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被後世視為傑出的帝王,與他常年主動出擊匈奴是分不開的。揪著匈奴不放,一方面是客觀原因逼著他不得不這樣做,另一方面是出於帝王擴張版圖、建立宏圖霸業的本能。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電視劇中的劉徹

秦始皇時代,匈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角色。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征,打得匈奴聞風喪膽,不敢攖其兵鋒,收復了河南之地(不是河南省,而是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修築萬里長城。蒙恬之名,威震匈奴。

這個時期的匈奴,對於富饒的中原只能暗中覬覦,不敢有所行動。

但到了劉邦時代,這個情況改變了。秦末到漢初,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反觀匈奴,這一時期沒有參與中原的軍事行動,而是向北擴張,實力逐漸增強。

後來匈奴出了個雄主冒頓單于,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其疆域最東達到遼河流域,最西到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至貝加爾湖一帶。這是匈奴帝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擁有強兵三十餘萬,之後又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可以說北邊這一個方向,冒頓單于能征服的都征服了,他的目光自然而然的看向了南方,初建的大漢。恰巧韓王信叛亂,找匈奴做外援。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立刻出兵。

此時的劉邦還以老眼光看待匈奴,認為蒙恬能打得匈奴四處奔逃,自己也能,於是御駕親征,然後就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重金賄賂了冒頓單于的閼氏才逃得一命。

此戰讓劉邦認識到匈奴已今非昔比,對匈奴的政策從強硬轉為柔和,公主和親就是這種政策的產物;而冒頓單于也認識到,漢朝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強,對漢朝的態度越來越放肆,時不時侵擾邊境。

最過分的是,劉邦去世後,冒頓寫信調戲呂后,說我們都是寡居的君主,應該在對方身上尋找快樂。呂后氣得半死,卻因無力征討匈奴,不敢輕啟戰端,忍著羞辱繼續嫁公主或宗室女過去,並且帶著大筆嫁妝。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電視劇中的呂后

但嫁妝雖然豐厚,卻滿足不了匈奴的野望。收成不好就到漢地劫掠一番,把漢地視為自己的糧倉錢袋,成為漢朝的邊境大患。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每一代都為匈奴所苦。

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他不想再忍。和親政策本質上是求和,帶有極大的屈辱性,況且就算是送上公主,匈奴也沒有真把漢朝當親戚。意氣風發的劉徹受不得這等侮辱。

而他也遇上了最好的時機,經過幾代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庫豐盈,兵強馬壯,具備與匈奴決戰的基礎,又有衛青、霍去病等不世名將,簡直是上天想讓漢朝扳回一局。

任何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帝王,都會把握這樣的天賜良機。劉徹更不會錯過。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公元前117年,因當時的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已掌握主動權的劉徹決定再次對匈奴用兵,徹底打潰匈奴的主力。不料他選擇的主帥霍去病忽然去世,他沒有更好的人選,不得不停止對匈奴的作戰。

如果霍去病沒在關鍵時刻死去,匈奴的命運凶多吉少。

雖然常年征戰匈奴對漢朝的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而言積極意義要更大,若是不能威懾強敵,國內發展得再繁榮有什麼用?比如後世的宋朝,富是富了,卻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落得亡國的下場。

漢武帝打匈奴,是因為不得不打

電視劇中的劉徹

所以,漢武帝劉徹花四十多年去打匈奴,不是因為他窮兵黷武,而是因為他不出擊,匈奴就要打過來,唯有打服匈奴,才能把戰爭拒之於國門之外。在這一過程中,他也能滿足自己擴張版圖、鞏固皇權的帝王本能。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