗都來自重慶,原因都是“缺乏患者”或者“無患者”,其中兩項研究針對氯喹,另一項是針對利托那韋、洛匹那韋和阿比多爾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註冊時間都為2月12日。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全國涉及氯喹藥物的臨床試驗的數量超過20個。氯喹作為一種有70多年治療歷史的抗瘧老藥,被推薦為新冠肺炎治療的有效藥。不過近期,國家衛健委基於臨床數據,對磷酸氯喹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的用法用量進行了調整,療程由不超過10天改為7天。

中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降至六周最低 临床陷“药抢病人”之争

從“病人搶藥”到“藥搶病人”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臨床註冊數據還發現,在近300項臨床試驗中,有多達135項尚未進行病人招募,正在招募中的項目數量為150個。

一位武漢定點醫院的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目前各個臨床研究項目普遍面臨病人招募難的問題,一些醫院還被強制要求實施某些指定的臨床試驗項目。

他以該院正在實施的一項臨床試驗為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方的專家組到我們這裡來推薦這一療法,希望我們採納,但是他們能提供的數據也僅是實驗室細胞水平的,要證明藥物的有效性,需要有病人對照組的試驗數據,現在都還沒出結果,就要求我們推廣試驗。”

此前由於患者數量減少,被給予高度關注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的進展已經出現放緩。瑞德西韋2月6日正式開展臨床試驗,但該藥物對納入臨床試驗患者的要求較高,根據病人招募標準,重症患者必須處於發病的12天內,且過去30天內未接受過其他治療干預;輕症患者必須處於發病後的8天內,候選者的核酸檢測必須都是呈陽性。

由於大部分重症患者此前已經服藥或接受治療,因此這項臨床試驗將很大一部分患者排除在外。而另有一部分臨床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能因為沒有拿到核酸檢測陽性結果,也被排除在外。

“現在病人少了,他們也成為了稀缺資源,一開始是‘病人搶藥’,現在是‘藥搶病人’。”上述定點醫院的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在2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對此表示:“太多的藥物試驗也可能存在浪費資源的問題,甚至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所以在攻關過程中,也在加強組織,希望科學有序高效的尋找好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