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文|水木鱼工作坊

2020/2/14

说起中国的经典名著,一定会谈四大名著。说起四大名著,就离不开《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就离不开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一代枭雄曹操。

钱穆曾经写过:“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而,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

在世人的评价中,曹操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既是礼贤下士,足智多谋的英雄之辈,又是狡诈阴险,心狠手辣的暴戾之徒。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看看这一位在东汉末年独立中国北方的乱世枭雄——曹操。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见者非明哲

这句话出自《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篇》。意思是能认清时代形势,顺势而为者,方可为英雄豪杰,而被先前的所见所闻而蒙蔽的人不是真正贤明的人。这句话用来形容曹操,再好不过了。让我们用曹操的几个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东汉的纷飞战火中,把握时机,用超前的战略眼光步步登天的呢!

曹操年轻时,东汉朝廷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一场风雨即将到来。年轻的曹操不好读儒家经典,不修品行,放荡不羁。一心喜好武艺,学习兵法,这为他将来纵横天下打下了稳健的基础。同时代的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曹操年轻时就对时机和形势有着敏锐的嗅觉。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他荒唐废帝,倒行逆施,可谓是不忠不义之臣的典型代表。

“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敏锐的曹操知道时机已到,是时候做一番大事业了。若这时号召天下人起兵讨伐董卓,成事则扬名于天下,就算失败也能留下忠君报国的英雄形象,为将来争雄铺路。曹操悄离京师,逃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曹操的传奇生涯就此开幕了。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快人一步迎汉献帝入许县,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前的中华大地遍地烽烟,诸侯争雄,曹操已经久经沙场,虎踞兖州,睥睨天下。

武力可以摧毁生命,而名义可以征服人心。人们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各路诸侯雄心勃勃,各怀鬼胎,试图夺取天下,他们文有谋士,武有大将,唯独没有夺天下的名义,他们谁都不敢明面上跟汉献帝开战,谁得到汉献帝谁以后就“师出有名”。

曹操心中深知这一点,得皇帝易得民心,得民心易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此曹操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他打着为皇帝平定天下的大旗继续书写自己传奇的人生。

从曹操年轻时的放荡不羁到后来的目光如炬,无不向世人诉说着这位枭雄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正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不仅仅有着超越常人的深邃眼光和和英雄气魄,更有着仁而下人,求贤若渴的谦虚姿态。他帐下迎来了众多谋略无双之士,武艺超群之人,这为他称雄天下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本。

曹操是如何选才,如何用才的呢?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1)首先,曹操爱才如命

这可谓是众所周知了。官渡之战时,曹操光脚迎许攸,得计火烧乌巢,在历史上留下了以少胜多的美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真的单单是武圣的英勇吗?没有曹操的放行,恐怕关二爷一关都难过;长坂坡一战,赵子龙七进七出,曹操未放冷箭,才成得赵云美名;讨伐张绣后,曹操不哭死去的儿侄,反而痛苦大将典韦。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郭嘉。

曹操爱才,才使帐下文武百官甘心为其卖命。

(2)其次,他对人才的渴求与其他政治人物明显不同,他对人才有着辩证的看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道:“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而曹操却不管那一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求全责备哪能得到人才呢?

他在掌握朝政大权后,曾三次下求贤令以求天下贤人。他提出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方针。曹操下达的第三次求贤令名为《举贤无拘品行令》,甚至在求贤令中毫不掩饰地写道:“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放低了人才得到重用的门槛,曹操获得了更多有能力的人,却又变相弘扬了有才无德的小人之辈,滋长了无德之风。真是像极了现在的有钱有权即为高人,有学历便有素养的社会风气。

(3)宰相大度,不计前嫌,不念旧恶,唯贤是举

“宰相肚里好撑船”,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曹丞相可以不计前嫌,不念旧恶地任用曾经跟他有过节的人。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在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前,袁绍才华横溢的门客陈琳写下了千古名篇讨曹檄文。檄文引经据典隐喻曹操必将惨败,辱骂曹操为宦官之后,将曹操祖孙三代的劣迹陈列在世人面前。这对曹操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不可不报。

曹操奇袭乌巢,以少胜多,赢下了官渡之战后,生擒陈琳,曹操却“爱其才而不咎”,仍予以信任,让他起草重要的文书。

(4)改制推新,去征辟,弃察举

曹操最出色的用人思想就是不用当时的征辟察举。他另辟蹊径,反对当时的“任子”廉士制度,打破了人才选拔的阶级固化,去民间寻找人才。

他提出“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他“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于牧守者,不可胜数。”不管是你出身卑微寒门,身无长物,还是出生世族大家,富贵荣华。只要是你有治国用兵的才华,就可以就职于曹操帐下。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真是难得一见的公平。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曹操祖上没有骄傲的家产,祖宗没有高贵的血统,本人没有诸葛亮的聪慧,没有吕布的武艺,却能与刘备,孙权鼎足而立,与他善于用才密不可分。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此句来自曹操的诗歌《对酒》,这句话描述了和谐社会粮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的光明景象,这是战争年代人们的向往。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最苦的当是百姓。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他统一北方后一展自己的政治才能,颁布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朝廷上下逐渐休养生息,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人民生活向好。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毛主席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蓬莱文章建安骨”。五百多年后,诗仙李白在谢朓楼上举杯消愁,仍然怀念着当年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一千多年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戴河边,依旧歌颂着当年横槊赋诗,豪气满怀的诗人曹操。

曹操不仅是纵横天下的枭雄,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魏志》记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诗人是多么喜欢诗文音律啊。他传奇的一生留下了二十多首诗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豪迈的胸怀可以吞吐日月星辰,容纳山川大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对酒当歌,慨叹人生短促,岁月无常,功名未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形老体衰,‘屈居枥下’,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多么豪迈乐观啊!

曹操真不愧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用陈旧的乐府体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壮志难酬却又积极进取,敢于向上的英雄气魄。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写在最后

奸雄也好,英雄也罢。历史已然定格,功过由后人评说。

但在我看来,曹操是个伟大的英雄。他出身微贱,却能在乱世三国中立下最耀眼的功绩。他智谋过人,铁石心肠,却又因此遭来辱骂。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并不是非黑即白,它们大多数处于模糊的灰色地带。曹操也是如此。


《三国演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广大朋友点赞、转发、收藏,到留言区评论提建议,喜欢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无厘头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这里是百万年轻人的成长交流社区平台,欢迎你的入驻,让我们一同经历,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