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東漢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一代名將馬援病逝於平定武陵郡蠻夷叛亂的戰場前線。一般而言,對於馬援這種臨陣病逝的大將,封建帝王為了展示其哀悼之情,往往會格外隆重地舉行葬禮。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漢光武帝劉秀聽聞馬援的死訊後,不僅沒有為其舉行盛大的葬禮,反而還下令要將馬援奪爵免職。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東漢建武二十五年,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馬援病逝於戰場前線!

《後漢書·馬援列傳》曾記載此事件道:“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這句話的意思是“漢光武帝劉秀十分惱怒,下令收回以前賜給馬援的新息侯印綬。”(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馬援因鎮壓交趾郡徵側、徵貳叛亂有功,而被光武帝劉秀加封為新息侯)。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下令收回臣子印綬的懲罰可謂相當嚴厲,因為皇帝此舉相當於是在對臣子施加奪爵免職的懲罰。而光武帝劉秀此時下令收回馬援的新息侯印綬,這也就意味著劉秀正式剝奪了馬援的新息侯爵位!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光武帝劉秀不僅沒有為馬援舉行盛大的葬禮,而且還下令要將馬援奪爵免職!

除此以外,《後漢書·馬援列傳》還曾記載道:“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這句話的意思是“光武帝劉秀更加惱怒。馬援的妻子惶恐害怕,根本不敢將馬援的遺體歸葬在祖墳,只好在城西買了幾畝薄田安葬了馬援。而馬援的賓客舊友也因此根本不敢前來弔唁。”

雖然馬援難以歸葬祖墳一事並非出自光武帝劉秀的明文詔令,但毫無疑問,馬援的妻子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光武帝劉秀對馬援的惱怒之情。在重視家族傳承、講究入土為安的古代社會,馬援最終落得個難歸祖墳、薄葬城西的結局,不可謂不可憐,不可謂不遺憾啊!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最終落得個難歸祖墳、薄葬城西的結局,不可謂不可憐,不可謂不遺憾啊!

眾所周知,漢光武帝劉秀不同於其先祖漢高祖劉邦那般“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也不同於後世的明太祖朱元璋那般“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光武帝劉秀素來都是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的代表人物啊。

事實上,光武帝劉秀登基稱帝以來,他不僅從來沒有過濫殺功臣之舉,就連虐待功臣的事例也極為少見,那麼為什麼寬宏大量的光武帝劉秀唯獨對開國功臣馬援如此苛刻呢?這其中有哪些少有人知的原因呢?這一切的問題或許都值得我們細細探究一番。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為什麼寬宏大量的光武帝劉秀唯獨對開國功臣馬援如此苛刻呢?

一、馬援歸順光武帝劉秀的時間較晚,他與劉秀缺乏同甘共苦的情義

馬援本是扶風郡茂陵縣人(今陝西省興平市),在西漢末年那段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的時代,由於關中地區戰爭頻繁,所以馬援曾於更始二年(24年),與其兄長、族人一起逃往涼州地區躲避戰亂。

馬援在涼州避難期間,曾受到當地諸侯隗囂的賞識和重用。史載:“囂隗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意思是“隗囂十分尊敬和器重馬援,任命他為綏德將軍,常常讓馬援參與戰略決策。”也就是說,在西漢末年群雄割據的時代,馬援最初的主公其實是隴西諸侯隗囂,而並非河北諸侯劉秀。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最初的主公其實是隴西諸侯隗囂,而並非河北諸侯劉秀!

待至東漢建武四年(28年),光武帝劉秀經過數年征戰已經逐步統一了河北地區和中原地區,其統一天下的趨勢已經較為明朗了。隴西諸侯隗囂在此時審時度勢,也準備主動歸順兵強馬壯、實力超群的光武帝劉秀了。於是,謹慎的隗囂就先任命親信心腹馬援作為自己的特派使者前往洛陽去朝見光武帝劉秀。

此次奉命出使洛陽不僅是自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以來,馬援第一次來到中原地區,而且也是馬援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光武帝劉秀。此番會面之後,馬援就被劉秀的雄才大略和開朗豁達的個性所折服。自此以後,馬援便已經準備歸順劉秀了,只不過限於自己的使臣身份而不能立即歸順而已。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東漢建武四年,馬援初見劉秀便被劉秀的雄才大略和開朗豁達的個性所折服!

