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

陈纵横


如何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

我认为要想掌握书中的知识,首先要做的是把这些知识点给记住,因此,我们要花一部分时间来记忆知识,在这里我就介绍两种方法:

  • 第1种、樊登学习法

樊登有一个很强的能力,就是可以花一、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还能把书讲的特别好。有一部分原因,是他长年累月知识积累足够充分,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当樊登读完一本书以后,他会直接把书放到一边,一个星期以后,仅依靠自己的回忆来画思维导图,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内容是什么,也要拼命的想。

有研究表明:当知识提取的过程越困难,在重新复习知识以后,这个知识点会被记忆得更牢固。

樊登运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思维导图画完,他会把书拿过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书重新看一遍,同时对着思维导图进行修改查漏补缺。


这样一算,要掌握书上的知识,需要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 第2种方法、复述学习法

这种方法比樊登学习法来得更快一点,比如说你读完一本书以后,你能够对着镜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最好是人,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讲出来,如果发现自己在什么地方卡住了,就要立马回顾,重新记忆。

假如你不好意思对着人讲,那么你也可以对着某一物品,比如说一个娃娃,或者一面镜子,这都是可以的,重点是你能够把知识流利的讲出来。


同时,这个方法如果配合阶段性学习,效果会更好。

间隔性复习,会让大脑开始重视这个知识点,让知识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一般间隔的时间可以参考遗忘曲线,也可以隔个几天看一遍,一星期之内至少回忆复述三次,就能够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结语:

第1种方法相对比较困难,我本人也不太喜欢画思维导图,所以更常用的方法是复述学习法。

因为我的脸皮比较厚,所以经常拿学到的知识跟别人聊天,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我就可以在有意无意当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菜鸟微成长


我分享一个我的读书方法。之前我读书的时候,都是想把书里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它都找出来,特别贪婪。但是发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书读完了,当时觉得都理解了,都记住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回忆,好像什么东西都想不起来。

现在我读书的方法是这样:首先我就想了,这本书里一定有一个最主要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其他任何书里都没有提到过的,或者都没有深入论述过的,属于绝对的知识增量,作者就是因为这个知识增量才写的这本书。

那我现在,就是首先把这个唯一的重点内容找出来,找出来之后只学习这一个重点内容,绝不贪多。

那怎么知道一本书里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呢?这就要做一些盘外的功夫了。你可以去看这本书的书评啊,看看大家认为这本书里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自己来发掘,因为对别人来说最重要的内容,不一定对你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重点内容怎么发掘呢?就是看这个书的前言、结尾、第一章、最后一章里,作者强调的那些东西。总之,就是一定要找到作者心目中写这本书的动机,他想改变的问题,他想推动世界往前走的这样一个点。

这个点找到之后,再往下就轻松了。这本书里跟这个点相关的章节,你就反复的去读,直到你认为你彻底理解了这个内容是啥,你能够用你自己的话,替作者回答他在前言和结尾里提到的那些问题。

那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其实与这个方法类似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带着目的去学习。比如说你最近在研究某一个领域,有一个你不确定的,或者说你觉得可以去扩展思路的一个问题,那你带着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去读一本书,效果就会很好。

还是按照之前那样去读,只是去看书里的那个前言结尾,然后哪些章节里头是你关心的内容。然后就只读这一部分,把这一部分吃透。

读书其实很简单,能把它理解也很简单,甚至能记住它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去把书里学到的内容应用出来出来。那应用出来的话,一定要对这个知识本身有足够深的理解。所以说如果说你只盯着一个全书里最重要的那个内容的话,你印象一定会深刻,因为它是这本书贡献的知识增量,别的书里都没有。

同样的,如果说你是带着目的去看书的话,因为你是有问题要解决的,所以书里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你的印象也会很深刻,这样把这个知识点在实践中应用出来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我用了这个方法之后,读书的效果自认为是提高了不少啊。因为一本书里头只要有一个真正的知识增量,或者说对你来说的知识增量,你就已经赚到了,已经足够好了,真的不用再去贪多。

在这本书里其他方面的内容,你在别的书里也一样是可以找得到的,不用担心。有的人就觉得,好像那些东西你没有去读,没有去记,丢掉了特别可惜。其实不然,如果它对你足够重要,你在将来就一定可以再看到它。

我现在用这个方法之后,平均读一本书,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把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嗯,对我有用的重点内容全部拿到。然后这个读书方法,我认为跟很多别的读书方法来比的话,它是操作起来最简单,而且使用效果又最佳的一种,推荐给你试一试看。


