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老子在《道德经》中为什么要强调重积德?重积德是什么意思?

音形世界


老子的道有几重意思,其中之一指天地间的规律,而德指遵循这个规律做人做事、治理天下,也就是说万物遵道行道是为有德,反之为无德。有德会生生不息,无德则会早亡!

重积德的意思就是指要时刻牢记遵循规律,遵道行事则无不克。

所谓治人事天就是指治理百姓和事道行道,那么如果我们重积德的话就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很容易。有道则正,正则万物宾服。通俗讲就是上梁正下梁不敢歪也不会歪。万物遵道行道称之为善,万物处于本该有的位置,是以无不治!

附: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圣哲同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者有好的福报,子女好健康、前途好,父母长寿,怕凶事横祸降临自己的身上和家人身上。如果一个人要想得到福报,无灾无难,就需要心存善念,经常做行善积德的事情。不要做损人利己的坏事、恶事情。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行善积德的真正好处和意义。心存善念、行善积德,是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也是为儿孙,让子孙能够有福报可享。

行善首先不要想要得到什么,帮助别人后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那是人性的升华,古人云: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要相信做好事总没错。

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积德,积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谓厚德载物是也。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德又分阴德和阳德,阴德是大德,做了好事不让人知道、不收好处!阳德是小德,做好事 叫人知道了,收了好处了!做好事都有福,都有德,但是阳德叫福德,而阴德却叫做功德。福德享完就完了,而功德却具有无穷的能量,就像一滴水溶入大海,永不干涸。功德大的人,德荫子孙,后世子孙都能沾光。

积德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国家物质储备富足,人民安定团结,领导者又精于筹划、目光长远,这个国家自然战无不克。这里的战无不克,并非专指战争,还指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不克,他必然高深莫测,人们根本无法揣摸他的深度和极限。

   “有国之母”即雌性,喻指生育万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意思是有了国家作为立身的根本,也就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存。

老子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老子在此强调积累德行所能达到的境界。“无不克”就是能克服一切、战胜一切的意思。




道然说易


《道德经》强调“重积德”,是因为“重积德”就是不断归复于道的过程,而归复于道,是老子《道德经》在治人事天,长生久视方面,唯一合理的途径。

重积德,不过是归复于道的具体过程,也是达到道体的具体途径。


重积德,出现在《道德经》通行本第五十九章。这一章说: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重积德的含义:重,指厚、多;德,得的意思,专门指人们秉承或者通过修养得到道的性质。万物都是因为得到道的性质才能生存,所以德是生存的根本。这里说的重积德,即指多多积累自身的道性。

“重积德”又是怎么和“治人事天”联系上的?

在这里,重积德首先是用来肯定“早服”的。服,是行的意思。早服就是早点践行道的精神,复归于道。

而“早服”在这里又是用来肯定“啬”的。“啬”的本意是农人治理田地时,把多余的杂草拔除。在老子这里,细分的话,“啬”包含两方面意思:

一是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四十八章)具体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绝学无忧”(第二十章)。

二是俭。

“啬”从引申和笼统的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就是“俭”。啬,作为趋向于道的方法,老子认为非常重要,它的意思在老子这里和俭的意思相同。

他在第六十七章指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可以认为是老子对于《道德经》在具体的世俗生活中,实践道德理论的途径。“俭”作为三宝之一,在老子的理论中,是不可逾越的最重要的方法。

老子的重积德,倒追过来看,就是通过啬、俭,从而早服,早服达到重积德。“重积德”原来就是指的“啬”或“俭”,按这个准则办事,就会“无不克”,即无往不胜,当然可以掌驭治人事天的各种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重积德”,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积德行善”有一定的区别。老子很讨厌那种为了满足私欲,如功名地位,或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功名利禄,故意搞地那些“伪善”。老子认为善就是为而不有、长而不宰,善是真正地无私,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那才是真的善,也才是真的积德。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积德,功利性非常强,那和老子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另外,老子的重积德,比起对于特定对象的行善来,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针对的是处事,办事,行事,修道,是治人事天的大善,而不仅是指小恩小惠的小善。


热带雨林的午后


积德,的,效用,果报,那是要达到高维认识的,智者,才能看透,老子,所讲的积德行善,回馈自我,或,子孙,本质上,跟,佛教,的,教义,是一脉相承的,个人,认为!