馬援後來回到隗囂處後,不僅積極勸告隗囂要儘快歸順劉秀,而且還主動請求護送隗囂的長子隗恂到洛陽充當質子,最終,馬援帶著自己的家人、賓客、僕從們來到了洛陽。只不過此時的馬援並沒有得到劉秀的賞識和重用,而馬援也不得不返回關中長安的上林苑一帶屯田以養家餬口。

東漢建安五年(29年),隴西諸侯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準備長久地割據隴西地區,於是隗囂便從陽奉陰違逐漸開始公然反叛。雖然馬援聽聞隗囂叛變後,當即力表忠心,並積極地向劉秀進言獻策。但是劉秀卻仍舊不為所動,他只是讓象徵性地讓馬援全權負責勸降隗囂麾下諸將而已,而且仍舊沒有授予馬援具體的職務。

一直到東漢建安八年(32年),光武帝劉秀親率大軍抵達關中長安,準備一舉擊敗割據隴西地區的隗囂和割據巴蜀地區的公孫述。也是直到這時候,馬援才算得到光武帝劉秀的正式任用,曾先後被任命為太中大夫、隴西太守、虎賁中郎將等職務。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一直到東漢建武八年,馬援才算得到光武帝劉秀的賞識和重用!

眾所周知,光武帝劉秀自地皇三年十月(22年),從宛城起兵反莽開始,直至建武元年六月(25年),在鄗城登基稱帝為止。這兩、三年間,劉秀曾屢屢陷入九死一生的危險境地,尤其是劉秀攻略河北地區的過程堪稱是險象迭生、命懸一線。

因為作為中原人士的劉秀在河北地區並無半點根基,而他剛到河北地區兩個月後,河北當地的王郎政權也趁亂崛起了,作為地頭蛇的王郎政權自然不能容忍外來戶劉秀在河北地區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所以劉秀很快就遭到王郎政權的圍追堵截和窮追猛打。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劉秀初入河北地區就遭到河北當地王郎政權的圍追堵截和窮追猛打!

可以說劉秀攻略河北地區的過程就像公司的創業階段一樣,作為董事長的劉秀在當時真可謂是焦頭爛額、苦不堪言。而這時候始終追隨劉秀身邊的文臣武將和主動歸順的文臣武將才真算是雪中送炭了,故而這些文臣武將自然也會得到劉秀的額外青睞和格外寵信。

例如鄧禹、馮異作為始終追隨劉秀的人物,耿弇、吳漢、寇恂、景丹作為主動歸順劉秀的人物都受到了劉秀的極大信任和極大寵信。即便是後來東漢王朝建立後,這些人物也皆是深受劉秀寵信的朝廷重臣。在這份君臣關係中,同甘苦、共患難、共度時艱的經歷或許就是雙方的情義所在吧。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鄧禹、馮異、耿弇、吳漢等人皆與劉秀有同甘苦、共患難的情義!

而馬援作為建武四年才第一次面見劉秀的人物(28年),建武五年才主動歸順的人物(29年),建武八年才得到重用的人物(32年),他實在不算是劉秀的親信心腹啊。畢竟當時的劉秀已經統一了河北地區和中原地區;已經是帶甲百萬、謀士如雲、武將如林的天下第一諸侯了。當時的天下局勢已經十分明朗了,劉秀統一天下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此時主動歸順的馬援只是順勢而為而已,雙方完全沒有共度時艱的情義了。

也就是說馬援主動歸順的行為對於劉秀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已,遠遠沒有鄧禹、馮異、吳漢、耿弇、寇恂、景丹等人物那般雪中送炭啊。以人之常情而言,人們總是對雪中送炭的人物,印象更加深刻,而對於錦上添花的人物,則並不放在心上。後世賈詡勸告張繡歸順仇人曹操時,不也正是因為雪中送炭的情義遠遠勝過錦上添花嘛!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主動歸順的行為對於劉秀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已,遠遠沒有雪中送炭那般重要!