猎旗飘


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多阅读,是增加他知识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他的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有效提高他的表达能力,那么快速阅读,并掌握内容,就是一个很迫切的基本功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步,拿到一本书,看到书的名称以后,你把它盖起来,自己认真的想一想,假如是作者,你你要解决读者的痛点问题是什么?是什么情况促使你想写这本书的欲望?你决定要写这本书的时候,你将怎么来写这本书?怎么来表达这本书的内容?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表达?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以后,就把这些问题列成一个清单。

第二步,打开书的目录,从头到尾的把书的目录看了一遍。他的目录安排与你第一步想的内容有没有重合的。如果没有,那你想一下,他为什么要安排这个目录条目?然后从头到尾,把这个目录的内,内容大致的想一下,哪一个方面是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哪一个章节,是这本书里面的重点,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理清楚这本书的目录安排的逻辑框架与结构顺序。

第3步,把整本书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在看每一章节的时候,先看看后面的习题或者思考重点。这样你在看书的时候,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想办法在阅读的过程寻找你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所谓的以“输出强迫输入”,同时,准备好一支笔让你认为是问题答案的重点做记号,并写下你的感悟和思考。

第4步,把书合起来,从头到尾思索一下,哪个地方有印象,哪个地方没印象,然后,再重点地印象的地方,以及书上做记号的地方再重点细读,如此下来了以后,你就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都大致的把握起来,也大致的达到了快速读书的目的。

以上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创业成长


1.有目的的读

读书之前,就想清楚,你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有了目的,就会下意识的去找重点,忽略一些无关的信息,这样会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提起来了,记忆的就会更牢固。

如果不知道怎么找目的的话,可以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花一点时间读一读书评、简介、别人的读书笔记之类的。

2.读完以后,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输出,是检验输入效果的一种方式。我们常说,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讲出来。

如果你能给别人讲清楚,说明你才是真的学会了。

所以,读完一本书,可以在头条写文章呀,不但可以让你更好的记住书中的知识点,写得好还能挣点零花钱。

3.主题阅读

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月,集中的去读一个专题的书籍。因为同一个类型的书籍,总有一些相似之处,你在这本书中记不住,下一本再遇到你就会格外留意。

这样就能加深印象。


慢文案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业余时间喜欢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去年的时候参加一个考试,利用我之前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理论书籍,拿到了第一的好成绩,确实觉得比较惊喜,我想这和我认真学习阅读方法是分不开的。

那到底地如何能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呢?只要做到这两点。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输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让我们的阅读轻松很多,我是这样做的:

1.先阅读书籍的前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可以让我们宏观把握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大致了解书中写了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用最快速度将一本书读完。

一些人的阅读习惯是同时阅读几本书,或者嫌带书比较麻烦,就家里放一本,包里放一本,办公室放一本。我不喜欢这样阅读,这样容易割裂阅读的整体性,让每次拿起书来的时候回忆半天之前我读了什么内容。

但是只读一本书就不一样了,回家读、坐地铁读、工作累了休息时阅读……这样可以强大脑对某样知识的不断重复,理解能力会加强,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强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

第一遍大致浏览之后,我会反复阅读重点部分,必要时候可以进行记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调动主动性,联系前后进行阅读。

除了以上的阅读之外,我在阅读书籍的时候特别喜欢将前后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我之前看心理学的书籍,一个心理学家的名字可能在书中出现了四五次,那我就会在他名字的旁边记录下,在其他部分出现的页码。

这样的前后翻页查找做记录,提高了我对书籍的熟悉度,而且后期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就很容易。

此外,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充分调动了我阅读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早知道,这两点一旦被调动起来了,你的阅读的效率会提升许多。

以上这四点,就是我阅读时的方法,也正是这四步让我阅读效率提升很多。但是,阅读是输入,输入再好,没有输出也还不算真正的掌握知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输出。

二、用多种办法输出知识。

1.写问答、书评、文章……

很多人以为只有作家才需要写东西,其实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检验输入效果很重要的一点。

通过回答问题,写书评、写文章等方式,可以协助我们整合书中资源,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度。

2.做读书笔记。

读书当然要做读书笔记,这个已经被大家强调过很多遍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深度思考,想要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不要错过这一点。

3.将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比如我学习了阅读的方法,我就立刻将所学知识反馈到我的学习中,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我读《精力管理手册》,说我们早在精力值高的时候适合做难度大的工作,精力值低的时候需要运动充电,我也立刻就去做了,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不需要每件事都去做,我们可以尝试,尝试过后合适就继续用,不合适就不管他。