哈灬哈66096005


【老子原文】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⑥,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dǐ⑦,长生久视之道⑧。

注释:①治人事天:治人,治理天下。事,预防。事天,预防天灾人祸、防灾减灾。②啬:通墙,引申为“防备”或“预防”此指事先设置的应对方案,即应急预案。③早服:服,通“敷”本意是“摆兵布阵”的意思,在此是指“桌面推演”、“应急演练”。早服,及早进行应急演练或桌面推演。 ④重积德:重,侧重。重积德, 要侧重多积德行善。⑤莫知其极:莫知,难以预料。其极,由于极端状态引发的意外突发事件。⑥有国之母:有国家做坚强的后盾。母,根本,引申为盾牌、后盾。⑦根深固柢:柢,树根。根深蒂固的意思,引申为富民强国。⑧长生久视:长久维持、长久存在,引申为可持续发展。

【昵施译文】治理天下,预防天灾人祸、防灾减灾,没有比事先做好“应急预案”更重要的。要熟悉预案,就要及早做好应急演习、演练。(预防天灾人祸、防灾减灾,除了有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这两项重要预防措施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措施相比较而言就是要)侧重多积德行善。多积德行善,则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也有难以预料的意外突发事件期待应急处置。下级难以处置的意外突发事件,可以由上级或国家来调控解决。有国家做坚强的后盾,才可以长治久安。只有富民强国,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法则。

【昵施点评】本篇主讲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则。文章先从“治人事天”谈起,即人类社会最大的祸患莫过于天灾人祸,所以人类社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防灾减灾,解决天灾人祸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设置预案、加强演练,早作防备,而比预案、演练更为重要的不是军事挑衅、搞武装侵略、干涉别国内政而是平时的“积德行善”即从思想上安抚人民,使人民无逆反、无造反的思想动机,这样就可以避免众多的“人祸”事件。“人祸”可以通过积德行善的办法减少,但“天灾”和各种意外突发事件总是难以预料、难以避免,故而有很多灾难的防范是要依靠上级或国家来统一调配、协调解决的。如果民不富、国不强,即使国之母也无能为力。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一个“深根固柢”即富民强国的战略话题。民富了,国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治理好了,还有什么“天灾人祸”不可以应对?可见“深根固柢”即富民强国,才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也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则。本篇的关键词一是“啬”。“啬”即“墙”本意是用于防范的墙壁或城墙,此处引申为“应急预案”;二是“服”。“服”通“敷”本义是“摆布”即“摆兵布阵”,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演习、演练”的意思。故而可知开篇的“治人事天”是指“天灾人祸”的防范也即各种意外突发事件的应对。本篇提出了平时防范意外突发事件的重要方法即“重积德”。所谓“重积德”就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处事公平、公正、多做有利于百姓的事,不要做损害公众利益或坑害百姓的事,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人的灵魂深处)消除“人祸”的隐患。当然还有保护好环境的深层意义,这些都是做好安全防范、应急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一本文来自:张昵施《太上真言译点•治人篇》


音形世界


第五十九章是《道德经》中的劝道篇

一、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二、译文:使人与天道自然规律相合,莫不如吝惜,这个吝惜,就是珍惜时间与生命早点顺应天道修行。早点顺应天道修行就会提高层次积累很多合于道的方法;合于道的方法是无所不克的;既然是无所不克的就是无穷尽的状态,也就是道的虚无本质状态,不知道它的层次到底有多深。既然是无穷尽的虚无本质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则可以化生“有”的一方天地,这一方的天地之母亦是为道,正是因为它有无穷尽的道为根基,所以它是可以长久的。这就是具有很深的根基,可以长久生存的方法。

重积德,这里的德是功德的德,真正的功德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捐款做慈善,放生,修建庙宇等,这些只能说是积福德,做一些好事也是算修福报。真正的功德应该是提现到自己的能量上面的修为,所积累的功德是自己能量层次的体现,功德越大自身的能量越高,这就必须需要我们去修行自己的能量,才能获得天道中真正的功德和能量。六祖慧能早就悟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这里的道就是我们身体的能量和命功。

以上内容来自刘金胜老师所作的《修行者的道德经》



木木军


    老子紧接着提出“早服谓之重积德”。君主的德行就是领导国家,领导国家的关键就是保证人民衣食无忧,这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素来“民以食为天”,只有人民衣食无忧,才不会惹事生非。除了民心安定之外,还牵涉到战争的成败,在战争中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可见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统治者要懂得积蓄粮食是稳定国家的基础。作为君主应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对各种事变应有预见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及时筹划出应对的策略。而国家的粮食筹备是否充足,则是检验一个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标。


汉晋古砖砚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重积德,是想告诉我们要,尽量保存我们的本性与禀赋——“道心”,傅佩荣老师说,保存就是修炼,修炼就是回归。保存、修炼、回归的是人类的原有之“德”,这个“德”就是道赋予我们的本性与禀赋,重积德就是要让我们见素抱扑、返璞归真(存天道,灭人欲),目的是想让我们通过人的认知,不断地保存、修炼、回归于“道心”,从而达到最终智慧觉悟,因为智慧觉悟是自我和谐、离苦得乐以及世界大同、和谐共存的唯一法门和出路。


妙力690215


道的本质在于损有余而奉不足,

这是自然界得以生生不息的基础!

人道在于德,德在于损有余而补不足,

是在效法道,也就是在效法大自然法则!

只有重德,人类才能平衡,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袁少安


搞那么复杂,谁能看懂。

爱是光明,德是柴火。

德不够,光不亮。没了光,道业难涨。

爱心,德行。本心生爱,德是意识流动的外在体现。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