二、馬援外出征戰、大獲全勝時,曾公然接受麾下將士的“萬歲”歡呼

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交阯郡徵側、徵貳姐妹倆舉兵造反,她們不僅攻佔了交阯郡的大部分郡縣,而且九真、日南、合浦等地也紛紛響應叛亂。徵側最終自立為王,並公開與東漢朝廷決裂。剛剛統一天下的漢光武帝劉秀自然不能容忍如此嚴重的地方叛亂,

所以劉秀很快就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並讓他即刻領軍平定叛亂。

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伏波將軍馬援在交趾郡大獲全勝。他不僅成功平定了當地叛亂,而且還臨陣斬殺了徵側、徵貳二人,並將其首級傳回洛陽。漢光武帝劉秀聞訊大喜,不僅下令犒賞三軍,而且還加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成功平定交趾郡叛亂,光武帝劉秀大喜,下令加封馬援為新息侯!

這件事本來是一件君臣皆喜的事情,但是,馬援後來在交趾郡當地犒賞三軍時,卻發生了一件令光武帝劉秀十分不高興的事情。

《後漢書·馬援列傳》曾記載道:“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遊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臥念少遊平生時語,何可得也!今賴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慚。”吏士皆伏稱萬歲。”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犒賞三軍時,發生了一件令光武帝劉秀十分不高興的事情!

這段話的意思是:“馬援於是殺牛斟酒,慰勞將士。他在宴會上高興地對部下們說:“我的從弟少遊常說我志氣太過高遠,他曾說過:‘人者一生,只要吃穿足夠,能乘坐小馬車,能駕御一匹老馬,能做一個郡的掾史,能守住祖先的墳墓,鄉里人都稱讚自己是個好人,這樣就可以了。至於追求更多的東西,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當我在浪泊、西里之間行軍時,當賊寇尚未消滅時,當時下面是水,上面是霧,毒氣繚繞,我仰望天上的巨鷹都要墜落水中了,在回想起從弟少遊對我說的話,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呢!如今幸賴大家的共同努力,幸蒙陛下大恩,我才能僥倖在諸君之前就封侯晉爵,我真是既高興又慚愧啊!”馬援麾下的將士都跪拜在地,高呼萬歲。”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犒賞三軍時大發感慨,其麾下將士皆跪拜在地,山呼萬歲!

主帥馬援在犒賞三軍的宴會上,大發感慨,本來這種言行在那種酒酣耳熱的情境下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就像成功人士喝醉後,總喜歡感慨自己早年創業多麼艱辛)。但是千不該、萬不該的是三軍將士也在酒酣耳熱的情境下,居然全軍跪拜在地,向馬援高呼萬歲!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尤其是自從秦始皇開創帝制以後,許多昔日的民間詞語就逐漸變成皇帝一人獨享了。諸如“朕”、“陛下”、“詔”、“制”等詞語皆是如此。而“萬歲”這種最尊貴的吉祥話也從人人可用逐漸變成了皇帝獨享的祝福之語。

馬援麾下將士向馬援高呼萬歲,或許這只是三軍將士醉酒狀態下的激動之舉而已。至於馬援本人則根本沒有想當“萬歲”的念頭。但是這件事卻令漢光武帝劉秀十分不悅。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三軍將士向馬援山呼萬歲事件,令光武帝劉秀十分不悅!

畢竟在封建王朝時期,帝王任命大將外出征戰時,他本身就會對前線大將有所猜疑,尤其是遠征大將更是如此。這是因為遠征大將成功地攻城略地後,就割據當地並稱王稱帝早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了。遠的就不說了,劉秀本人不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嗎?作為更始政權特派使者的劉秀,他當年成功攻佔了河北地區後,不就在河北地區自行登基稱帝了嗎?

馬援當時所出征的交趾郡即今越南北部,與定都洛陽的東漢王朝可謂相隔千里,作為遠征大將的馬援又如此深得麾下將士之軍心,這怎麼能令劉秀高興的起來呢!