实际去行动会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转化。

综上,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想要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这两者的学习缺一不可。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读书不就是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嘛,怎么那么复杂。不是复杂,只是你还不习惯,习惯养成之后你就会发现想要轻松掌握书中知识,实在太简单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小小一座山


第一、首先看书名

得到一本书,首先我们看到它的书名。因为“书名”决定该书的门类与大致内容,书名和封面可以算是书给人的“第一印象”。书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文理的分类来总体分类为:文科类和工科类。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包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

其实同个类别书籍有相似的命名规律,所以根据书名可以判断书籍的类别(ps:每本书的版权信息页就有书的分类),知道书的分类后,就可以根据书的类别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很多书名很有门道的。

1.书名包含书籍分类,社科类往往就是XX学,如《魔鬼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

2.很多分类的书籍都有“入门”级市场图书,如xx入门、从零开始xx、基本xx教程、xx基础、xx一本通等,之后有中级高级或者专业。这种分类有利于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3.根据门类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 经典类:所谓经典,就是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经久不衰的书籍。该“慢慢读、慢慢品味”。

  • 思想类:对于思想类的书籍作者不提倡快速阅读,需要长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

  • 经管类:了解经管基本的理论和常识,便可尝试快速阅读相关书籍。

  • 文学类:小说、诗歌和散文,把握作者、文章思想和表达情感。文学类的脉络感是较强的,掌握文章脉络和要表达的思想,就能很快的阅读这本书籍。

  • 科学类:分科普性质和专业性质,科普类记忆理解就好,部分科学门槛较高,外行人无法快速掌握的,而专业自有专业人掌握和研究,一般人可以看一些入门级的科普书籍。


  • 工具书:工具书本身就起着查阅的功能,所以不要求掌握。就像字典一样,知道查阅方法和技巧能查阅就行。

第二、读前言和目录

前言和目录很重要,它代表着书籍的框架。

前言是全书的总结和归纳,是作者创作宗旨和理念,以及创作方法和成果的介绍。所以前言很重要,读懂前言就能很快解了整本书的思想和框架。

目录代表了整个书的“框架”,读清楚目录就读懂整个书的框架,就能简单知道整本书写的是什么。就拿小说而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而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而目录和章节可以根据这四部分来划分的。掌握章节的脉络,就掌握的书的框架。

第三、粗看与细看

“粗看”就是进行“快速阅读”,就回答了“如何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的问题,通过看书名和前言、读目录和章节,基本就知道书中的知识,并对整部书进行粗略阅读,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不过要说到“掌握”,那就差的很远了。所以粗看后要细看,细细评味书中的含义。

第四、记忆与领悟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者不反对“快餐式阅读”,毕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知识”条件下获取知识,阅读效率是很重要。但要真正掌握一本书的知识。只有靠记忆与领悟甚至利用综合方法去掌握一本书,单纯的“读”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

粗略的阅读一百本书,不如好好领悟一本经典的书!

回答不易,感谢点赞和关注新国学,了解国学的新知和新用!


新国学融媒体


大家好,我是乐校遥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快速掌握书中知识的阅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PQ4R读书指导法是一种高效、新颖的学习“良方”,是一种最有效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谨在此介绍给广大师生共享。

一、PQ4R学习策略的来源。

它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Thomas&Robinson)1972年率先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推广的。它的原型是SQ3R学习法。SQ3R学习法始创于美国衣阿华大学,是罗宾逊(F.P.Robinson)于1961年提出的,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读书方法。

SQ3R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代表了阅读过程的五个步骤,即:纵览(Survey)一发问(Question)---阅读(Read)一-~背诵(Recite)一复习(Review)。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显著,很快得以推广,但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托马斯和罗宾逊发现缺少一个反省认知的环节,即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程序,遂加以修改,发展为PQ4R学习策略。

二、PQ4R学习策略及操作。

PQ4R学习法是在SQ3R学习法基础上改进的。

它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六个步骤。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一加工-反馈的操作系统与执行监控系统协调作用,保证了学习的高效进行。PQ4R学习策略的具体操作如下:

1、预览:面对阅读材料,从头到尾快速浏览,对材料的基本组织结构和主题等内容作框架式的大体了解。找出你要读的和学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大小标题、图表、注释等),先粗略地看--遍。

2、设问:阅读时,围绕读物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难点)问自己一些问题。根据标题用“谁”、“什么”、“为什么"、“哪儿”、“怎样”等疑问词提问。

3、阅读:带着问题深人阅读材料,可以边读边圈、点、批、划,并做笔记,试图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反思:它是极其重要的--环,可以在阅读中帮助我们监控过程,检验阅读效果,改进阅读方法。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帮助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义:

