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朝代的更替演變,發生過無數次硝煙瀰漫、生靈塗炭的戰爭,可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亦是一個堅韌不拔的民族。自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華民族陷入亡國滅種的絕境之中,而國人的奮起反抗,為保衛國家民族與兇殘的侵略者進行鬥爭。而在近代以後中國抵禦外敵的戰爭當中,抗日戰爭是最為悲壯與偉大的。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對中國造成的傷害簡直無法估量、磬竹難書,大量同胞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之下,這也是世界人民都有目共睹的,然而就算是把事實證據都擺在面前,日本教科書裡仍是極力否認,說的含糊其詞。現來看一下日本歷史教科書是怎麼歪曲他們侵華戰爭這段歷史的。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九·一八"事變

"由於政府的外交方針無法解決日本人在滿洲受到的不法行為的傷害,國民日益不滿,有很多人支持關東軍的行動,陸軍收到了鉅額援助金。"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這是日本歷史書上關於九一八事變的說法,大家可以看到有多無恥。其竟然說自己在中國受到傷害的情況下,才有了九一八事件,而且關東軍還得到其國民支持。說這話簡直就是厚顏無恥,畢竟世人皆希望生活在和平環境中,厭惡戰爭,戰爭帶來的只有傷痛。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生了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開槍,進入了戰鬥狀態。事件本身不過是一個小摩擦,雖然人們希望就地解決,但是與日本方面的衝突事件不斷髮生,解決變得困難起來。"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這個歷史書中是關於盧溝橋事變的說法,大家都知道盧溝橋事變是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了,而日本方面竟然宣稱是:中國方面的不斷開槍。

"八一三事變"

關於"八一三事變"(也就是淞滬抗戰)的起因,日本的歷史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兩個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殺,導致日中間的衝突擴大了"。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而關於淞滬抗戰的真實起因則是,日軍蓄意製造事端,派遣駐上海陸戰隊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滕要藏乘軍車闖入虹橋中國軍用飛機場,遭到中國守衛士兵的阻攔後,他們竟開槍打死一名機場衛兵。中國軍隊進行自衛反擊,當場將日軍官兵二人擊斃。當然背後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滅亡中國的狼子野心。

南京大屠殺

"東京審判認定日本軍隊在1937年的日中戰爭中佔領南京時殺害了很多中國民眾。但是關於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傷痛,是國際公認的歷史事件,很多國家皆有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更有書面記錄和照片,就算這樣日本仍然矢口抵賴,竟然說出南京大屠殺存在爭議這種無恥的話,試圖混淆視聽,以掩蓋歷史的真相。

日本歷史書竟如此描述南京大屠殺,其對待歷史的態度堪稱無恥

抗日戰爭期間,華夏民族誕生出無數英勇就義、慷慨赴死的先輩,是他們譜寫出悲壯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戰爭的勝利,用一腔熱血撐起民族的脊樑。

吾輩一定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