這件“山呼萬歲”事件發生後,劉秀雖然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治罪馬援,但心中的芥蒂必然存在了。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劉秀雖然沒有因為“山呼萬歲”事件而治罪馬援,但心中的芥蒂必然存在了!

三、京城權貴不滿馬援深受寵信,大多排擠打壓馬援

正如上文所說的一樣,馬援是東漢建武五年(29年)才主動歸順劉秀的人物。當時的劉秀已經是謀士如雲、武將如林的大諸侯了。馬援主動歸順劉秀後,要想出人頭地,他就必須爭得劉秀的一份寵信。也就是說馬援與劉秀舊臣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以人之常情而言,人們對於競爭對手,總是排擠打壓多過共同進步,劉秀舊臣也不例外。

例如東漢建武五年(29年),馬援來到洛陽,準備歸順劉秀時,就因為無人引薦,以至於連續數月都沒能見到劉秀。迫不得已的馬援只好請求劉秀將上林苑周邊的部分耕地劃給他,以便於他屯田以養家餬口。對於這種基本的生活保障,一代雄主劉秀還是很容易就同意了,而馬援也不得不從洛陽搬到長安上林苑一帶以屯田為生。也就是說,馬援第一次主動歸順劉秀時,就因為無人引薦,結果就以失敗告終了。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第一次主動歸順劉秀時,就因為無人引薦,而最終以失敗告終了!

直到東漢建安八年(32年),劉秀御駕親征割據隴西地區的隗囂政權,作為熟悉隗囂內情的馬援才得以有機會施展才華。只不過這次機會還是馬援自己爭取到的,而非劉秀舊臣的引薦。史載:“援乃上疏曰:‘臣援自念歸身聖朝,奉事陛下,本無公輔一言之薦,左右為容之助。

臣不自陳,陛下何因聞之。故敢觸冒罪忌,昧死陳誠。’”

這段話的意思是:“馬援向光武帝劉秀上疏說:‘臣馬援知道臣歸身聖朝,敬侍陛下以來,一直都沒有三公輔相一句話的推薦,也沒有陛下左右的人幫我美言幾句。我自己如果再不說話,陛下又怎麼能聽到臣的建議呢?所以臣即便觸犯罪過,也要冒死進諫。’”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曾在給劉秀的奏疏中明言,自己極度缺乏他人引薦!

事實上,馬援除了不得劉秀舊臣的引薦外,他後來還因為屢建軍功、深受劉秀寵信而越來越遭人嫉恨和排擠。“薏苡之謗”就是馬援深受京城權貴排擠打壓的典型事例。

昔日馬援率軍在交趾郡一帶平定徵側、徵貳叛亂時,因為當地氣候惡劣且多瘴氣,而當地一種名叫“薏苡”的特產頗有功效,所以馬援就常吃“薏苡”以抵禦瘴氣。後來馬援成功平定交趾郡叛亂後,就特令部下帶一車薏苡種子回洛陽。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援成功平定交趾郡叛亂後,還特定部下帶一車薏苡種子回洛陽!

但是這一車薏苡種子運到京城洛陽後,卻引起了京城權貴們的集體非議,因為眾人都認為這是馬援在交趾郡平定叛亂期間所搜刮的金銀珠寶。只不過大獲全勝、勝利凱旋的馬援當時正深受光武帝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狀告馬援而已。

然而等到馬援後來再次出征平叛並病死於前線時,這些與馬援關係一般的京城權貴們就開始紛紛上書誣告馬援了。例如楊虛侯馬武和於陵侯侯昱就集體向劉秀上奏說,馬援早年在交趾郡曾經搜刮了一車金銀珠寶(實際上只是一車薏苡種子而已)。史載:“馬武與於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帝益怒。”毫無疑問,京城權貴們對馬援的誹謗之詞極大地加劇了劉秀對馬援的惱怒之情。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馬武與侯昱就曾上書誣陷馬援搜刮民財!