(1)把阅读的信息和你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用已知的知识理解未知的知识。

(2)把课本中的副题和主要概念及原理联系起来。

(3)阅读要集中注意,试图消除对呈现信息的分心。(4)尝试用阅读的材料去解决联想到的类似问题。

5、背诵:回忆复述材料并一问--答,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信息。你可以使用标题、划线词和对要点所做的笔记来提问,巩固学习内容。

6、回顾:最后一步,积极地复习材料,向自己提问,只有回答不出来时,才重新阅读材料。PQ4R学习策略在运用时学得比较扎实,适用于需要记忆和深刻理解的精读和必读材料,但它费时多,不宜用于略读材料。

三、PQ4R学习策略引入阅读测试后衍变为“阅读四次解题法":

(1)定向略读、整体认知:快速定向浏览阅读材料后的试题,对测试的要求及重点大致了解,使随后的阅读有明确的指向性:略读测试材料,要把握全文思路.线索、体裁及语言表达;速读了解主要内容、中心主旨、体昧格调;寻读抓住题眼.文眼、重点、关键语句。

(2)深读识记、分割理解:指深读材料,找出段落、层次、文路线索结构把握主次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注意从语言文字到具体内容,再到主题中心,逐步加深理解文章的内蕴;还要在阅读时用铅笔标记与文后试题相关的内容。如采用阿拉伯数字对应标注,以便读后对照解题。

(3)反省修订、综合升华:由分解回到整体,反思文章的内容及结构、主旨,检验阅读的理解程度,发现有误读的地方立即修订,从整体着眼,综合把握全局。

(4)确定思路、迅速解题:掌握解题思路很重要,这是答题速度的关键。解题前,确定从整体出发,从局部人手,不就题论题,而是各个击破的总体思路。解题的具体步骤是:先略读全文,确定体裁,疏通文字,了解大意,明确中心,理清思路,然后再审明题意,找出考点,确定思维方向,调集知识,辨析正误,筛选求真,排惑决断,逐--解答。

四、运用“阅读四步解题法”的注意事项:

(1)预设阅读和解题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答任务。

(2)注意运用标记法迅速从材料找出与题目相关的部分(字、词、句段)。

(3)解题思路要正确化,清晰化,综合题要分步解答再合并。

(4)注重对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反思,考试后要及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他们的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掌握PQ4R学习策略无疑是掌握了“最有价值的知识"(达尔文语),拥有了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

内容整理来源及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德儒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3、《高效新颖的读书指导法-PQ4R学习策略及其应用》龚孟伟

整理不易,如果对你有用,还请点个赞再走,谢谢支持


乐校遥


掌握读书方法,有助于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方法。

  1. 商务类书籍。对于商务类书籍,主要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需要我们对于相关概念反复咀嚼,就某一概念,进行主题阅读,把新的名词和概念吃透彻。

  2. 经典文学小说。对于经典小说类书籍,如果你的阅读水平不错,可以直接读原著,如果觉得原著不好理解,可以先从漫画版、解说版、图解版等简单的版本看起,接着再看中等难度的注音版本和精编版本等。

  3. 借助参考书和新华字典等工具。如百科全书、地图、年表和网络搜索等。

  4. 边读边做笔记。与其读完一本书什么也没记住不如边读就边做笔记。虽然慢,但是读完一个知识点就能掌握一个点,稳扎稳打。而且便于复习重读。

  5. 看视频或者听音频,有些人天生耳朵比眼睛记忆力好。看四五遍都没记住的东西,可能听一两遍就记住了,现在很多书都有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根据多变的心情,随时转换方式,交叉进行。

6.制作思维导图。准备支自己喜欢的笔和一张空白的A4纸,以及你想读的书。图片有时候比文字更形象,根据你想掌握的内容,读书的目的,在书中一一找出答案,在导图上只写关键字,不要写长段的句子。好看的视觉笔记,有助于缓解读书疲劳,轻松把握书中的重点。


为了缓解视觉疲劳,我在文字中也增加了两张图片

我是爱阅读爱分享的玉米。


香甜的玉米


如果这本书不是借来的,而是你购买的。这就好办了。那么,”一目十行”地阅读吧?(效果并非理想!),并随看随用笔,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段落、重点内容、中心意思即可。我一般如此标记——在词语文字下面划直线、波浪线、 涂黑点、加括号等,以示应该注意之处。书的篇幅有长短,如分为10万字以下或30至40万字不等的书籍……只能全部读毕,才会明了作者与作品的”旨意”吧!再急,也不必废寝忘食;故因吃喝拉撒睡中断阅读时,应立马将书签插入待读页面,以便下次接续时不耽搁时间。看来,题主属于急脾性?你急着迅速读完一本书!有何考虑?是应付答题?或拟写论文吗?其实,一般而言,身后如无什么急事催着你?阅读,不可以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容易随看随忘!印象不深。照此,快速阅读,读书还有意义吗?

