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場景:忙於工作的父母,對孩子的提問置之不理;來之不易的親子時光,卻被突然的電話頻頻打擾;為了生活到處奔波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委託爺爺奶奶、老師學校代為照管。

家長的存在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形同虛設。

小美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高管,名校畢業的她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看起來永遠都是那麼順風順水。

由於小美工作較為繁忙,女兒朵朵在出生後,便由姥姥代為照管,小美可以用來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如今的朵朵,在姥姥的精心照顧下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慢慢的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小美卻突然發現,隨著朵朵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和自己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甚至有時候會刻意疏遠。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每當小美想和朵朵溝通了解一下學校的情況時,孩子總是不太配合,有時候甚至直接拒絕回答,並且做任何事情時都希望有姥姥的陪伴,也只願意和姥姥袒露心聲。

看著孩子對姥姥的過分依賴和對自己的漸漸疏遠,小美越來越後悔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陪伴的重要性,更為之前每當孩子向她詢問很多天馬行空問題時的果斷拒絕感到自責。

為了扭轉朵朵對她的疏遠態度,緩和親子關係,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成長中的呵護,因此她決定減輕工作強度,把陪伴孩子提上日程。

生活中,類似於小美這樣由於工作繁忙缺乏對孩子的照顧陪伴,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甚至對孩子愛理不理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拼盡全力想要給孩子爭取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卻忽視了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精神上的陪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父母陪伴,但父母卻很少關注孩子成長,並且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對孩子愛理不理。這樣的行為容易使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父母的愛理不理,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父母的愛理不理,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的逐漸疏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面對孩子的提問父母總是愛理不理,久而久之孩子便不願意再和父母進行任何的溝通交流,並且內心也會對父母感到逐漸的疏遠。

一旦孩子的內心對父母產生了距離,再當父母想要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時,便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對父母的任何管教都置之不理。

父母的愛理不理,容易誘發孩子事事以自我中心的極端性格;

良好的家庭教育易於培養有愛溫暖的孩子,反之結果將會大相徑庭。父母對孩子倘若總是表現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孩子便會感受不到來自於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懷。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很容易在內心對自己產生憐憫,為了不讓自己受委屈,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自己愛自己”,於是便會形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父母的愛理不理,容易引發親子關係信任的崩塌

孩子對父母的足夠信任是家庭教育中的助推器,而這份信任需要來自於父母的用心維護,一旦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總是愛理不理,便會引發孩子對父母信任感的崩塌。

孩子一旦對父母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也會隨之消失,於是面對父母的任何舉動孩子都會思索判斷,從而內心變的敏感多疑,更不願意和父母袒露心聲,不利於父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引導。

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愛理不理的行為是必須堅決杜絕的,除此之外,更需要與孩子之間建立起高質量溝通交流的橋樑,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的提問,認真聆聽耐心回答很重要;

孩子小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總是會向父母提出很多小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在父母看來甚至有些無聊。但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作為父母都需要認真聆聽並予以耐心回答。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提問被父母予以重視,且得到了來自於父母的答案反饋,不僅有利於孩子對父母信任感的建立,更有利於孩子智力、思考認知能力的有效開發。

工作再忙,也要把定期與孩子的高效溝通提上日程;

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父母不得不在工作上奔波忙碌,但即使工作再忙,也應當抽出時間和孩子進行定期的溝通交流,否則只給了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卻忽視了孩子精神世界的豐富給予,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父母可以把每週的“週末”定為和孩子定期交流溝通的親子時光,在此期間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只有在瞭解孩子的前提下才能對孩子做到更加積極正確的教育引導。

利用好閒暇時間,參於到孩子的玩樂時光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利用好日常的閒暇時間,參與陪伴孩子的日常玩樂,同時父母可以借陪伴孩子玩樂的時光,有意識的對孩子表達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家庭的愛與溫暖,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

對孩子愛理不理,家長形同虛設,容易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孩子猶如一顆幼苗,父母的愛與陪伴猶如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養分,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應當把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愛了解孩子提上日程,而不是以工作繁忙當作藉口對孩子愛理不理。

父母在注重對孩子物質生活的給予和良好生活環境創造的同時,更應當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豐盈,切勿因自己的忽視陪伴,讓孩子成為“精神留守兒童”。

今日互動話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更好的教育方式有助於孩子精神世界的豐盈,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