四、光武帝劉秀的女婿梁松與馬援素有嫌隙,刻意誣陷馬援

東漢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陵郡爆發蠻夷叛亂,武威將軍劉尚奉命領軍征剿,結果卻因為冒進深入而全軍覆沒。時年六十多歲的馬援再次主動請纓,請求領軍平叛。光武帝劉秀雖然體諒馬援老邁,不想讓他再次領軍,但架不住馬援的苦苦請求,最終還是同意了。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他們君臣二人最後一次相見,也是馬援被冤枉的開端。

由於武陵郡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武陵郡大致相當於湖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處),而發動叛亂的武陵郡蠻夷大多熟悉當地地形,他們藉助地形優勢,層層抵抗。一時間,馬援所率領的數萬漢軍也難以平定叛亂。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由於武陵郡易守難攻,所以馬援率領數萬漢軍也難以迅速平叛!

而馬援麾下的副將耿舒此前因為進軍路線的問題而與馬援產生了嚴重的衝突(耿舒主動從充縣出發,主動穩紮穩打地推進,但馬援則主張翻越壺頭山,兵貴神速、快速平亂)。耿舒就給其族兄耿弇寫信告了馬援一狀,並將漢軍遲遲未能平亂的責任都推給了馬援。耿弇收到此信後,當即奏告光武帝劉秀。

劉秀於是就派遣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梁松曾迎娶舞陰長公主)。只不過梁松抵達武陵郡前線前夕,年邁的馬援就已經病逝於前線了。此時的梁松因為與馬援素有嫌隙,所以刻意誣陷馬援。而大怒之下的劉秀偏聽偏信,當即下令剝奪了馬援的所有職務,並收回了馬援新息侯的印綬。史載:“帝乃使虎賁中郎將梁松乘驛責問援,因代監軍。會援病卒,松宿懷不平,遂因事陷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光武帝劉秀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乘坐驛車去責問馬援,而且還讓梁松擔任監軍職務。

恰逢馬援病逝,梁松因為一些瑣事而對馬援懷恨在心,於是就藉機陷害馬援。”

光武帝劉秀素來寬宏大量、優待功臣,為何晚年卻苛責功臣馬援?

梁松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的人物,因為一些瑣事而對馬援懷恨在心!

結語

總而言之,素來寬宏大量、厚待功臣的劉秀之所以對開國功臣馬援如此苛刻,其主要原因或許有以下三點:

第一是因為馬援歸順光武帝劉秀的時間較晚,算不上是劉秀的嫡系親信。另外,歸順較晚的馬援與東漢王朝的開國君主劉秀之間沒有同甘苦、共患難的友情,這自然會使得劉秀懲罰馬援時比較嚴苛。

第二是因為馬援外出征戰、大獲全勝時,曾公然接受麾下將士的“萬歲”歡呼。“萬歲”作為皇帝獨享的祝福語,作為遠征大將的馬援也公開接受了,這自然會使得劉秀十分不悅,甚至於猜疑。

第三是因為京城權貴大多不滿馬援深受寵信,大多排擠打壓馬援。作為歸順時間較晚的人物,馬援與同朝為臣、同朝為將的劉秀舊臣們是競爭關係。馬援作為“新人”卻屢建軍功,深得劉秀寵信,這自然會使得京城權貴們紛紛排擠打壓馬援。

當馬援深受劉秀寵信時,這些京城權貴自然還能與馬援維繫表面的和氣,但是,一旦馬援不再深受信任時,他們往往也會煽風點火、落井下石,“薏苡之謗”就是京城權貴排擠打壓馬援的典型事例。

第四是因為光武帝劉秀的女婿梁松與馬援素有嫌隙,刻意誣陷馬援。梁松作為光武帝劉秀的乘龍快婿,他自然深得劉秀的信任,而梁松卻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的人物,他因為和馬援以前的矛盾就刻意誣陷馬援,這直接成為馬援被奪爵免職的導火索。

參考文獻

(南朝宋)范曄著:《後漢書》,中華書局2012年點校本。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定期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類文章,懇請感興趣的讀者朋友關注賬號,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