假若,当真爱好阅读,又喜欢以后写点什么?则理应静下心慢慢细看、品味内容、汲取教义!还得重拾高尔基那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本本名著,百读不厌!可见,都得耐着性子认真细读。故除非你有急不可待之事,催促你不得不短时间内阅毕全书!通常读书,”一目十行”,的确不可取。

图示,在个人拥有的书籍上,可随看随标记出所谓重点:



可月


高效读书方法

对提高读书效率这个问题,刘润、吴晓波频道、李笑来、何帆、万维钢都有专门的文章论述,我将其核心观点做了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笑来老师建议,一定要读书。买好书,读好书,读懂好书,然后用知识改变生活。

先要明白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看完吗?是为了积累读书量吗?是为了炫耀吗?还是说,是为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最后改变生活?

如果是后者的话,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理解速度。

快速读完十本书,和读懂读透一本书,哪个收获大?读完真的重要吗?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1)重视序、前言、目录页甚至索引

拿来一本书,就好像要打一场仗,打仗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地形吧?同样的道理,拿来一本书,不应该是抓起来从第一个字开始读到最后……应该先看看自序,再看看附录、前言,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序、前言、目录页甚至索引,这些文字是作者藏在书里,送给读者的小礼物。

我个人的经验是,看完目录序言后,还要到豆瓣寻找的相关评论,搜索简书中其他读者的读书笔记,多读几篇书评,一本书的核心观点就出来了。了解框架后再去阅读,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

2)把注意力放在重点章节

如果是有目的的泛读,在目录中挑选几个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进行阅读,因为这些篇章实则基本囊括了整本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

注意:不必担心因为挑选阅读而漏掉书中的某些内容,高速阅读的秘诀就是让繁忙的职场小伙伴巧用2/8原则,即花20%的时间得到全书80%的重点并为己所用,如果你总是抱着“滴水不漏”的想法读一本书,你就会发现自己时间永远不够。

3)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不断总结已经读过的内容,理清与刚输入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断预期之后的内容,读书足够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现新书与以前文章或书籍的联系。大量已有知识消除了新书的不确定性,因而可以预判作者后续要说什么,跳过重复的内容,直接抓住重点。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下,理解速度会不断积累,最终不断加快。

我们还要思考,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另外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吗?他们是在一个“问题域”里吗?理解过的东西越多,理解新的东西就越快。

4)读不懂怎么办?

读不懂怎么办?李笑来老师建议大家: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有一点弄不明白就放弃,那能学会什么呢?更何况作者可能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其实,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好书一定是值得慢慢读、反复读,直到消化、实践、改变生活。

当然,何帆老师推荐的另一个方法我觉得也很靠谱:交叉阅读。一个时期读一个主题,但同时打开多本书。一是可以换脑,休息休息,二是可以参详印证,激发思想火花。并且一本书里没说清楚的地方,说不定另一本会讲得很清楚。

5)如何记录读书笔记

何帆老师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标注一边读,有助于集中精神。标注重点、圈出关键词、总结内容、记下感想等等。每一段话,可以在旁边写上关键词。每一小节,可以在开头写上内容总结。每一章的后面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因为阅读时间碎片化,标注和笔记可以帮助你接续上一个碎片化时间阅读的内容。

万维钢提出的“强力研读笔记法”也强调:笔记清晰展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的亮点;还要有你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例如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哪些质疑,什么值得肯定,本书又激发了你什么灵感;发现并梳理这本书与其他书和文章的联系。

读书笔记,不是抄金句,不是抄目录,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把全书的内容复述一遍。

6)教,是最好的学

关于学习,刘润提到著名的“费曼技巧”。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7)一定要用起来

在基本上“吃透”了整本书的知识点之后,如果想让这本书对你产生最大价值,你还欠缺最后一步——自我发问。这本书除了直接给到我的知识,它提出的概念、方法论、这个道理,我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它所产生的启示,在工作、生活中还能够怎样通过发散性思维放大使用?

这是让你真正培养融会贯通能力的方式。所谓的聪明就是这么来的:脑子里有足够多清晰正确的概念与方法论,然后它们之间还有正确应有的关联…… 所以聪明的操作系统总是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方案、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